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寻找我们的鱼类祖先:四亿年前的演化之谜 精装自然文库

分享到:

定价:¥58.00

  • 著者:187492 译者:
  •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本印时间:2023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38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847-3
  • 读者对象:古生物爱好者,特别是对脊椎动物演化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鱼类进化
  • 人气:7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堪比恐龙复活的物种发现故事!
追溯“从鱼到人”的演化之路。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卢静入行的“启蒙之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倾情推荐



专家推荐:

拉蒂迈鱼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有其独特地位,这种外貌奇古而优雅的鱼类像一颗时空胶囊,保存了四亿年前人类鱼形祖先的形态特征,为我们研究“从鱼到人”的演化史提供了宝贵的证据。我长期从事化石鱼类研究工作,拉蒂迈鱼的发现故事对我来说耳熟能详,这本书也曾经在我推荐学生入门阅读的书籍中名列前位,因此很高兴本书的简体中文版能与读者们见面。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拉蒂迈鱼发现过程的编年史,更是一首科学家克服困难、探索未知的叙事诗。期待读者们通过本书领略生命演化的奥妙与科学发现的魅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 朱敏

媒体评价:

温伯格对细节的掌控令人印象深刻。这本书写得很好,揭示了人性。关于物种灭绝和其他潜在栖息地的悬念也让人感到兴奋。

——英国亚马逊网站读者好评

温伯格生动地描述了海洋科学研究中的政治纷争和意外发现,帮助你理解一条鱼是如何引发狂热的。

——理查德·福提,国际知名古生物学家

萨曼莎·温伯格对空棘鱼的描述,具备了一个伟大科学故事的所有要素:稀有的神秘物种,疯狂的教授,最后一刻的怜悯,“国际海盗”,高层政治阴谋,以及令人满意的配角阵容。

——贝拉·巴瑟斯特,《苏格兰人》杂志

对一个晦涩难懂的主题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调查研究。

——英国《文学评论》杂志

一本生动的书……部分是博物学,部分是冒险故事,部分是关于演化的思考……浓重的叙事色彩。

——英国《每日电讯报》



这是一条从四亿年前游到现在的鱼。

经历亿万年坎坷,成功挺过四次物种大灭绝,却几乎不改容颜。

它曾被认为早已与恐龙一同灭绝,却在20世纪30年代“起死回生”。

这便是在脊椎动物登陆进程中的关键演化物种:拉蒂迈鱼。它的发现,被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之一,更是轰动一时的新闻热点。从科研人员到媒体记者,从政界高官到海岛渔民,这条游弋于静谧深海的化石鱼,在水岸之上的人类世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追溯脊椎动物的“上岸”历程

拉蒂迈鱼是从鱼类到早期两栖类演化的关键物种代表,它所属的肉鳍鱼类,大概是全体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四亿年前,称霸泥盆纪的古老鱼类族群,究竟在深海之中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演化?当它们迫于环境压力而上岸时,又做出了哪些适应性改变?或许我们都能从生活在深海的这种蓝色大鱼身上找到答案。

«生动再现化石鱼的“起死回生”

从拉蒂迈小姐偶然从渔民那里看到这条神秘而动人的蓝鱼,到史密斯夫妇为做研究而不辞辛苦地出海寻鱼,到海岛渔民为了高额悬赏而蜂拥而上,再到各大博物馆开始为拥有一条拉蒂迈鱼而开展疯狂捕捞行动,而各国政界为了鱼的归属而制定法令、严防死守……物种的发现,不只带来科学界的轰动,更映射出这个世界的不同侧面:是众生,亦是人性。

«一手资料描画科学工作者群像

南非东伦敦小城的博物馆员拉蒂迈小姐,敏锐地觉察到“蓝色大鱼”的非同寻常,并克服一切困难将其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性格古怪、高度自律、学识出众的史密斯博士,也是鉴定并命名拉蒂迈鱼的关键人物,为获标本不惜出高价悬赏,毕生都贡献给了海洋鱼类研究;为了拍到拉蒂迈鱼,刻苦钻研潜水器的制造,历经十余年间的屡次失败,终获成功的德国科学家弗里克……

«由珍稀物种的保护引发生态反思

拉蒂迈鱼在生物演化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科研价值毋庸置疑,但它更是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它原本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深海,却因为一次偶然的“出逃”而面临人类无休无止的追捕。科学家对拉蒂迈鱼的鉴定和研究,填补了学术的空白,然而一旦科研目的被滥用,这种独特而美丽的生物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

«文前精彩复原图,简体中文版专享

译者团队特别提供拉蒂迈鱼复原图,直观呈现物种特征。圆脊精装设计,优雅双封内外呼应。内文纯质纸张,阅读体验典雅舒适。




丛书简介:

探寻自然的秩序,重建我们与万物的联系。

关注自然,便是关注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未来。所以当 “绿水青山“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国家的主旋律时,我们更需要从思想层面建立对自然的认知,进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未来发展的进路。这便是“自然文库”存在的意义。

具体而言,“自然文库”关注历史上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与方式,注重现实中环境与世界观的相互作用,此外,亦会抛开宏大的叙事,将个人纳入生命网络中去讲述自然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仰望星空、俯首大地的意义,进而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安放,让忙碌的城市生活变得生动而鲜明。当“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内化为我们的生存方式,我们就自然展开的思辨便会越深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也会越光明。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萨曼莎•温伯格(Samantha Weinberg),英国记者、旅游作家、杂志编辑。温伯格出生于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曾在南非、美国和伦敦担任记者,擅长非虚构创作。
译者简介:
卢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古鱼类学,特别是早期硬骨鱼类演化、四足动物起源研究。
卢静自称“拉蒂迈鱼的粉丝”,而这份情缘的建立,便始于这本书。当年初入古生物学领域时,是这本书为她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受邀翻译简体中文版时,卢静老师欣然应允,不仅亲自打磨译文,提供拉蒂迈鱼的精彩复原图,而且倾情作序推荐:“‘拉蒂迈鱼’是一个铭刻在我心上的名字,我希望这个名字可以走进更多人心里。”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空棘鱼又被称为“长了腿的活化石鱼”,一度被认为早在6500万年以前就和恐龙一起灭绝了。但直到1938年,一条空棘鱼在南非被无意捕捞上岸,世人才知道它们依然生活在地球上。这一物种的“起死回生”,被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空棘鱼很可能是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之间的重要过渡物种。本书以空棘鱼的发现、研究和保护为主线,介绍了这类“活化石生物”独到的适应性特征以及它们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

作者走访多国,深入调研空棘鱼发现始末以及后续影响,以小说般的文字描写,生动讲述了这场轰动一时的科学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波澜。当中有勤奋而勇敢、致力于寻找空棘鱼的科学工作者,有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不顾职业道德的媒体记者,有将空棘鱼看作国家私有财产的政界人士,有为了高额悬赏而蜂拥而上的海岛渔民,也有在舆论裹挟之下情绪高昂的普通公众。在对空棘鱼事件做出精彩回顾的同时,亦发出警示:当科研的目的被滥用,生物将要面临的会是灭顶之灾。

显示全部目 录

译者序
第一章 拉蒂迈鱼
第二章 在非洲总是可以发现新东西
第三章 搜寻第二条鱼
第四章 马兰鱼
第五章 明星鱼
第六章 法国人的空棘鱼
第七章 活生生的鱼
第八章 科摩罗风波
第九章 拍到空棘鱼
第十章 “杰戈号”
第十一章 海洋之王
第十二章 未知的领域
拉蒂迈鱼档案
延伸阅读
致谢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第二章   在非洲总是可以发现新东西

 

在所有可能奇迹般“复活”的鱼类里,空棘鱼毫无疑问是迄今最有趣的一种,史密斯非常了解它的重要性。1938年12月22日,拉蒂迈小姐非常偶然地发现了这条美丽的还活着的蓝鱼。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从化石中得知了这种鱼的存在。1839 年,瑞士科学家路易·阿加西(Louis Agassiz)描述了一块在英格兰北部达勒姆(Durham)修路时发现的二叠纪泥灰岩地层中的不同寻常的鱼尾化石。他发现支撑鱼尾的鳍条是中空的,因此将其命名为 Coelacanthus granulatus(属名Coelacanthus来自希腊语,指中空的脊索;种名granulatus 则表示鳞片表面的颗粒状纹饰)。

之后,在德国、英国、美国、中国、巴西、马达加斯加和格陵兰岛等地的野外考察中也发现了大量相似的鱼类化石。这些化石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都有中空的脊索和奇怪的肉质鳍,但除此之外,空棘鱼类的形状和大小差异非常大。有的胖,有的瘦;有的是身大尾小,有的是尾大鳍小;体长从几厘米到 3 米不等。最古老的空棘鱼化石是重尾鱼(Diplocercides),在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距今有3.75 亿年到 4.1 亿年的历史。而距离现在最近的空棘鱼化石大盖鱼(Macropoma),身长只有 1 英尺(0.3 米),在欧洲和亚洲的白垩纪淡水沉积中发现,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前。由于没有更晚近时代的空棘鱼化石发现,所以在1938年之前,人们推测它们和恐龙以及当时大多数物种一样,在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中消失了。

有了这些保存精美的化石,古生物学家能够根据它们对化石空棘鱼进行细致的复原工作,重建出它们生活时的模样,至少可以根据这些化石恢复出这些古代鱼的外观和骨骼。对空棘鱼化石了解得越多,研究者就越感到兴奋。

在一定程度上,这要归功于生物学理论上的那场根本性革命。1859 年,《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正式出版,在这本书和之后的《人类的由来》(Descent of Man)一书中,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讲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人类是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逐步进化而来 ;我们的祖先是猴子,猴子的祖先是爬行动物,而爬行动物的祖先是鱼类。但由于这个“家谱”上存在很多缺漏,所以让持怀疑态度的人有了质疑的依据。教会坚持反进化论的立场,证明进化论的重任就落在了科学家身上。突然间所有的生物,不管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变得充满魅力。科学家们努力找出每一种生物在演化链条中所处的位置,来支持达尔文的理论。他们开始用灭绝生物留下的化石遗骸作为例证,把证据一点点地拼凑起来。在这些“缺失环节”中,最重要是找出鱼类走出海洋并开始征服陆地的机制是什么,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的第一步。如果能找到证据,把这些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间的演化链条联系起来,将有助于支持进化论,并削弱创世论。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在空棘鱼仍未灭绝的消息传出之前,进化论仍然饱受争议。

在泥盆纪(距今 4.1 亿至 3.6 亿年)之前,陆地上除了一些长满尖刺的低矮植物、蝎子和昆虫外,没有别的生命。当时陆地汇聚成几个超大板块,和我们现在地球的样貌完全不同。这些超级大陆处在一种持续而缓慢的变化中。尽管陆地仍然荒芜,但地球上已经开始出现巨大的淡水湖泊,在这些湖泊和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生物。它们中的大部分我们都不认识:生活在海底披着厚甲、扁平无颌的小型甲胄鱼类,没有演化出上下颌的嘴只能张开滤食;和成年人一样大小的巨型鹦鹉螺;以及比龙虾大得多的海蝎子;第一条出现了颌的鱼——盾皮鱼,它们有时甚至可以长到几米长;还有原始的巨型鲨鱼,在当时就已经是可怕的掠食者。

这一时期常被称作鱼类的时代,最早的硬骨鱼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它们与我们现在所知的鱼类相差甚远。它们长着厚实的硬鳞,用来抵挡无处不在的掠食者的攻击。硬骨鱼类可以分为两大类群:一类是辐鳍鱼类(Actinopterygii),与大部分现代鱼类一样,有着单一的背鳍、成对的胸鳍和腹鳍;另一类是肉鳍鱼——包括空棘鱼、肺鱼和扇鳍鱼——它们的鱼鳍像是长在类似四肢的肉叶(想象没有脚趾头的腿)末端。它们的学名是 Sarcopterygii(来自希腊语, sarco- 意为肉质的, -pterygii 意为翅膀或鳍),肉鳍鱼类比辐鳍鱼类多了一个额外的背鳍。它们多数是掠食者,并在某些时期极为繁盛:在普林斯顿大学新图书馆施工现场发现的三叠纪沼泽环境形成的页岩中,平均每平方英尺(约 0.1 平方米)就有十几条空棘鱼的化石。

在泥盆纪快要结束的某个时候,有一支淡水肉鳍鱼开始演化出四肢。最早的四足动物以鱼石螈(Ichthyostega,意为走路的鱼)这样的新姿态,爬出水面并征服了陆地——但科学家们能达成的共识也仅此而已。究竟是哪一支肉鳍鱼最终进化成鱼石螈——是肺鱼、扇鳍鱼,还是空棘鱼——仍不太确定。

古生物学家们把化石标本放在放大倍数越来越高的显微镜下进行仔细的研究。接二连三有人宣称,这种或那种鱼是我们的老祖宗。对于空棘鱼、肺鱼和扇鳍鱼的化石,古生物学家努力研究它们的鳃、心脏,或任何可能让它们呼吸第一口空气的身体结构和特征——不过由于他们拿不到这些生物的软组织,这个问题永远无法盖棺定论。直到那条活生生的空棘鱼——拉蒂迈鱼横空出世,寻找我们最古老祖先的新篇章才得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