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十年之计:如何运行一座中小型美术馆? 平装

分享到:

定价:¥128.00

  • 著者:182777,189063 
  •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本印时间:2025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12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4819-8
  • 读者对象:艺术策展人,美术馆(博物馆)设计运营相关人员,热爱艺术、走进城市美术馆的普通读者
  • 主题词:美术馆研究南京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把美术馆运营作为一场艺术实验;单霁翔、范迪安联袂推荐;艺术让零成为一,详尽呈现城市美术馆成长之道;
限量手工创意化装帧,触发多重审美体验。


相关推荐:
《十年之计:如何运行一座中小型美术馆?》,是著者刘春杰带领团队探索运行美术馆的经验样本,生动、鲜活、智慧,是初入美术馆同人的实用手册。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在全国美术馆建设方兴未艾的情势下,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与运营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金陵美术馆坚持以观众为中心,通过研究型展览构筑艺术创新与社会接受的桥梁,使美术馆成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家园,其学术宗旨和运营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小型美术馆发展之路。十年立基,未来可期。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美术馆人经验谈,金陵美术馆十年来走出一条中小型美术馆策展、办馆的成功之路,馆长刘春杰围绕策展、典藏、公共教育、人文关怀、宣传、设计、团队打造娓娓道来。
2.纸上云逛展,集十年展览精华于一册,油画、版画、水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样公教活动……沉浸式观赏一座“纸上美术馆”。
3.与艺术家为邻,收录范迪安等名家、青年艺术家、策展专家、美术馆同人诚意佳文;生动记录金陵美术馆与黄永玉、吴毅、朱道平、崔豫章、李剑晨等艺术家往来的感人瞬间。
4.限量手工装帧设计,让美的氛围从内容蔓延至纸端,封面采用手工缝线工艺制作,图文排布重在审美体验。
5.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原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联袂推荐。


试读章节:

前   言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刘春杰,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南京市美术家协会执行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作品获鲁迅版画奖、日本国际版画会金奖、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艺术奖”等多个奖项。出版《私想者》《私想鲁迅》《想想鲁迅》等多部著作,所著图书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中国“最美的书”等荣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十年之计:如何运行一座中小型美术馆?》探讨中小型美术馆的建设、展陈与运营之道。本书基于金陵美术馆十年实践中的得与失、思与行、守与创编写。金陵美术馆是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的第一座集展示、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市级美术馆,现已成为重要文化地标,以开展“观众可以参与的艺术和展览”受到各界好评,获得诸多荣誉。
本书图文相宜,全面呈现金陵美术馆在策展、典藏、公共教育、宣传、设计、团队打造等方面的探索、思考与成功经验,探讨中小型美术馆如何挖掘、激发运行潜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书中收录生动案例与丰富彩图,为全国中小型美术馆提供可借鉴的运行范本。
对于喜爱美术馆的读者朋友而言,本书也是一部“纸上美术馆”,开启城市美术馆的世界,全景式呈现美术馆的空间、人文和艺术等多个面相,揭示了美术馆是什么、美术馆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引领读者走入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馆漫游之旅。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策展说
典藏说
公教说
关怀说
宣传说
设计说
团队说
附录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缺人少钱,几乎是所有中小型美术馆天然携带的基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无所作为。
如何组建团队?如何策展?如何开展公共教育?如何收藏……
古城南京,书画“一统天下”,金陵美术馆如何为艺术代言,向观众发声?
所有的发问汇成一句话: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运行一座1.6万平方米的美术馆?
作为半路出家的美术馆人,我们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小心求证,大胆实践,知行合一。十年,策划、前言撰写、内容表达、展陈设计、展览招贴设计、公共教育、收藏计划实施、画册编辑、宣传推广等诸多环节的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干。没有枪,我们借;没有子弹,我们自己造。大展临近时,各部门一起上,协同作战,我称之为“打群架”。全国范围内的国有美术馆、企业美术馆、私人美术馆的馆长数以千计,但如我这样“二”的恐怕并不多:仅撰写展览前言就超过14万字。别无选择,也无须选择。
换个角度看,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如果兵强马壮,我们如何能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呢?
小预算如何做大项目?四两何以拨千斤?以“小”博“大”,以“少”胜“多”,小馆大气象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实现理想,需要智慧,需要随机应变,需要声东击西,需要“旁门左道”。
人的一生没有很多个十年,选择一件有趣的事并坚持做它十载,甚至更长时间,必日久生情,必日久成果。即使是小事情,持久下去,这件事儿便有了意义,便会成长为我们的大事业。这样的契机,并非人人皆有。得之,不亦乐乎!比如“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的策划,始于2007年,至今已举办十届。同样,做美术馆工作不仅仅是职业使然,我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个艺术实验项目来实施,且一干十多年。
欣逢建馆十周年,我们盘点优秀展览、公共教育、典藏等项目的成果,整理经过实践检验的资源积蓄,记录待激活和有巨大潜能的个案,希望《十年之计:如何运行一座中小型美术馆?》的出版,为我们的团队留下曾经飞翔的痕迹,为中小型美术馆同人提供一份并非专业与完美,但足够展现我们的努力与真诚的运行记录,对我们十余年的劳动做出最好的交代。
请您看看我们如何从无到有,依靠自信与信任办馆,如何拽着自己的头发飞翔,为老艺术家追光,为青年艺术家打光,为观众打光,把困难、压力当勋章别在衣服上闪光。我们将继续保持敬畏、保护多样、保有关怀、保障鲜活,以开放的视野和严谨的美术史态度开展工作,在多元的学术氛围中建设具有学术主张和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型美术馆,努力成为丰富艺术生态不可替代的艺术小工厂。 (刘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