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康德物自身学说研究 平装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丛书

分享到:

定价:¥13.00

  • 著者:868 
  •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本印时间:2007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188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7-100-05028-6/B•690
  • 读者对象:哲学专业师生及哲学爱好者。
  • 主题词:康德自身学说研究
  • 人气:296

显示全部前言

          再版前言
  此著是我十八年前完成的博士论文,因为早年在台湾出版,所以此岸的读者难睹一面。这次借“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丛书”首次在内地出版,而能够与此方的读者与高明见面。
  我的学术生涯是从康德研究登堂的,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都是专门研究康德哲学的,也都是由齐良骥先生指导的。如今虽然我的研究已经扩展到政治哲学、韦伯与社会理论等领域,但康德研究依然是我学术的一个中心关切。
  当我在1985年考上杨一之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时,是定下主意要研究康德的,并且打算接着研究康德哲学的方法论。物自身这个题目是杨先生建议的。这是极深而困难的问题,也可以说是那些最为复杂的哲学问题中的一个。如果说康德哲学是由几个基本的学说组成的,而这些学说是相互倚赖的,其中一个学说的坍塌就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崩溃,那么,物自身学说就是那些基本学说中的一种。其实,这里我还可以强化这个说法:物自身学说是与康德哲学的其他学说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物自身学说的研究,同时就是关于康德哲学其他基本学说的研究,就是关于批判哲学的核心内容的研究。因此,关于康德哲学任何一个专题的研究都必须采取抽象—分析的方法,其情形正如康德对理性的批判一样。
  在此篇论文中,我的研究集中在理论哲学范围物自身问题上面。在这样一个比较确定的范围内,通过分析、考证和证明来梳理和厘定与物自身相关的并且也是康德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从而确定物自身在批判哲学中的基本意义及其在感性论中出现的理由;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和说明此项基本意义与归入广义的物自身的诸种概念和理念之间的关系,并厘定那些概念和理念的本身意义。为了清楚而令人信服地处理和诠证这些问题,特定的方法就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此篇论文中所尝试的方法包含对直观一类词的多重分析,即分辨同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和所指,以及经验语言与先验语言两种语言的区分等等。这些方法对于理解和解析在康德哲学中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各种元素,是有其相当的效果的。
  从总体上来说,正如读者很容易理解的那样,本著的主体是第二、三章。第一、四章是博士论文的结构所必需的,相对来说,它们较为薄弱一些;因为显而易见的是,以物自身思想为线索来考察康德之前和之后的哲学,是一项庞大无比的工作,而非一篇博士论文所能够很好地完成的。因此,在这两章里,当时我所着力的重点乃是取这样一种批判的形而上学的眼光来理解康德前后的若干重要认识理论的主要观点,而写下来的无非就是一些心得,一些经过简明分析与证明的心得,尽管眼光可以说是独特的。
  在十八年前做一篇康德研究的论文所要遇到的困难,是不易为今天的学生所想象的。诸如当时流行观点的影响、意识形态的障碍、资料的缺乏都是需要花相当大的努力去克服的。当年我学士论文的主题就是旨在反驳当时几乎一边倒的观点,即肯定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而申明黑格尔哲学对康德哲学来说,乃是一种倒退。在撰写硕士论文期间,把帕顿(Paton)两卷本的《康德经验的形而上学》(Kant's Metaphysic of Experience)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将眼睛读成了假性近视,同时也读了斯密、贝内特(Bennett)等人的著作;最后论文虽然写得不满意,但却进入了康德研究的专业途径,并形成了一些初步而基本的观点。专业的训练和态度使自己在学术上有能力不理会当时盛行并且往往是浅薄的观点、流行的风格和意识形态。不过,资料的缺乏在当时却是很难克服的,若干重要的康德研究著作在当时根本无法读到,所以所引证的某些康德研究的权威观点是从能够获得的其他著作中转引而来的。尽管如此,当时我还是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的研究著作,以使论文的观点不是地方性的,而是一般康德研究领域之中的观点。
  如果今天再来写同一题目的论文,一些基本的分析、论证和观点依然会保留——其中一些观点和方法一直影响我后来的康德研究,但观察的角度、入手之点和方法则会有很大的不同。不过,今天我的兴趣主要不在这个问题上了。
  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之后,我曾经制定了全面研究康德理论哲学的计划,并为此作了不少准备,比如研究胡塞尔的现象学、分析哲学的认识理论。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在充分研究现代哲学的基础之上,重新全面地解释、评价乃至在一定程度上重构康德的理论哲学。但是,一旦深入,就发现其实整个康德哲学的体系是盘根错节地联结在一起的,尽管《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中的一些表述有所改变,但康德哲学依然是颇为内在一致和前后一致的体系。因此,这就要求全面研究康德批判哲学所涉及的一切问题,才能够写出一部令自己满意的康德研究著作来。但这是一个巨大的任务。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准备。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基本问题本身开始吸引我的注意力,而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同时就是对康德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康德哲学原本就是基础性的。于是,关于康德的研究就与关于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合二为一了。而这样一来,单纯研究康德理论哲学的计划也就搁置起来了。至于那个根本性的思考乃是一个历时既久的过程,现在也很难说到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此篇论文当时虽然受到颇高的评价,但在内地出版却困难重重,除了其他的因素之外,最关键的一项是要付钱才能出版,在那个大学教师的收入仅够糊口的年代,这自然是一个超乎想象的障碍。于是,大约在1989年初,我将论文以及几份评议书寄到台湾商务印书馆,不久他们就欣然同意出版。自然无需我付出版资助,而且还付我版税。这一次他们也慨然同意将版权还给我,使此书得以在此岸出版。因此,对台湾商务印书馆我怀有深切的谢忱。
  在论文重版之际,我十分怀念我的两位导师。
  此次重版,除了个别的文字修订之外,未作任何改动。博士论文对于学者来说无非少作,尽管可以不悔少作,但其中必有可以批评之处,因此敬请读者与专家指正。商务印书馆编辑张胜纪先生为此书的重版付出了辛劳,谨致感谢。

                           韩水法
                 2006年8月10日于北京魏公村听风阁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物自身学说”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康德研究的中心课题。本书通过对《纯粹理性批判》和《导论》的深入理论分析和文本考证,并在认真考虑西方相关研究的重要观点的基础上,作成了康德物自身学说的系统研究,其中就直观对象、感性认识的独立性、先验对象及物自身分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和论证,同时指出了某些传统观点的错误所在。本书还以物自身学说所揭示的基本问题为核心,分析和评价了康德以后一些主要认识论学派关于物自身问题的观点和理论。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以往的思考
  第一节 世界和真实存在
  第二节 无界和有界
  第三节 物自身与康德哲学
第二章 感性认识与物自身
  第一节 直观和对象
  第二节 质料和形式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
  第四节 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第五节 现象
  第六节 物自身
第三章 不可知世界与物自身
  第一节 现象和本体
  第二节 先验对象
  第三节 先验理念
  第四节 我思和我自身
  第五节 世界和上帝
  第六节 两重世界
第四章 解释与批判
  第一节 古典的批判
  第二节 新康德主义的修正
  第三节 形而上学问题
  第四节 物自身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