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学术(第二十八辑) 中国学术

分享到:

定价:¥36.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本印时间:2011年04月
  • 开本:16页数:401页
  • ISBN:978-7-100-07425-4
  • 读者对象:文史哲政经法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 主题词:中国学术第二十八
  • 人气:195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本辑包括论文9篇、评论2篇、讲坛1篇、书评8篇以及特编1篇《陈寅恪先生欧阳修课笔记初稿》。

显示全部目 录

    卷首语
    特编
    卞僧慧 陈寅恪先生欧阳修课笔记初稿
    论文
    裴宜理 红色文人:共产党教员在安源,1921-1925年
    陈时伟 从南京到南港:中央研究院1949年前后两次 院士选举述论
    汉斯•费格尔 世界公民视角下的道德自律:康德的自由秩序
    程炜 柏拉图释义问题:斯勒扎克《读柏拉图》之书前书后
    艾尔曼 从中国历史中拯救科学与文化,1750—1925年
    彭姗姗 半部《社会契约论》:中江兆民对卢梭的翻译与阐释
    西川 穆旦问题
    梅道芬 作为“微观交叉”的诗歌文本:超现实主义客体、欲望及《诗经》中的丧失
    黄卫总 遗民与贰臣的交往:明清易代之际友道的一个侧面
    评论
    安娜•坎大拉 美国中国研究中的边疆
    刘东 “文胜质则史”的真义:历史与现实中的佞史传统
    讲坛/通讯
    李孝悌 社会史与文化史:西方视野与中国观点
    书评
    柯律格:《大明帝国——中国明代的视觉与物质文化》(古柏)
    杨晓山:《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文韬)
    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游自勇)
    秦燕春:《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段志强)
    陈高华:《元史研究新论》(温海清)
    米华健等(编):《新清帝国史——在承德建立起内陆亚洲帝国》(袁剑)
    汪少华:《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乔秀岩)
    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陈建平)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其本来用意在于文化同化,而事实上却定义了族群差别。换句话说,正是文明开化方案赋予了边疆人群更大的历史作用。他们借用这一文化开化方案来定义自身的族群界限,为自身获取了更多的身份空间,以此来反抗开化的中心。第二部分的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文明开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比如,来自中心的政治议程是如何被贯彻实施的,地方是如何应对的,以此来解构文明开化方案所呈现出的总体性(totalizing)。张兆和关于苗族中的千禧基督教运动的研究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全书中唯一一篇文章描述了资本主义与文明开化方案的相互纠缠交织,把资本主义作为十九、二十世纪具有形塑能力的力量。谢世忠的文章则是全书中唯一一篇将边疆的重建与国家边界界定联系在一起的文章。谢认为,正是傣/傣仂国家的消亡,直接促使他们寻找自己的族群身份,傣/傣仂民族从而得以形成。不过,全书的局限正在于太过强调文明开化的方案以及文明开化的中心,从而忽略了其他起作用的因素。


     我要评论的第二本书《在边缘的帝国:早期现代中国的文化族群和边疆》,则是一本会议论文集,讨论了现代早期(大约是十七到十九世纪)族群形成的历史。和我将要讨论的其他著作类似,这本论文集是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一个合作项目,证明了中国研究领域中学科之间的深层交流。虽然本书涉及了许多相同的问题,讨论的少数民族与《文化遭遇》也基本类似,不过本书的分析更为细致一些。除此之外,本书的作者们对于族群的分析似乎更为辩证,对于他们来说,族群身份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社会交往中历史地形成的......

各期列表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中国学术》辑刊已收入cssci期刊方阵索引,入选文章经过匿名评审,内容涵盖哲学、社会学、中国文学、史学、政治学、艺术理论等学科。另有相关学科最新著作的书评、知名学者讲演稿等。这些文章全面反映了近期社会科学最前沿的学术思潮,并对优秀学术成果的出版予以最及时的评论,具有前瞻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供稿人来自世界各地,主要为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是中外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