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画亦有“道”,在山水间。
打通艺术与哲学的壁垒,揭示山水画背后的哲学精神——道。
相关推荐:
山水画本质上是形而上的艺术。看起来是技,其实是道。道是山水画的灵魂和精神,也是创作、理解山水画的圭臬与路径。朱剑博士是一位有多年书画创作实践经验的学者。他的这本《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积十余年工夫写成。虽然是理论著作,但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其创作方向、创作结果的佐证,以及创作理念的指导。书中的诸多结论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逻辑演绎结果,更不时能看到只有深入实践且心有所悟者方能体会和说出的观点,殊为难得。诸位方家具眼,自当识之。
——吴为山 教授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是一部具有观念史色彩的书画美学著作。作者将哲学与画学中有重要关联的观念范畴,按时间线厘清其内涵、概念的发生与流变,从而形成观念的谱系,为中国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阐述方式。书中也蕴藏着不少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如:借用知觉现象学的相关知识解释书画创作的体道状态,以及此状态下不断生发的审美偶然性;将“骨法用笔”与“笔踪论”视为一种内在逻辑相通的审美标准,并由是提出“线性意识”的概念;还有山水画意境中所蕴涵的时空观念与道教追求永生观念的关系;禅宗思想介入后山水画意境营构方法的转变;根据不同顿悟境界区分出山水画永恒凝定和刹那凝定两种视觉形式;等等。这些观点皆颇有见地,论证亦见功力。当然,书中视角独特、结论独到的类似观点还有很多,我相信会对读者理解、研究中国山水画大有裨益。
——彭锋 教授 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美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这是一部研究传统山水画形上学理论的学术力作,体大思精,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哲学思辨功力和对传统画学的精湛把握水平。围绕“道”观念的谱系,作者从体用角度窥入山水画的理论世界,分别从“体道”和“道体”两翼展开论述。前者涉及山水画学中的体验论和人生境界学说;后者从表现道的途径,也就是从对象性的道体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涉及山水画学中的象、气、游、远、心、逸六个核心概念,纵深论述道的精神的落实。作者认为,山水画学中“道”的观念大率源于道家哲学,然而亦融入儒家哲学和佛家哲学的内涵,形成了山水画学“道”论的理论层深。作者实际上是试图通过对“道”的考察,来通观传统山水画的逻辑发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学论作,极具理论启发性。
——朱良志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美术学著作,而且是一部艺术哲学著作。“道”是中国思想史中最崇高的概念,而“艺”是“道”的形象化。中国人进行绘画创作,特别是山水画创作时,不仅要表现物象形貌,还要揭示蕴藏在物象形貌背后的“道”。正如著名美术家吴为山先生所说:“道是山水画的灵魂和精神,也是创作、理解山水画的圭臬与路径。”本书作者深入研究了中国哲学中的“道”观念与山水画学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对我们品鉴、研究乃至创作山水画都很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