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重新发现族群荣耀与文化根脉,续写潮人精神的当代篇章
聚焦移民、侨社、侨乡、经济、民俗五大维度,展现潮人奋斗与文化魅力的经典之作;
系统梳理海外潮人迁徙、创业与反哺侨乡的全景图,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并重

定价:¥168.00
重新发现族群荣耀与文化根脉,续写潮人精神的当代篇章
聚焦移民、侨社、侨乡、经济、民俗五大维度,展现潮人奋斗与文化魅力的经典之作;
系统梳理海外潮人迁徙、创业与反哺侨乡的全景图,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并重
《潮学集成·海外潮人卷》除卷首导言外,共收录23篇文章,分为“移民史”“侨社与侨团”“潮人经济”“民俗文化”“海外潮人与侨乡”五辑。全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海外潮人的奋斗历程与成就,深入探讨了海外潮人的文化特色以及他们对潮汕侨乡发展的深远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潮汕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在中国国际移民历史大格局中,潮(汕)梅(州)地区与广府地区、闽南地区是中国三大传统国际移民迁出地。潮汕地区海外移民历史可能稍迟于广府地区和闽南地区,古代时期潮汕地区的海外贸易活动不如广府地区和闽南地区活跃,也没有产生媲美广州港、泉州港的国际贸易大港,没有出现蕃舶云集、万商来朝的高光时刻,没有形成外国人居留地的“蕃坊”,但到明代后期,潮汕地区的海外贸易掀起一个小高潮,活跃的潮汕“海盗”便是其表现之一。在经历清初海禁迁界之后,以潮州樟林港为中心的粤东海外贸易在乾嘉时期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带动潮梅地区的国际移民活动。“红头船”源源不断将潮汕人运到东南亚各地,并在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尼、新加坡等地形成颇具规模的潮侨社会。1860年汕头开埠后,汕头港承先启后,成为粤东地区人民出国的主要口岸。部分潮汕人作为“猪仔华工”被贩运到遥远的拉丁美洲,当然,更多的潮汕“苦力”被运到荷属东印度和英属马来亚。民国时期,在国内和侨居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动的压力下,大批潮汕民众或出洋谋生或返乡安居,因而汕头港呈现“大出大进”的移民特色。新中国成立后,潮汕人向外移民活动处于非活跃状态,但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的印支三国难民潮导致大批潮籍华人移民到 西欧、北美和澳新等地区,从而改变以往潮汕人基本居住东南亚的格局。改革开放后,潮汕新移民流向美洲、澳新、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潮汕人在世界的分布因此更加广泛。回顾历史,对海外潮人的研究是先有介绍后有研究。1905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中国八大殖民伟人传》,将潮州人张琏和郑昭列为八大华侨人物之一,内容虽然简略,但也算是开了先河。中国华侨研究先驱李长傅在其《中国殖民史》(1937年出版)一书中进一步介绍张琏、林道乾、林凤等人在东南亚的事迹。署名濠民的《潮汕籍的华侨杂述》是较早发表在杂志上的专论文章,这篇短文涉及华侨研究的多个问题,如潮汕华侨出国背景、华侨与侨乡、侨汇、“番客”的去与留等等。作为比较有分量的研究著作,是著名学者陈达的《南洋华侨与闽粤侨乡》(1939年出版),这本书部分内容涉及海外潮人与潮汕侨乡的关系。1937 年出版的陈国樑、卢明《樟林社会概况调查》则全面研究了樟林侨乡概貌以及樟林人移民海外的状况,是较早专门研究潮汕侨乡和潮汕移民的重要著作。
作为国际上重要的跨国移民群体,海外潮人自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对象,外文著述一般将其统称为“潮州人”(Teochews)。在国际上的海外华人人口统计中,“潮州人”是一个单列的项目。许多外文著作在论述海外华人社会时,一般会论及“潮州人”。外国著名学者,如美国施坚雅(William C. Skinner)关于泰国华侨史的研究,新西兰云达忠(William E. Willmott)关于柬埔寨华侨史的研究,虽然不是专门研究海外潮人历史的,但由于泰国和柬埔寨的潮汕人占该国华人社会的大多数,因此可以视为研究海外潮人的重要著作。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当地华人学者发表了很多研究海外潮人的成果。在国内,改革开放后,掀起了研究潮汕华侨华人的小高潮,成立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了《潮学研究》《侨批文化》《潮州文化》等刊物,举行了系列潮州学国际研讨会,发表及出版了一大批论文、资料汇编、地方华侨志、研究专著,潮汕华侨华人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明媚春天。有关海外潮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以语言来划分则有外文和中文,如果以成果形式划分则有研究著述和资料汇编。由于本卷只集成中文论文成果,因此相关外文研究成果、资料汇编和研究专著等便没有纳入。本来,海外潮团编辑印行很多特刊,这些特刊一般刊有社团简史以及论述社团各项活动的文章,但这些文章研究性较弱,所以本卷没有选用。略感遗憾的是,尽管本卷打算收集百年来优秀研究成果,但目前看到的重要成果基本产生在现代时期,早期研究成果只好待日后继续搜求增补。
本卷论文选编原则是综合考虑专题、地区、时代和质量等因素,但对已入选《潮学集成》其他卷的本土学者,本卷原则上不考虑收录其优秀成果。华侨华人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本卷根据收集到的论文内容,分为
五个板块:移民史、侨社与侨团、潮人经济、民俗文化、海外潮人与侨乡,总共收录23篇论文,作者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等国。每一板块的文章排列主要按其研究内容的历史时间为序。移民史研究华侨史,首先要研究移民史。潮汕地区虽戏称“省尾国角”,但它实际上却位于闽南至珠江三角洲这一古代中国最为活跃的海外交通和国际移民地带的“中间”。在不同历史时期,潮汕地区都有海外移民活动。在移民史这个板块,一共选取了五篇论文,涉及早期移民活动、明清海盗与潮汕移民、近代契约华工、潮侨在海外的发展、海外潮人的再移民、当代潮汕新移民,涵盖了潮汕海外移民史的主要内容。新加坡潘醒农的《马来亚潮侨南来发展史》是专门研究潮汕移民史 的重要论文。作者首先从华侨移民南洋的背景谈起,内容包括中国对外交通与海外贸易状况,然后论述潮汕人移民马来亚的几个历史阶段,重点论述会党与潮侨、猪仔华工、港主制度三个问题,最后利用统计数据描述了潮侨在马来亚的分布。潘醒农在文中提出潮汕人移民马来亚始于宋末,近代移民南洋的潮汕人主要分为海盗、会党、猪仔及港主四种类型的人的观点。这四种人的概括对马来亚来说算是贴切,但对于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其他国家的潮侨社会则不一定准确。虽然关于潮汕海外移民史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并且在史料挖掘和理论分析上都有新的提升,但潘醒农的论文是较早系统论述潮汕海外移民史的论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明清潮汕海盗与海商和移民的关系是古代潮汕海外移民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广州大学冷东的《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分述明代潮州海盗与清代潮州海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冷东认为明代的潮州海盗亦盗亦商,可以称为“海上盗商”。明代的海盗活动为清代的潮州海外移民活动开拓了路子,并给清代潮州海商注入文化基因。因此,清代潮州海商文化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以家族为纽带的凝聚性、深厚的乡土情怀等特点。契约华工或称“猪仔华工”,是近代潮汕海外移民的重要内容。若以潮汕地区的移民史观察来看,清代前期掀起了第一波移民高潮,而鸦片战争后则掀起新一波移民高潮。鸦片战争后,汕头成为中国契约华工主要贩运地,汕头市区“猪仔馆”林立,大批契约华工从汕头被贩运到海外去。对汕头契约华工问题的研究,早期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多收集在陈翰笙主编的《出国华工史料汇编》之中,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也发表了一些论文。厦门大学吴凤斌的《鸦片战争后从汕头出口的契 约华工》对汕头契约华工史做了整体的研究。他将汕头契约华工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汕头开埠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贩运契约华工的地点在 南澳和妈屿岛,特点是以拐诱绑架非法贩运方式为主。1860 年汕头开埠后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贩运华工的据点转到市内,特点是以公开合法的方式进行。1888年至1919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招收前往印尼日里种植园的苦力。从潮汕出去的契约华工最初被运到拉丁美洲的古巴、苏里南等地,后来主要运往荷属东印度和英属马来亚,到20世纪初,又有近万名契约华工去了南太平洋的德属几内亚、瑙鲁、西萨摩亚。契约华工尽管形式上是自愿签订“契约”,但实质上是充满血 腥暴力的“猪仔贸易”。尤其是早期运往拉丁美洲的契约华工,死亡率非常高。潮汕契约华工史是潮汕华侨血泪史,也是潮汕华侨史中重要的一页。马来西亚槟榔屿是早期潮侨重要集聚地。潮汕移民来到南洋之后,他们是如何生存发展的?又有什么时代特征?马来西亚陈剑虹的《槟榔屿潮州人历史的叙事与反思》“聚焦于槟榔屿潮州人社会的形塑,以及它的认知模式历程”,“通过历史上槟榔屿华人的神道设教、祖先崇拜 和会党意识三条主线”,探讨槟榔屿潮侨的社会变迁。论文回顾槟榔屿的开发和潮侨的发展过程,选取广福宫、广东义冢和韩江家庙、义兴公司作为例子进行论证,指出神道设教是19世纪槟榔屿华人建构繁衍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祖先崇拜是潮侨在居留地再建祖籍地文化脉络的第二个途径,而会党盟誓文化则塑造了华侨的传统文化意识。陈剑虹论述的槟榔屿潮人社会文化形塑的过程其实也是同时代新马潮人社会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中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国际移民潮。潮汕地区作为传统侨乡,新移民的规模不如江门等侨乡,那么,潮汕的新移民活动有什么新的变化?据韩山师范学院黄晓坚的《广东潮汕地区海外移民形态的新变化》,改革开放后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人数不是很多,移民主要目的地是美国、加拿大和澳洲,东南亚已退居其次。潮汕地区的移民活动呈现以国内移民为主、海外移民为辅的特点。其海外移民形态主要是旅 游贸易与出国务工两种,因此新时期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是以华商为主体,而华工只是补充,这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新移民有所不同。它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当今全球化条件下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国际流转在潮汕侨乡的具体体现。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