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数学文化(第二版) 平装职业院校专业文化课程系列教材

分享到:

定价:¥38.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本印时间:2022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13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979-3
  • 读者对象:职业院校师生
  • 主题词:数学文化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数学文化(第二版)》以生动笔触,带读者领略数学背后的人文魅力与思想深度。它跨越公式定理,探索数学与社会、历史、艺术的奇妙联结,展现人类智慧的光芒。第二版内容更精粹,视角更新颖,是启迪思维、感受数学之美的绝佳读本。

本教材的选材来自十位数学老师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教材中的各章没有严格的顺序,各章之间几乎没有重复的内容。在编写中,编者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因为数学文化范围之广、内涵之丰富是无法想象的,因此,由编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来自由选择编写内容;在呈现方式上也各有特点,有些章用了较多的图表,有些章用了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案例,有些章文字叙述较多等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选材上尽量浅显易懂,不过深涉及数学艰深的理论,对于一些较难较深的数学理论,我们略过具体的推导过程,转而挖掘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如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涉及的历史人物,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深远的影响等等。每一章开头我们都有一则名人名言,做到开卷有益;后面有一个拓展阅读部分,把与正文相关的一些内容移到此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每一章结尾,有一个趣味学习的版块,以提高每章甚至整本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和感受数学文化。




试读章节: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刘志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通识教育类课程“数学文化”主讲教师,《数学文化》主编,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教育。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系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以话题形式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数学、数学的发展历程、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数学与猜想、数学与密码、数学与社会生活、经典数学公式等内容。本书的选材来自十位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编者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来组织教材内容,各章的数学公式、数学案例、文字叙述、思考练习灵活排布,内容简练精到。编写选材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力求兼顾易读和深度,侧重挖掘复杂数学理论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背景,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数学的奇妙旅程
一、从纵向看数学
二、从横向看数学
三、浅谈数学分支
四、数学发展的轨迹
第二章 神奇的数学方法
一、数学对人的影响
二、微积分对人类的影响
三、数学归纳法
四、抽屉原理
五、欧拉图和哈密尔顿图
第三章 统计艺术
一、数字的艺术性
二、统计从数据搜集开始
三、统计的艺术性
四、简单统计分析流程介绍
五、统计的软件实现
六、大数据时代的统计
第四章 数学与理财入门
一、利息计算与应用
二、生活中的年金应用
三、房贷与数学
第五章 数学与金融市场技术分析
一、金融产品分时图的基础知识
二、金融产品K线图的基础知识
三、K线组合
四、移动平均线(MA,Moving Average)
五、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第六章 数学与艺术
一、数学与美术  
二、数学与音乐  
三、数学与文学   
第七章 密码与数学   
一、古典密码  
二、近代密码  
三、现代密码   
第八章 魔术与游戏中的数学   
一、魔术大师一直使用但却未必明白的道理  
二、由简至繁,发现规律  
三、神奇的数字小游戏——手机尾号与年龄  
四、游戏中的数学逻辑  
五、展台设计中的数学模型   
第九章 数学猜想谈   
一、费马猜想(费马大定理)  
二、四色猜想  
三、哥德巴赫猜想  
四、孪生素数猜想  
五、西塔潘猜想   
第十章 万物皆数   
一、数的起源与断想  
二、万物皆数说  
三、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十一章 最美数学公式   
一、勾股定理  
二、欧拉恒等式  
三、微积分基本公式  
四、麦克斯韦方程组   
第十二章 数学与大国重器   
一、蛟龙号  
二、天宫空间站  
三、北斗系统  
四、东数西算  
五、天眼  
六、量子计算机   
参考书目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变量数学指17—19世纪初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数学。其突出特点是:实现了数形结合,可以研究运动。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7世纪的创建阶段与18世纪的发展阶段。创建阶段有两个决定性步骤:一是1637 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建立解析几何,二是1680年前后英国数学家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C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分别独立建立的微积分学。
变量数学建立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637年笛卡尔的著作《几何学》。这本书引进了“坐标”的概念,奠定了解析几何的基础。在这以前,常量是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这以后,数学转向研究变量。
变量数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是牛顿和菜布尼兹在17世纪后半叶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当然,在此之前许多数学家开展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费马求极值的方法、巴罗的“微分三角形”、沃利斯的“无穷算术”,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敲开了微积分的大门。牛顿和莱布尼兹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出场,完成了微积分创立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步骤。
17 世纪的数学创作极其丰富,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射影几何等新学科陆续建立,近代数论也由此开始。18世纪是数学分析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微积分的继续发展所产生的微分方程、变分法、级数理论等相继建立,形成数学分析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