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胡小石中国文学批评史论 平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119.00

  • 著者:188680 
  • 编者:
  • 出版时间:2025年02月本印时间:2025年0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663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4494-7
  • 读者对象:中国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
  • 主题词:文学批评史研究中国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独树一帜的文学批评史,洞见深微的诗歌研究

古代文学批评史和中国文学史可谓胡小石先生学术研究的“双璧”,代表了胡小石先生早期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内在规律的深入研究。很多观点和结论直到今天仍然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和学术价值。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晚年别号子夏、沙公,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江苏南京,现代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古文字学、书法史、文学史研究成就卓越。曾任教于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由胡小石先生早年开设“中国古代批评史”“修辞学史”等课程的讲义编成,其中第一部分以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中国文学批评史》为底本,是第一次整理发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讲稿”“中国修辞学史”“唐人七绝诗论”四个部分,体现出胡小石先生在古代文论、古代文学多方面的成就。

显示全部目 录

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论
第一期    周—汉
第二期    东汉—建安
第三期    齐梁
第四期    元和
第五期    南宋
第六期    明代
第七期    清代
古今文论要目
中国文学史讲稿
第一章  通论
引言
文学的意义之各种解释
什么是文学
文学史之研究
第二章  上古文学
   总论
   殷之文化
第三章  周代文学
   总论
周代之南北文学
   古代散文
第四章  秦代文学
第五章  汉代文学
总论
第一期  由高帝至文、景    
   第二期  武帝至昭、宣
   第三期  成帝、哀帝至桓、灵
   第四期  建安
   两汉之散文
第六章  魏晋文学
总论
魏晋文学之分期
晋代之批评文学
第七章  南朝文学
第一期  宋代文学
第二期  齐梁文学——声律说
第三期  陈文学
第八章  北朝文学
第一期  魏开国至孝文帝太和中
第二期  太和迁洛至北齐
第三期  西魏迁长安至北周
第九章  隋代文学
第十章  唐代文学
总论
唐代文学分期说
第一期  初唐文学
第二期  盛唐文学
第三期  中唐文学
第四期  晚唐文学
唐词
唐代文学批评
第十一章  五代文学
总论
南唐词人
第十二章  宋代文学
总论
宋诗
宋词
宋小说
后记(吴征铸)
附:中国文学史上的几个重要问题
中国修辞学史
中国修辞学史略
一、释名
二、述西洋修辞学之变迁
三、中国修辞学
中国修辞学史
第一期    春秋
第二期    战国
唐人七绝诗论
唐人七绝诗论(吴白匋记录本)
唐人七绝诗论(游寿记录本)
胡小石先生学术年表(谢建华)
胡小石先生的文史研究(周勋初)
读胡小石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张伯伟)
古典文学与现时代——胡小石先生的文学史与批评史研究(徐亦然)
编后记(张伯伟)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一代文学以其时代为背景,而批评则以一代文学为其背景。批评是人类之天才与欲望,不学而能,虽妇孺亦知之,讨论长短,竞说是非,何往而非批评。文学批评盖利用人类之天才与欲望,使其充分发展,由批评者之指导,可以转变文学之趋势。
文人对于文学之态度有三:曰创作;曰欣赏;曰批评。创作由于作者与其周围发生之关系感想反应而产生,以文字表达之,遂为作品。欣赏与批评同为读者与作者发生关系,惟表现之程度有别。前者由读者之经验与作者之经验相印证,复现作者之想像,为内心之领会与盘旋,或吟咏诸口,玩味作者之真际,惟未见于文字。而批评则读者受作者之刺激与反应,追求其原因,推定其价值,品论其高下,读者以文字表达之,传诸今后之读者。故欣赏属于艺术,领会其审美,纯出诸情。而批评则流于科学,每以客观之态度,为理智之探讨,判其真伪,定其次第,审其品质焉。
常人重创作而轻欣赏与批评,实则不然。盖禀赋之才,各有所长,三者未必兼备。作品中之涵蕴,往往复见于欣赏者之内心,作品之价值,每以批评而高低,亦非易事,其天才岂在作者之下?若锺嵘之《诗品》,严羽之《沧浪诗话》,锺之诗今无从考见,而严之诗(载于《樵川二家诗》)罕有可取,然其所评论者,不因兹而减色。若夫《文心雕龙》则批评而兼创作,盖亦鲜矣。
批评对于文学之影响至巨,非惟介绍作品,且可增进了解之能力。批评者往往推求作者当时之背景,平生之际遇,思想之趋向,艺术之造就,书以文字,使读者之于作品益形明了。
批评可离作品而独立,但不可离作品而产生。介文学极盛将衰之际,总论旧文学而估定其价值,讨论其优劣,遂为新文学之先导。《诗》三百篇,产生于商、周,综而论者孔子。其时后于三百篇。建安、齐梁,文采彬彬,虽其时间有评论之者,然多半在作者之后。唐诗冠绝一时,至宋而诗话始出。宋词、元曲,评论多在其后。
(节选自本书“中国文学批评史•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