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精装沈汉集

分享到:

定价:¥98.00

  • 著者:184778,187165 
  •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本印时间:2023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36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998-3
  • 读者对象:世界史研究者、爱好者,学生运动研究者、爱好者
  • 主题词:学生运动研究西方国家1960-1969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二战后西方学生运动的独家之作




 

显示全部序言

序 一
〔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史学史和史学理论委员会前主席)
我以极大的兴趣读了收入这本文集的沈汉教授的论文的英文摘要,但是要对他关于英国历史发展,特别是农业领域发展的论文做出评述, 我感到踌躇,因为我对关于这个题目大量的论辩的著述只有有限的知识。但是,指导他对英国经济和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做出分析的理论假定,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过程和经济作用的概念出发,但是随后把它们置于细致的考察和修正之中。诚然,存在着一种朝着近代社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极为复杂。强调社会和经济的复杂性,是沈汉进行历史洞察的核心。沈汉告诫我们,无法把封建主义视为清晰界定的类型,资本主义也同样如此。二者本质上都是等级制的。封建社会的等级制使得经济身份在构成社会结构时只具有较小的意义,他写道:“在封建等级制社会中,社会集团并不是按照经济来划分的。”他指出,相反,“在近代社会的社会分层中,经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并不是起着排斥其他一切的作用。其他的事实如文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封建中世纪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当的重叠。资本主义从中起源的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多维度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同样也是多维度的。中世纪的经济不完全是封建经济,同样,19 世纪英国经济也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经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甚至被马克思当作一种类型,当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比许多晚期马克思主义者更了解,还存在着不符合这种类型的其他方面。这样,在工业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概念就不能不只是相对的了。这样,就假定在19 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在农村从家庭农场主到资本主义农场主之间存在一个谱系;在工业部门,从小作坊主到大工业家之间也存在一个谱系。这样,在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诸阶级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如沈汉所说,总是“存在着一个复杂的过渡带”。他的社会和历史的概念接近于E. P. 汤普森对英国社会的探讨,后者不是把大工人阶级主要看作经济力量所形成的,尽管这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在进入近代工业社会时,深深地植根于过去的意识参与了构造这个世界,而不完全由这个世界来构造。此外,和汤普森一样,沈汉在描绘世界发展时,并不像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公式化表述,而是在写一部特性化的英国史,而且甚至把这部历史看作是极为复杂的和多维度的。他这样强调,他所说的历史主体“处于特别的时间和地点环境的影响下”。这样,我们必须谨慎地用形态学的手段探讨历史。因此,他在论及历史形态的单个形式时,认为它是以“个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沈汉这样就把必要的对社会和经济史的类型学描述与对历史复杂性的了解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到了类型学的局限性。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无法阅读由中文撰写的这些论文。它们也应当为英语读者公众所知。它们提供了如何探讨历史的重要思想。
2012 年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序 二
陈崇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商务印书馆决定出版沈汉教授的多卷本史学文集,我认为这不仅对他本人,而且对世界史学界也是一件好事,值得庆贺。
读了沈汉教授的著作,有几点特别值得一谈。
首先,著作等身,成果斐然。
三十余年来,沈汉教授已写出的著作有十七部。其中包括《资本主义史》《世界史的结构和形式》《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中古到20 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研究——形态学的考察》《英国土地制度史》《英国宪章运动史》《非资本主义、半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农业—资本主义时代农业经济组织的系谱》《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兴起》《中西近代思想形成的比较研究——结构发生学的考察》等。此外,他还有译著五部,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宗教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共有的习惯》《近代国家的形成—社会学导论》等。著译作已有好几百万字。
我是搞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过来人,深知在世界史领域能写出一部有学术价值的专著谈何容易。有的学者一辈子能写一两本就算不错了。而像沈汉教授这样著作等身的确实不多,使我十分感叹。
沈汉教授的著作每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为写《英国土地制度史》一书,他曾多次到英国访问研究,尤其在雷丁大学乡村史中心和东盎格利亚大学历史学院做了半年研究,是在搜集和参考了18世纪英国各郡农业调查报告、英国农业渔业部出版的《1866 至1966年大不列颠一个世纪的农业统计》等原始资料和数百种研究专著论文的基础上写成。比如写《资本主义史》及《非资本主义、半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农业—资本主义时代农业经济组织的系谱》,都引用了数百种外文资料。他的著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善于吸收,锐意进取。
与某些见洋不食、故步自封、孤陋寡闻的史学家不一样,沈汉教授善于引进并吸收外国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方法,融会贯通,成为自己学术研究的新鲜血液。如他对E. P. 汤普逊、布罗代尔、勒高夫、拉布鲁斯、波朗查斯、密里本德等情有独钟。对国外诸多流派,如形态学、结构学、计量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加以有舍取的吸收,使其为己所用。他在吸收外来各学派及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时,绝不囫囵吞枣、全盘照搬,而是经过自己消化,去伪存真,扬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他对某些权威学者的学术观点并非亦步亦趋,而是大胆挑战和质疑。如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和托马斯“17 世纪英国已经确立了土地绝对产权制度”的观点、勒高夫关于中世纪知识分子的分类方法、马克斯• 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定性,甚至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资本主义起源于农业的论点等都提出了质疑。这是一种很值得赞扬的研究精神和态度。正因为如此,他所写的著作给人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印象。
第三,把理论、史料、现实三者融为一体。
在我看来,史学研究中只有把理论、史料、现实三者密切结合,才能写出较好的著作,攀登史学研究的制高点。史学研究如果没有史料就等于是无米之炊;但如果没有理论也等于一个人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如果没有现实感,史学研究也会失去价值和活力。从沈汉教授的著作来看,他能把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犹如一位有经验的交响乐团的指挥,驾驭自如,游刃有余。例如在《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兴起》一书中,他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必须包含的理论范畴做出阐述,这为未来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理论启示,从而把史学研究推向一个有活力的更高阶段。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从沈汉教授著述的内容和学术历程来看,他所走的是一条甘愿坐冷板凳、孜孜于埋头做学问的学术道路。沈汉教授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多有分量的作品,固然是他的天赋使然,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所致。
商务印书馆决定给沈汉教授出版文集,这不仅是对他本人的史学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世界史学界同仁的莫大鼓舞和鞭策!
2018 年2 月25 日
致 谢
回首一顾,治史已四十载。教学之余,游走于英、法、德、奥、意、比、美诸国, 结交友人,搜集历史资料,借火铸剑。时至今日,涉猎之英国宪章运动、英国议会政治史、西方国家制度史、西方社会结构史、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研究、英国土地制度史、20世纪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史、资本主义史、英国近代知识分子形成、资本主义时代农业经济组织研究、中西近代思想形成比较研究诸题均已完成,此外有译著几种出版,可聊以自慰。
新世纪某一年我在意大利都灵逗留时, 东比埃蒙特大学埃多阿多•托塔鲁鲁教授(Professor Edoardo Tortaloro)某一日突然问起我为何不著一自传?友人之语醍醐灌顶,自己方才醒悟,埋头笔耕,不觉岁月已经流逝,已到了对自己以往的文字和思想做一整理的时候。遂有了汇编出版著述之替代计划。
《沈汉集》出版得到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先生的鼎力支持。著名国际史学理论家、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史学史和史学理论委员会前主席格奥尔格•伊格尔斯教授(Professor Georg Iggers)为我忘年之交,知我甚深,在90 岁高龄时允诺为我的著作集作序,我遂将各书提要寄去,不想他突染沉疴,骤然仙逝。现在只好将格奥尔格之前为我的自选论文集《世界史的结构和形式》题序转印于此,作一替代。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世界史著名学者陈崇武教授在86 岁耄耋之年欣然应邀为《沈汉集》作序。《沈汉集》的出版得到教育部创建“双一流”大学基金和南京大学人文基金的资助。
《沈汉集》出版,实为一介书生之幸事。上下求索间得到众多基金会资助和友人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沈 汉
2021 年7 月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沈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欧洲史、英国史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代议和议会制度史委员会会员,英国史学会理事。曾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在国外获英国学术院基金、王宽诚奖学金、大学中国委员会基金、德国DAAD基金、法国“人文学者之家”基金支持,多次获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两个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欧洲法律史研究所)基金赞助。曾应邀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奥地利等国多次讲学。以英国史、欧洲史、农业史、资本主义史、中西近代思想比较为主要研究方向。有著作、译著共22种印行。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发生在主要西方国家(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学生造反运动和新左派运动作系统研究的著作。它分章对这四国学生运动做了叙事和分析,对这次学生运动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做了研究。指出这次运动主要是对资本主义文化和政策批判的运动,在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对美帝国主义越战政策的背景下,运动具有的极“左”倾向。该书还对学生运动的流派、代表人物、影响学生运动的各种左翼思潮做了研究。由于作者与国外“新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有密切联系,在国外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和采访工作,因此本书的叙述和研究具有可靠性和深入性。该书还研究了运动语言和参加者情绪等方面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客观上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坐标,它处于二战结束后西方左翼力量活动的峰巅。这次左翼运动的尾声持续到70年代最初几年,然后便急剧地衰落和消失了,之后便是保守主义的泛滥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之后出现的新社会运动,无论在其锋芒上和规模上都无法与60年代学生运动相比。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发生的历史环境
第一节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节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第三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左倾思潮的传播和“新左派”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学生运动发生的文化环境
第二章 美国的学生运动 33
 第一节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自由言论运动”
 第三节 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运动
 第四节 哈佛大学的学生运动
 第五节 其他院校的学生运动 “气象员”
第三章 英国的学生运动 150
 第一节 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学生运动发生的背景
 第二节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生运动
第三节 1968 年英国学生运动的高潮
 第四节 沃里克大学的学生运动
第四章 法国“五月风暴”
 第一节 “五月风暴”发生的背景和前奏曲
 第二节 活跃在 1968 年 5 月的主要组织
 第三节 “五月风暴”的掀起
 第四节 “五月风暴”中的工人阶级
 第五节 资产阶级的反攻 “五月风暴”结束
第五章 联邦德国的学生运动
 第一节 联邦德国学生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联邦德国学生运动的兴起和高潮
 第三节 学生极左分子的组织及活动
 第四节 学生运动的活动家
 第五节 学生运动的衰落和环保运动、和平运动的兴起
第六章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征
专名对照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著译作目录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社会来源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青年知识分子阶层, 社会构成比较狭窄, 在少数国家中学生运动得到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 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提出的纲领和口号的主要内容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学教育、 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批判,同时尖锐地抨击了美国在东南亚的侵略战争政策。 这次学生运动对其斗争的最终目标认识模糊, 缺乏一个深刻的社会纲领, 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学生运动可以震撼资本主义制度一时, 却无法从根本上动摇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统治。
从历史运动的类型学而论,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属于一种政治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 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革命和经济社会运动。 它主要的原因存在于政治、 文化和心理方面, 它没有普遍的经济危机、 自然灾害、 粮食歉收、 失业作为背景。 因此, 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不同于近代时期人们常常看到的那些典型化的革命或民众运动。 但是, 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一方面具有非突发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 它持续的时间却比较长, 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族矛盾、性反抗、 反核武器、 反战运动、 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 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面临的深层的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正如霍布斯鲍姆评述的:“西方学生的叛乱行动, 文化革命的色彩较浓, 是一种抗拒的表现, 排斥社会上由‘ 中产阶级父母’ 价值观所代表的一切事物。” 但是, 学生运动“毕竟不是真正的革命, 也不可能发展成真正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