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学术(第十一辑) 中国学术

分享到:

定价:¥26.00

  • 出版时间:2002年11月
  • 页数:347页
  • ISBN:7-100-03589-9
  • 主题词:中国学术第十一
  • 人气:123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

显示全部前言

               卷首语
    居然都编到第十一期了!——可叹数目字仍这般干燥,只会冷冰冰地往上叠加,见不 出一旦编辑行为渗透为日常活动,书斋生涯会烦乱成何种样子……
    论文一栏,最开始是明清史学。魏斐德从宏观入手追述了明清更替的世界性背景,并由此触及了一个诱人的假设——十七世纪的中国是否处在社会思想的轴心突破点上?对此,作者的立场介乎连续性与断裂性之间,他主要以顾炎武和黄宗羲为案例,说明即使当时存在这样一种突破,也很快就被融进了新生帝国的秩序中;这并不是说其理论推力被完全削弱,而是指它的爆发太过微弱,无力把事物推到迥然不同的结果。刘梦溪从微观入手追溯了陈寅恪曾祖、祖父及父三代的学问源流与酬唱交游,其要义不单在表章陈氏一门或陈寅恪个人,更在触摸向被忽略的历史细节。故其匿名评审报告认为:该文“证明陈氏一门三世皆宗王学,即此一点已为向来研究或谈论陈寅恪者所未发”;又“专论陈宝箴、三立父子与郭松焘的关系……此一层不仅与陈寅恪本人有间接关系(重视西学),而且更可说明湖南维新之思想来源……今人一谈戊戌维新仅知有康有为,不知别有一维新源头出于在位之士大夫,此一系之维新实从曾、李等洋务运动伸延发展而来”。
    接下来是比较哲学。库普曼的思路横跨在早期儒家思想与当代分析哲学之间,认为任何真正充分的伦理学都必须阐明,做事的风格与表现的态度具有巨大的伦理意义;作者由此认为,由于孔孟经典以无与伦比的有效性满足了伦理学的这一要求,而分析哲学又很少顾及这一点,导致了许多实践者的洞见能力受损,所以《论语》在当代哲学中仍有活力。倪梁康的思路横跨在近代欧洲哲学与佛教唯识学之间,比照着近代西方围绕“自识与反思”问题的线索,尝试在唯识学的相关探讨中获取佛教哲学的“自身意识”和“自我意识”概念。作者认为,使近代欧洲思想突出于其他区域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求自识”,而对“自己”概念的不同理解标示出欧洲思想从“近代”到“现代”的基本转换;但这个关系问题在唯识学中并未引起过特别的注意——尽管“自性”始终构成唯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佛学的基本取向却决定了它在唯识学中必定作为过渡性和否定性的概念出现。
    再就是一番哲学挑战。王希勇把锋芒对准了美国哲学家克里普克有关"先天"与"必然"的著名论点,他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辨析,指出克氏针对传统看法的种种反例和批驳,以及分析哲学界支持其观点的许多其他理论,都包含着难以觉察的谬误。作者进而指出,对康德的发展不可能在于主张"先天"与"必然"是不同外延的概念,而在于否定存在"先天综合"知识。
    最后是古典艺术理论。朱良志对《石涛画语录》中“蒙养”和“生活”两概念进行了探讨,将这对概念放到中国哲学的背景上寻求解说,认为它们反映了石涛用以表现宇宙生机的艺术哲学思想,是其庞大画学体系的基础概念。蒋寅考察了诗学传统中有关暗示和曲折表达在意识,如何在宋代因为接触佛教主要是禅宗的言说方式而受到启发,于是“含蓄”经由吸收“ 不说破”命题所包涵的艺术经验和理论细节,日益丰富为体现着古典诗歌审美理想的核心概念。
    评论栏中,高友工以一篇总结性的长文,寻思“抒情传统”在华夏文化中究竟是如何出现并取得优势地位的。作者首先确立了中国抒情美典与西方叙述美典的两极对立,前者为内化的、象意的,后者为外观的、代表的。借此二元划分,他将中国传统归结为抒情美典所携带的特征,即通过内化与象意的方法来保存抒情性的经验。又以此为文化枢机,从先秦至六朝美典的萌芽,经汉魏文学理论,至唐代律诗及草书二美典之对立,终达五代及宋绘画美典的合流,展现出抒情美典之萌芽、发展、发达的历史图景,把抒情传统从潜在的可能推向了各种文体的现实。高建平对“书画同源”这个传统命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体现了“画”向“书”的攀比。“书”在中国古代既指文字又指书法,这两个含义在古代处于模糊的移动状态。于是,绘画和文字同源的说法,使绘画分享了文字对于文明和教化的意义,而绘画与书法同笔,又将一种书写所形成的、处于生长过程中的线与形的感受嫁接到绘画中去,这既对中国绘画风格的形成具有实际意义,也是对人的生命、身体和动作的强调。
    通讯栏上,李孝悌对第八期上瓦格纳有关《点石斋画报》的长文进行了有意思的评议和发挥。
    仅仅撰写卷首语的功夫,就又收到了三篇新的投稿,足见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忙乱了!可 转念想来,《中国学术》如此有限的版面,不正因有这么多作者在热烈地支持着,才发挥了较高的文化效用么?由此又很想宽慰自己——也许将来回顾起来才会发现,目前的这种手忙脚乱,正是生命状态稍微充实的表现!
                                 刘东
                            2002年7月于京北弘庐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辑《中国学术》收录论文7篇,评论2篇,通讯1篇,书评12篇。

显示全部目 录

卷首语
论 文
魏斐德 明清更替:十七世纪的危机抑或轴心突破
刘梦溪 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
约耳•库普曼 风格与态度的伦理学
倪梁康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王希勇 “先天性”与“必然性”——克里普克对康德的错误“发展”
朱良志 《石涛画语录》“蒙养”“生活”两概念释义
蒋 寅 “不说破”——“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其内涵增值过程
评 论
高友工 中国文化史中的抒情传统
高建平 “书画同源”之源
通 讯
李孝悌 走向世界,还是拥抱乡野——观看《点石斋画报》的不同视野
书 评
慈继伟:《正义的两面》(梁治平)
范 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胡水君)
凯博文:《困苦与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症、精神衰弱和疼痛》(吴飞)
乔万尼•阿瑞吉等:《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王宇洁)
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上、下卷(曾亦)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杨琥)
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葛承雍)
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张晓虹)
戴建国:《宋代法制史初探》(方健)
郭 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王志平)
理查德•鲍伊利尔:《诗歌与实用主义》(张跃军)
梁工、赵复兴:《凤凰的再生——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学研究》(周辉)
各期列表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中国学术》辑刊已收入cssci期刊方阵索引,入选文章经过匿名评审,内容涵盖哲学、社会学、中国文学、史学、政治学、艺术理论等学科。另有相关学科最新著作的书评、知名学者讲演稿等。这些文章全面反映了近期社会科学最前沿的学术思潮,并对优秀学术成果的出版予以最及时的评论,具有前瞻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供稿人来自世界各地,主要为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是中外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