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蜗居的生活艺术 平装

分享到:

定价:¥58.00

  • 著者:185750 译者:
  •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本印时间:2022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07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620-3
  • 读者对象:大众读者(热爱艺术,崇尚极简生活、断舍离)
  • 主题词: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 人气:5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欧洲极简运动先驱洛罗携新作归来!分享诗意的蜗居方式,营造小而美的生活


相关推荐:
当我们思考房子的时候,其实思考的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生活。随着本书,让我们拂去浮华,重新审视居所、自我与生活。——陈祉妍(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心理学专家)


作者笔下的简单生活透露一种毫不费力的舒适。我看完的最大感受是:哦,原来主动选择蜗居生活的人,是多么诚实勇敢、清晰知晓自己的需求。我在里面细数出108种蜗居令人更快乐的理由,你会找到多少呢?——周一妍(第一整理术YiOrganizer的创始人,《日日滋养》的作者)


书中没有过激的言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住在小房子里,不时享受孤独,过着轻松、快乐的生活”。我时常读它,因为它让我感到心安。——海外读者评论


虽说日常生活中免不了要添置各种物品,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心中逐渐强化了一种信念,那就是要过上只被那些对我来说必要和舒适的东西所包围的日子。
——海外读者评论

 


★选择某种住宅,就是选择某种生活。蜗居代表了一种朴实却不将就、简单却不敷衍的生活态度。
★帮助那些对住房抱有迷思的人破除“越大越好“的消费主义迷信,与自己和解,重新认识生活的本质。
★蜗居不仅可以留给人更多的时间享受精神世界,而且还使人摆脱了经济和时间的限制,把幸福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尤其对于女性、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和行动受限的老年人来说,拥有专属自己的蜗居是明智的决定。
★作者用亲身经历教你如何用色彩搭配、家具排列组合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打造出小房子里的大空间。


 

显示全部前言

若是询问人们对住宅的定义,或许会得到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答案。有的人想要的只是一片遮风避雨的屋檐,一个休闲、睡觉和存放个人物品的处所——只要拥有一张床和一个能煮咖啡的炉子,他们就心满意足。有的人却把住宅视为生活的核心,所有事物都围着它旋转。
无论一个人拥有怎样的个性和渴望,有一件事总是不变——居住这个主题可以反映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财力、婚姻和家庭状况、社会地位、安全观、审美观、建筑理念、身心状况、能源观、生态观、政治倾向和伦理观等。琢磨自己的“居住方式”,一言以蔽之就是琢磨自己的人生、梦想和未来,甚至包含死亡……
当然,我们都需要一片屋檐——但它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安身之处是不是适合我们?能不能使我们快乐?是不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我们因它而耗费能量,还是能从中汲取能量?无论是否察觉,我们都依存于自己的居处(或是我们憧憬的居处),其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失去这个居处,我们或许会失去健康、朋友甚至生命。况且,一片屋檐——属于自己的屋檐——往往并非唾手可得。很多人没有选择的自由,居住条件受到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考虑可以实现的乐趣和梦想。
至于那些拥有漂亮大宅的人,总被人们这样提起:“他可真成功,买了一所大房子。”这些人确实过得比别人幸福吗?他们的生活方式符合内心的渴望吗?在尚有几十年大好时光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时间做白日梦、到处游荡、过随心所欲的生活?是不是因为这套大房子而受制于工作和家庭,马不停蹄地为各种事务奔忙?
人总是容易被大房子奴役。然而,拥有一个小小的“安身之处”——无论是狭小的单身公寓、简单的两居室还是一座小房子——却可以享受到数不清的好处:花费低廉、维护轻松、便捷舒适,还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享受更多的亲密接触和惬意时光……但是很不幸,当代社会环境总是引导我们“种草”那些拥有游泳池、草坪和客房的明星宅邸,却有意掩盖这样的事实:在更紧凑的住宅中也能感受到同样的快乐,或许还有更多的自由。全世界各地都有狭小但是极为舒适的住宅,它们漂亮,充满诗情画意。
拥有属于自己的片瓦是最重要的,居住面积大小是次要的。住宅越小,它带来的快乐反而越多,这似乎很古怪。自古以来,贤者圣人、神秘主义者和诗人都曾宣称:伟大的精神并不需要多大的空间来盛放。与大房子相比,狭小的住宅代表着更多快乐和梦想。与生活中很多事物一样,更少反而带来更多。
拥有属于自己的净土,免于被驱逐和打扰——所渴望的只不过是平静和独处——这往往是人的最大梦想之一。他可以静坐在炉火旁的沙发上,随心喝上几杯。这幅场景在西方象征着舒适安逸的港湾,对于东方的哲学家和诗人来说,则象征着对于智慧的永恒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有些脱胎于宗教的思想可以协助我们摆脱物质条件带来的痛苦,转而追求内心的富足。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多米尼克•洛罗,法国著名随笔作家,20世纪70年代末旅居日本,善于从东方禅学中汲取灵感,倡导断舍离,以敏锐的哲思和优美的文字为现代人提出了物质时代的人生建议。其代表作《简单的艺术》被誉为欧洲“极简生活”运动的先驱之作,自200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为近十种语言,中文版发行量超过10万册。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蜗居”这一生活方式和社会痛点,以极简生活的理念解答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困惑。作者从东方禅学中汲取灵感,引用古今哲人隽语,讲述东西方蜗居故事,剖析了住在小房子,也就是“蜗居”里的好处,从多重角度证明在一个小空间里也能收获稳稳的幸福;勇敢地挑战了“越大越好、越贵越好”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毫不客气地批判了物质主义,以敏锐的哲思和利落的文字为当代人提供“经济适用”的人生建议。此外,本书还将蜗居理念落到实处,分享了“把居室打造成舒适、亲切而快乐的小巧珍宝”的实用方法和生活美学。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蜗居的益处
少操心,更轻松 / 拥有更多时间 /变得更有活力 /节省开销 /减轻购置住宅的压力 /舒适而奢华
第二章 别人的看法和流言蜚语
社会为我们锁定的幸福模式 /富有和贫穷 /我们努力维持的形象 / 清贫,对当代价值观的颠覆 /沉默的反抗者
第三章 蜗居和独处
独处的必要 / 热爱孤独的人 /长期独居者的小住宅 /蜗居对于独居者的意义 /
爱人、家庭和独居
第四章 搬入更小的房子或许是个好主意
搬家还是不搬 /当房子变得空空如也 /当两口子过不下去的时候 /你的生活失去意义了吗 / 缺少时间和金钱的时候 / 搬家是走向未来 /为老去做准备
第五章 把有限的空间打造成小小天堂
空间的安排 /面积虽小,视野开阔 /挤出空间的妙招
第六章 日本人与空间
审美与文化:喜好和标准的问题 /打造专属的小小自然角 /天才的建筑元素——榻榻米
第七章 从陋室到黄金屋
世界各地的小住宅 / 受到启发的建筑师 /
第八章 居住的未来
缩小住宅面积,减少能源浪费 / 未来大城市里的蜗居 /新一代的选择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分居的夫妇
虽然分居的情况不多见,但实际上不一起生活的夫妇通常能更“长久”。首先,他们对彼此足够信任,不必每天晚上都在一起度过,而且他们对自己和对方的需求都了如指掌。他们一致拒绝互相迁就,保持了健康平衡的关系。据说,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会毁掉爱情。夫妻双方各有一片天地,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老实说,要是自己的全部生活都屈从于对方的生理需求,再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到窒息的了。等对方饥饿的时候再开饭,为了避免因看电视、煲电话粥或与朋友在外游玩而影响对方休息,两人还得同时上床睡觉,不得不和伴侣分享一切,包括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朋友,这既不合理也让人不愉快。各自负责自己的衣食、购物和家务,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一起享受美好?这是当然。一起忍耐不快?那又何必!除非一方身体不好,自然需要另一方的照顾。父母为什么热切地盼望女儿早早出嫁?如果真心想让女儿幸福,他们应该坚持要求她在嫁人之前便拥有自己的工作、储蓄和房产,避免遭受从前女人们的命运——虽然嫁给有钱有势的男人,却落得女佣一般的境况。
配偶过世
人乃天地之灵,天地既无限,则人性何异?宽大至无垠时,不受喜怒牵缠,则外物岂能忧扰!——吉田兼好《徒然草》
对所有老夫妻来说,配偶过世或许是最痛苦的经历之一。尚存世间的人希望在旧居继续生活下去,仿佛老伴还在身边,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是明智之举吗?继续住在充满记忆的地方,并不会让逝者复生。越是不忍撒手,越是要做出彻底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生活下去。无论如何,从此以后要为自己而活。搬到小一些的公寓里,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居家布置,有助于在爱人已逝的空落落中支撑下去,避免因老伴的故去而萎靡不振、痴痴地等着死后重聚。况且,在较小的空间里,寂寞总会变得没有那么沉重难耐。

小住宅可以给高龄人士更多安全感
越小的住宅越适合老年人。在大宅子里,他们容易失去方向感(尤其在视力不佳的情况下),也经常在找东西(记忆力衰退的缘故)。一旦找不着某样东西,就觉得是被别人偷走了。更别提还有摔下楼梯的危险,以及从客厅到卧室或从卧室到浴室要走很长的路……他们觉得自己柔弱无助,害怕成为流氓无赖的袭击目标。这样想是没错的,相较于居住在市中心小公寓或是紧凑住宅区的老人,远离人群的独居老人遭受袭击的风险大增。在日本,很多独居老人习惯在住处附近的某家固定的咖啡厅吃早餐。如果哪天没有来,就会有人去看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在这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退休人士中间出现了一种新时尚——home downsizing(缩减住宅面积)。有人干脆把房子的二楼拆掉重做屋顶。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了让生活变得简单和井井有条。丢弃所有不再用得上的东西,也不需要再爬楼梯,房屋维护起来更轻松,能源支出和房产税也相应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