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西方道德哲学通史(古希腊罗马卷):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68.00

  • 著者:694 
  •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本印时间:2024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640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675-2
  • 读者对象:哲学研究者、爱好者
  • 主题词:伦理学史西方国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西方伦理学诞生处,两个伟大的民族对善与正义的追寻。

1. 伦理学哲学事关天与人、自然与伦理、理性与信仰之关系,但更核心地是在人与人性、己与人、福与祸、利与义、公与私等问题上思考人类生存的伦理机制。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人类共同面临种种时代难题,在人类是否还能有未来这个最为根本的困境面前,伦理学为当世所需。
如果没有对伦理学通史的研究,意味着人们只能达到对某个历史时代,某种文化的伦理自觉,在通史的视野中,才能做到“同之与异,不屑古今”,达到对伦理的真正自觉。邓安庆教授主编的十卷本《西方道德哲学通史》将引导读者深入了解西方的道义哲学,为中西文化融通与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启道路。
2. 希腊人依靠其德性、宗教、制度和哲学,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明形态,希腊哲人带来伦理学的开端,其伦理精神不断勾起现代人对于古老文明的想象和记忆。
从希腊化时代再到罗马时代,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为一种新兴文明确立伦理方向,需要重新审视人类的生活原则和行为方式。道德哲学在这个时期萌芽,个人心灵的安顿替代了城邦议题,伦理学开始向道德哲学转向。
希腊文明至罗马文明的历史也是伦理精神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希腊因何而光荣,罗马因何而伟大,在哲学的思想中都能获得自觉的见证。
3. 本卷是《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的古希腊罗马卷,涉及古希腊、希腊化和古罗马时代的道德哲学史,主题为“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全书始于希腊神话与自然哲学,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后世思想奠基,继以怀疑主义、斯多亚主义、伊壁鸠鲁主义三大希腊化哲学流派,直至西塞罗、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等罗马哲人。邓安庆教授梳理西方道德哲学的希腊罗马源流,从道德哲学的历史演进与整体面貌中,展示了伦理思想的道义实存精神之根。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邓安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全球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西方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黑格尔著作集》(20卷理论著作版)常务副主编,《伦理学术》丛刊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第一哲学、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等。著有《谢林》《叔本华》《施莱尔马赫》《美的欣赏与创造》《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启蒙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公序良俗:德国古典哲学的道德事业之重审》等,译有《伽达默尔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赫费《作为现代化之代价的道德》,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布鲁诺对话:论事物的神性原理与本性原理》,施莱尔马赫《论宗教》,司徒博《环境与发展:一种社会伦理学的考量》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迄今为止的所有西方哲学史都是以“形而上学”为“第一哲学”的思辨哲学史,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在这样的哲学史上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得到真切的理解和描述,但传统哲学的核心与使命却是伦理学:寻找至善的存在机制为时代精神和个人生存安身立命。
本书一改传统哲学史的写法,首次尝试写出以实践哲学为第一哲学的哲学史,这样的哲学史真切领悟古希腊“伦理”作为“美好生活”的“存在机制”,因而作为“存在之家”的本源意蕴,从而深入到哲学文本的灵魂之境,解读出古希腊直到古罗马的德性论伦理形态。
因而本卷的整体内容是系统梳理古典哲学的德性伦理之谱系:从古希腊神话源头考察古希腊德性论的起源;从智者派与苏格拉底的论辩,考察苏格拉底式伦理学德性知识论的特点;从希腊化时代的文明变迁,把从希腊化开始一直到古罗马的伦理学作为德性伦理的第二经典形态,考察他们将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之后,伦理思想的进程与社会伦理生活和个人德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显示全部目 录

导论  神话诗教、文明进程与古希腊伦理中的德性文脉
第一节  神话诗教
第二节  文明进程
第三节  “归家”本义
第四节  德性文脉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的伦理思想火花
第一节  “自然的逻各斯”与“存在之正义”
第二节  希腊本土自然哲学与伦理原则之萌芽
第三节  智者运动与古希腊人的德性教育
第二章  苏格拉底式伦理学定向
第一节  苏格拉底在何种意义上是西方伦理学之父?
第二节  伦理哲学核心命题之论证
第三节  灵魂的第二次航行:苏格拉底式伦理学之意义
第三章  前实践哲学的柏拉图伦理学
第一节  以伦理学为开端和归宿重构柏拉图哲学
第二节  作为“善本身”知识的柏拉图式“元伦理学”
第三节  城邦“共存”的正义伦理
第四节  生活中的爱欲伦理
第五节  依凭本性实存的自主德性论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与古典德性论的经典形态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三部伦理学著作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概念与方法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规范结构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伦理与德性论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伦理与德性论
第五章  希腊化时代哲学的重新定位:德性论伦理学的第二经典形态
第一节  “希腊化”与希腊化转向的源头
第二节  希腊化时代三大伦理学流派的思想定向
第三节  希腊化时代哲学的重新定位
第六章  伊壁鸠鲁主义伦理学
第一节  原子化的自然取代习俗化的城邦成为伦理学哲学的主题
第二节  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辩护性阐明
第三节  快乐主义的德性论
第七章  西塞罗的实践哲学转向及其意义
第一节  希腊哲学的拉丁化:由“伦理”向“道德”的转型
第二节  伦理生活中的“最高善”与“最大恶”
第三节  “得体”高于“知识”:实践哲学的“实用”转向
第四节  “政治”伦理高于个人“良心”:“共和国”及其“法律”的意义
第五节  德性论伦理学的义务论转向
第八章  塞涅卡:遵循自然与个人自由
第一节  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  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原则
第三节  如何能有个人生活的自由
第四节  作为个人心灵品质的德性论
第九章  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爱比克泰德的个人自由伦理
第二节  奥勒留: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伦理与德性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希腊化时代的伦理学将德性理解为一个人的自由教养,他要通过学习、锻炼并养成心灵的自由能力,将如何生活、如何做才是有德性的人所当做的,交给自己的灵魂。所以,他们虽然没有正式提出意志自由的概念,但他们通过自愿、自知、自主、自制、自决、自足和自我负责乃至自在等概念,阐发了一种自由的德性,这种自由比现代的意志自由内涵更加丰富,它首先要将何种生活是高贵,何种生活是低贱,何种生活才美好,交由自己灵魂中的思想来考量,而拒绝任何外来的,即习俗的和城邦的乃至有威望人的正确标准。即便这些标准真的是正确的,也依然要符合“我”的感觉,继而要通过“我”“自愿”而定。因此,这种德性论将个人自由灵魂的品质确立为最终高贵的标准,一个具有自由灵魂的人才有可能通过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决断做出正确行动。奴隶之所以被视为低贱的,是因为他的灵魂被视为奴性的。而一个具有奴隶身份的人,如爱比克泰德却因为他具有了自由的灵魂成为伟大的哲学家。所以,说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是“欲望的治疗”,那也就是“治疗”人被世俗生活所玷污了的灵魂,而从积极的方面看,就是心灵的操练,成就自己的自由灵魂,从而成就一个有自由德性的人的品质。怀疑主义的不做判断,也是通过这种消极的行为,拒绝未经思想的现成答案,从而达到心灵的自主的安宁。斯多亚主义倡导遵从自然,那是对自然法则与天命的敬畏,因而斯多亚主义的德性,依然来自自由的教养,他们的自由来自灵魂中的理性力量,遵从自然就是遵从理性,而理性的使命在于征服激情。因而,德性的要求在于能够驾驭自然的激情,这种激情主要有四种:痛苦、畏惧、欲望和快乐。驾驭自然激情的方法,不能仅仅靠节制,而是靠心灵的冷淡,清心寡欲。聪明的人就是没有激情的,冷漠的人,德性就是冷漠,理想的德性人格是摆脱了激情的哲人,即结合了哲人的自足和第欧根尼的寡欲;忍耐命运给予的一切是最基本的德性,在美德和不道德之间没有程度的差别,要么是道德,要么是不道德,在它们之间不存在中道。
所以,希腊化时代的伦理学成为了德性论的第二经典形态。这种德性论靠“修身”而来,这种“修身”本质是“修灵”,它不再是城邦德性,而是个人品质,这种个人品质不是自然品质,而是对自然品质的修炼和规训,也不是脱离自然的完全人为,而是对自然(本性)的驾驭,唯有驾驭了自然的激情和本性,人凭借自由的思想和行动,才最终造就了自身的自由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