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艺术即经验

分享到:

定价:¥28.00

  • 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 页数:397页
  • ISBN:7-100-04511-8
  • 主题词:艺术经验
  • 人气:224

显示全部序言

  1931年冬春之际,我应邀到哈佛大学作了十次系列讲座。讲演的科目是艺术哲学,那些讲演是这本书的缘起。这个讲座是为纪念威廉•詹姆士而设立的,我为这本书哪怕是间接地与这个杰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感到莫大的荣幸。在进行这些讲演时,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同事们始终如一的友善和好客也给我留下了愉快的回忆。
  有关这个科目,我在对我所受的影响做出说明时,感到有点为难。这种影响也许部分可从书中所提到或所引用的作者中显示出来。我阅读这一科目的书籍已经很多年了,英文书籍阅读面较为广泛,法文的少一点,德文的则更少一点。我从那些我现在已经无法回忆起来的源泉之中汲取了很多的东西。此外,某些作者对我的影响,要远比书中所提到的大得多。
  说明那些直接向我提供帮助的人则比较容易。约瑟夫•拉特纳(Joseph Ratner)博士向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出处。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博士阅读了第12章与第13章,并提出建议供我自由地采用。欧文•埃德曼(Irwin Edman)阅读了本书的大部分手稿,他的建议和批评使我获益匪浅。悉尼•胡克(Sidney Hook)阅读了许多章,这些章现在的形式大都是与他讨论的结果;特别是论批评的那一章以及最后一章,就更是如此。我最需要感谢的是A.C.巴恩斯(A.C.Barnes)。这本书曾逐章与他讨论过,但他对这些章的评论和批评仅只是他对我的帮助的很小的一部分。在好几年的时间中,我从与他的谈话中得到了许多教益,许多淡活都是在他那无与伦比的藏画前进行的。这些谈话与他的书都是我关于哲学美学的思考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优点的话,那都归功于巴恩斯基金会良好的教育工作。这一工作比起当代包括科学教育在内的各门学科的优秀教育工作来,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为这本书能够成为这个基金会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的一部分而感到高兴。
  感谢巴恩斯基金会允许我复制一些插图,感谢巴巴拉和威拉德•摩根为本书提供照片。

                       约翰•杜威

显示全部前言

  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生于1859年,逝于1952年,曾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他一生著述甚丰。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分早期、中期、晚期出版了他的三个系列的文集,共有37卷,内容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术领域。他的许多著作很早就被翻译成了中文。但是,中国学术界一般只是将杜威看成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他的美学介绍不多。而在国外,特别是在最近一二十年里,杜威的美学受到广泛的重视。这本《艺术即经验》,是他的美学代表作。

<STRONG>               一
</STRONG>
  在20世纪,杜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受到广泛欢迎,普遍被冷落,又重新受到重视的过程。
  杜威曾于1919年到1921年间访问中国,在中国居住两年多,作了多次讲演,受到中国知识界的热烈欢迎。一段时期,他甚至被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称为“二孔子”(Second Confucius)。但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他那温和的、局部修补和渐进的立场,很快被当时迫切渴望一场社会巨变的中国人和激进的中国左翼知识界所抛弃。他的学生胡适,原本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后来也与左翼知识界关系搞僵。
  杜威在1928年曾访问苏联,回到美国后曾在报纸上连载访问观感《苏俄印象》,对当时的苏联社会颇有好感。苏联官方评价他是“民主和进步的哲学家”。然而,在此之后,随着苏联社会的变化,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1937年,杜威赴墨西哥主持调查了莫斯科当局对托洛茨基的指控,并发表了题为《无罪》的调查报告。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对此反应激烈,将他说成是“苏联人民凶恶的敌人”。
  在东方世界否定杜威之时,20世纪中叶的西方学术界对杜威的评价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哈贝马斯说,“在整个1930年代,杜威的哲学在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处于从奥地利和德国进口的分析版科学哲学的下风。”此后,“在美国的一些大[哲学]系,相当时期内他是一条‘死狗’[ein toter Hund]。”人们开始迷恋海德格尔、阿多诺、卡尔纳普,杜威被遗忘了。
  杜威的美学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杜威的《艺术即经验》一书出版于1934年。用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话说,实用主义美学始于这本书,又差不多“在他那里终结”。舒斯特曼总结其原因时说:“第一是由于杜威的政治观点倾向于左翼,而在麦卡锡时代的政治气氛下,这种左翼的观点不受欢迎。第二是杜威的艺术观点比较保守。他不欣赏后印象派以后的任何艺术流派,对先锋派艺术持贬斥的态度。第三是他的论述(由于不清晰)远没有像分析哲学那样在大学课堂里受到欢迎。”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与同一时期的欧洲一样,分析美学大行其道。在分析美学家看来,杜威的美学是“自相矛盾的方法和未受训练的思辨的大杂烩。”
  到了20世纪后期,就像19世纪后期黑格尔那条“死狗”复活了一样,杜威的哲学和美学都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注意。在罗蒂出版于1979年的名著《哲学和自然之镜》中,杜威与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被共同列为“本世纪三位最重要的哲学家”。
  在美学上,杜威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许多知名的美学家都将杜威的《艺术即经验》一书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舒斯特曼认为,在英美美学传统中,没有一本书在涉及范围的广泛,论述细致和激情有力方面可与《艺术即经验》相比。这本书对于那种将艺术品看成是固定、自足而神圣不可侵犯之对象的传统美学观的冲击,预示了巴尔特、德里达和福柯等的后结构主义者的思想,并且,杜威的理论要比这些大陆哲学家更为健全,而不像他们那样走极端。

  ……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作者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是作者美学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被现代诸多学者视为20世纪的美学经典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日常生活”之间的连续性。此美学思想较前人有新的创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响。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活的生物
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以太物”
第三章  拥有一个经验
第四章  表现的动作  
第五章  表现性对象  
第六章  实质与形式
第七章  形式的自然史
第八章  能量的组织
第九章  各门艺术的共同实质
第十章  各门艺术的不同实质
第十一章  人的贡献
第十二章  对哲学的挑战
第十三章  批评与知觉
第十四章  艺术与文明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