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学术(第六辑) 中国学术

分享到:

定价:¥26.00

  • 出版时间:2001年05月
  • 页数:332页
  • ISBN:7-100-03288-1
  • 主题词:中国学术第六
  • 人气:124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

显示全部前言

卷首语
    根据去年的岁末统计,《中国学术》收到的论文稿件超过四百,而发表出来的则刚满四十。考虑到这只是刚刚开辟的一块园地,就不妨为之高兴和荣幸,因为若没有较高的淘汰率,就保证不了较高了内在质量。但也正因此,对于那些热心襄助我们却未能获得发表的作者,又应表示特别的谢意,——毕竟是如此默默而普遍的关爱,才提供了宽广坚实的选择基础。
    那就请检验这回都选定了什么吧!论文一栏,张伯伟的话题是古典文论,他采用以文献学为基础的综合方法,探讨了章句、论文、科举、评唱这四者与评点的关系,认为对于评点这种最为晚出的批评形式来说,是由章句提供了其符号和格式的借鉴,由前人论文的演变决定了其重心,由科举激发了其产生,由评唱树立了其写作样板。黄卫总的话题是古代小说,他借助明代小说集《弁而钗》和清代长篇小说《林兰香》的案例,凸显了“情”与“同性恋”在书中(以及相应社会架构中)的吊诡关系:一方面,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情操,由此同性才可以相恋,而且同性恋还有助于维护社会价值,甚至妻妾间的同性恋也有助于家庭和睦;另一方面,情又与欲相对,故女同性恋者只能“情恋”而不应肉体接触,否则就会威胁夫权社会。
    接下来两篇属于比较哲学。杜瑞乐从“影响研究”的角度,根据黑格尔柏林讲授课程的内容,概括了他自1821年经1824、1827到1831年这四个时期有关中国宗教的观点演变及其原因;准此,由于把历史感还给了这位历史主义大师,这种动态研究就突破了以往针对黑格尔中国观的简单看法,而尽可能去理解他那致力于将一种远离欧洲文化的思想体系纳入其理解力中的哲学事业。万俊人从“平行研究”的角度指出,由于忽视了基于不同文化语境的美德伦理之差异,麦金太尔采用了西方传统美德的某种前定类型—— “亚里士多德主义”来裁定儒家伦理的本义;缘此,此文便尝试揭示前者与后者的诸多视差 ,以探讨中西伦理的互镜之可能。
    往后两篇处理近代思想。陈建华从追问孙中山何时开始和如何使用“革命”一词入手,结合语义考证方法与话语理论,重新读解了有关其早期思想的一些关键史料,以期在更为深广的文化背景与脉络中,重构其革命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并由此探及把握主体与历史之辩证关系的思想史方法。罗志田回顾到,民国新派学者在最初论证整理国故之正当性时,基本不存“打倒旧文化”之意,但到北伐前后却将此与破坏性的“打鬼”联系起来;作者进而认为,在整理国故运动内部本有一种思路,要从病理学的意义来看待整理国故,认定藉此可以防治中国固有的疾病,故“打鬼”又恰乃此种思路之自然发展。
    最后一组论文处理传统科学。廖育群在扼要介绍日本早期腹诊著作的基础上,指出了这种诊断方法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的密切关系;作者有趣地阐明了“太极阴阳”这种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如何在异域文化中促成发明了一种新的实用技艺。郭正忠考证了尚存于世的最早中文写本算书(今藏巴黎的P2667号敦煌残卷),作者主要辨析了该书设题的历史与地域特色,并考诸历代数学典籍与各种史料,判定其成书看作代当在五、六世纪的北朝,而非以往断定的唐朝。
    评论一栏,李学勤对清代以来经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挑战——比如首先,有人认定“经”的形成在孔子之后,而“经学”则到汉代才出现,但据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经”的产生却可以追溯到文明形成之初;其次,人们认定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两派,但这或许源自对许慎《五经异义》的曲解或误解,另外近来的考古也发现,秦始皇的《挟书令》和秦汉之际的动乱,只造成了学术文化的暂时低潮,并未截断古代文化的传流;再次,清代学术从反对宋学空疏入手,其不足在于门户越分越细,形成汉学反宋学、今文反古文的局面,实则宋儒之学多有可取,在义理探讨方面比汉儒更接近先秦儒家。林梅村围绕上世纪初以来出土于尼雅遗址的三批汉简进行了综考——首先,它们出土于斯坦因编号的NII和NXIV号遗址,而这里应是精绝宫廷的所在地;其次,尼雅汉简与楼兰和于阗汉简构成一组“西域汉简”,表明西域诸国最初使用汉文作为官方文字;最后,西域汉简包括一批古书残简,这为研究中原汉文化在西域的初传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通讯一栏,田晓菲针对去年第二辑围绕巫鸿《纪念性》的那组文章,希望从客观的视角提出回应。正像文中所示,此类问题所以成为聚讼的焦点,恰因为“它精炼集中地反映出了一系列与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息息相关的问题:文化身分,学者与学术的独立性,翻译,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碰巧上回开讨论课,最百思不解的也正是主体间性、文化间性和文本间性这类问题,或许它们部是超出我们的理解。但至少有一点尚可确定:它们的意义从来是开放的,——向我们这些主体开放,向我们的持续努力开放。
                            刘东
                      二○○一年三月底补写于北大草庐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辑包括论文8篇、评论2篇、通讯1篇、书评14篇。

显示全部目 录

卷首语
论 文
张伯伟 评点四论
黄卫总  《弁而钗》和《林兰香》里的“情”与同性恋
陈建华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关于“革命”的历史化与“后设”论释问题
罗志田 从治病到打鬼:整理国故运动的一务内在理路
杜瑞乐 从法术到“理性”:黑格尔与中国宗教
万俊人 儒家美德伦理及其与麦金太尔之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差
廖育群 太极•元气•阴阳•腹——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腹诊”的形成
郭正中 一部失落的北朝算书写本——《甲种敦煌算书》研究
评 论
李学勤 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林梅村 尼雅汉简与汉文化在西域的初传——兼论悬泉汉简中的相关丈料
通 讯
田晓菲 学术“三岔口”:身份、立场和巴比伦塔的惩罚
书 评
王世襄《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王毅)
邢文:《帛书<周易>研究》(王志平)
夏洛特•芙斯:《蕃息的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别问题,960-1665》(康正果)
蔡景峰、洪武娌:《<四部医典>考源》(陈明)
克里斯多福•杰斯普尔森《美国人的中国形象,1931-1949(陈意新)
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丁耘)
韩林合:《(逻辑哲学论》研究》(徐英瑾)
丹尼罗•玛图盖利:《现代性的社会学:二十世纪的轨迹》(张伦)
布卢门贝格:《现代的合法性》(曹卫东)
司各特•拉什:《另一种现代性,一种不同的理性》(韩潮)
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渠敬东)
布迪厄、帕松:《教育、社会和文化中的再生产》(熊浩)
伊娃•多曼斯卡:《不期而遇: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陈新)
陈仲丹:《墙头政治》(宋立宏)
各期列表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中国学术》辑刊已收入cssci期刊方阵索引,入选文章经过匿名评审,内容涵盖哲学、社会学、中国文学、史学、政治学、艺术理论等学科。另有相关学科最新著作的书评、知名学者讲演稿等。这些文章全面反映了近期社会科学最前沿的学术思潮,并对优秀学术成果的出版予以最及时的评论,具有前瞻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供稿人来自世界各地,主要为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是中外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