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彙音妙悟校注新编 精装泉州文库

分享到:

定价:¥350.00

  • 著者:186826,56924,186827,186828 
  •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本印时间:2023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764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098-9
  • 读者对象:语言文字学、泉州方言等专业读者
  • 主题词:等韵学《彙音妙悟》注释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泉州地方音韵发展演变历史的重要资料。

原作者黄谦主要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一生淡泊名利,隐居乡野,以教书为生,课余潜心研究韵书。著有《汇音妙悟》。《汇音妙悟》以《等韵》为基础,以清代所颁布五十字母为经,以十五音为纬,特将用字、僻字列表,并加以简释,以便于科举考试所用,与传统方言类著作大不相同。如《南安人物选介》所云,《汇音妙悟》“首创拼音方案,比俄国邵哥林为沃舍梯语创制字母、德国普列修斯的标准字母、英国贝尔的‘视识语’早几十年或上百年,为我国汉字拼音的胎元方案,是音素文字过渡的大胆尝试,对汉语文字改革有很深的影响”。著名出版家、学者李梦生先生做了审读。


丛书简介: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一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著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著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椠秘籍,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另外,享誉海内外的已故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生前特为本丛书题签。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黄谦,生卒年不详,字思逊,号柏山主人,福建南安人。主要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一生淡泊名利,隐居乡野,以教书为生,课余潜心研究韵书。著有《汇音妙悟》。
王建设,1988年获得厦门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执教于华侨大学文学院,历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2012年7月卸任。主要从事古代汉语与闽南方言研究。著有《〈世说新语〉选译新注》《明弦锦曲觅知音》《闽南方言大词典》《泉州谚语》《汉语方言地图集》等,主编《大学语文》(厦门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参编硕士研究生教材《现代语言学通论》等。
张甘荔,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副理事长。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汇音妙悟校注新编》,清黄谦原著,王建设、张甘荔校注。据黄谦自序所云,《汇音妙悟》一书始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前后,第一版称为“薰园藏版”,为木刻本。现存民国八年(1919)石印本。《汇音妙悟》以《等韵》为基础,以清代所颁布五十字母为经,以十五音为纬,特将用字、僻字列表,并加以简释,以便于科举考试所用,与传统方言类著作大不相同。书中所收录的泉音,与传统音韵大异,是研究泉州地方音韵发展演变历史的重要资料。校注者逐一寻绎原书之字,与历代韵书之韵、声、调不同处,用力甚勤。尤其是对原书所列注解的铺衍,对确定改字之意义,有一定帮助。

显示全部目 录

彙音妙悟校注新編校注凡例1
新鐫彙音妙悟序  黄大振4
自序并例言  黄  謙5
1春1
2朝30
3飛49
4花68
5香77
6歡103
7高110
8卿141
9杯181
10商193
11東197
12郊232
13開248
14居268
15珠300
16嘉321
17賓336
18莪 356
19嗟362
20恩371
21西379
22軒397
23三429
24秋447
25箴470
26江473
27關485
28丹489
29金508
30鈎526
31川543
32乖575
33兼582
34管603
35生605
36基614
37貓660
38刀663
39科672
40梅677
41京679
42雞686
43毛693
44青700
45燒709
46風715
47箱718
48三724
49熋729
50嘐735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新鐫彙音妙悟序

韻學難言矣哉!此蓋出於天籟,非可强而致。故雖無知之童稚,矢口歌謡,自叶於韻,似不待學而能矣!然考之《周禮·大行人》,九歲諭書名①,而外史掌達書名於四方②,則又不能無待於學。夫《書》之有韻,甯獨《詩》爲然哉!即以五經之有韻者言之:《詩》備四始、六義,其間勞人、思婦、孝子、忠臣,燕享、贈答,其叶於韻,固不必言;若《書》之君臣交儆“明”“良”③,興感“喜”“起”④,載賡韻也;《易》之“有餘慶”、“有餘殃”⑤,《禮》之“儼若思,安定辭”⑥,亦韻也;至《春秋》言“公入大隧之中,其樂融融”⑦,何莫非韻乎?齊梁以來,定以四聲。至唐則專以詩賦試士,韻學自此而嚴。士子競相硏究,皆守其韻。亦惟中州之士,清淑之氣爲得其正;僻處一方者,各囿於地,雜以土音,於四聲未能悉合。雖有韻書,聲吻互異,欲全憑天籟,謂不必學而能,有是理乎?
吾阿宜⑧思遜因念功令歲科兩試以及鄉會諸試,皆不能離韻學,著爲《彙音妙悟》,其苦心用功,閲幾寒暑而成,郵寄來興⑨以相質。置之座右,諸生見之,皆稱賞焉。余觀其平仄無訛,有互通而義同與不同者,各爲指出。至以類推之,有聲無字者,亦有字焉。蓋不獨學士大夫執筆爲詩,有所補益,即農工商賈閲之,於俗語俗字所不經見者,亦出其中。則是書之爲用,寔韻學之指南。雖云發於天籟,而尤不可以不學而能也。思遜心有所歉,欲梓以正於當代之鴻儒碩彦,用出數言以弁於首。
時嘉慶五年正月上元日,愚叔瞻二大振題於興安府學官署。

自序并例言
古無所爲韻也,音而已矣。《樂記》所謂“聲成文,謂之音”⑩也,蓋“均”字即古“韻”字,義取均調也。今所謂韻書者,自魏李登之韻書始,嗣是而《切韻》、《集韻》、《唐韻》、《廣韻》諸書,不能枚舉。然而疆域既分,鄉音各異,山陬海澨與中州之聲韻迥殊。况閩省喉齶□諵,加之輕脣、正齒、撮口之音並□,故臨文操觚,聲律不諧,應酬失次。
吾泉富知園先生,少熟等韻之書,壯遊燕遼之地,諸任既該,群音悉解,爰輯爲《閩音必辨》[11]一書,於脣喉齒舌,分别釐然,鄉里後生熟復之,可無爲方言之所域矣!乃客有曰:“是編以字而正音,何如因音以識字,使農工商賈按卷而稽,無事載酒問字之勞乎?”予喜其見解之闢,輯成一編:以五十字母爲經,以十五音爲緯,以四聲爲梳櫛;俗字土音,皆載其中,以便村塾事物什器之便。悉用泉音,不能達之外郡,固不免貽大方之誚也!藏之家塾,爲手姓[12]之用。親友見之,以爲有裨於初學不淺,慫慂付梓,以公同人。余不能辭,爰綴數言,而陳其例於左。
○反切之法,先讀熟五十字母、十五音。然後看某聲在何字母,以十五音切之,呼以平仄四聲。如“律”字是入聲,其平聲在“倫”字,“倫”與“春”同韻,屬“春”字,字母切以十五音,在“柳”字管下,然後呼以四聲,而“律”字得矣。餘類倣此。
○是編欲便末學,故悉用泉音,不復例。官韻如一東之東與七陽之當,同一字母。
○有音有字者,固不憚搜羅;即有音無字者亦以土音俗解增入,爲末學計也。高明之士,固無藉資於是。
○八音中,有聲無字者置空圈,有聲多字寡者以黑線爲界。
○《字類》[13]因字尋音,是編因音尋字,隨字注解,一覽瞭然。雖粗識字義者,亦爲有用,即以當一小本“字類補”,無不可也。
柏山主人黄謙思遜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