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海盐神歌书 精装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料丛书

分享到:

定价:¥580.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本印时间:2023年1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1427页
  • 开本:16册数:2
  • ISBN:978-7-100-22909-8
  • 读者对象:文艺学、民俗学、宗教学研究者
  • 主题词:民歌作品集海盐县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海盐地区神歌文献资料集成之作,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并重。

作为吴文化核心区的太湖流域,除声名卓著的精英文化之外,民俗方面也独具特色,民间信仰类文艺可为其代表。由于非遗因素的影响,学界对当地宝卷格外重视,遂有宝卷一枝独秀的局面,而宝卷之外的其他民间信仰类文艺近乎忽略无闻。北大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秘书长陈泳超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调查与跨学科研究”之机,深入田野调查,搜集整理大量文本和访谈口述史料,此次拟出版的这套《海盐神歌书》,就是精选其中70余种晚清、民国间的手抄台本,影印出版。这既是接续“五四”时期顾颉刚、郑振铎等前辈学人的民俗学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是当代学者抢救性发掘整理民间文献的工作,文献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与出版价值兼而有之。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陈泳超,1966年1月23日生,江苏常州人,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教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秘书长,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主要著作:论文《冯梦龙真情民歌观》《白蛇传形成土壤的历史层积》《尧舜传说总体研究》,专著《尧舜传说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主编《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观照》《北大段子》《陆瑞英故事歌谣集》等。
本书主编:胡永良,浙江海盐人,副研究馆员。曾任当地大队文艺宣传队长和镇文化站长、县文化馆调研部负责人、县人民剧院经理和党支书等职。现系“海盐骚子”非遗项目省级传承人、中国民协会员、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员、县民协顾问。代表作:《通元镇志》《海盐民俗风情》《海盐县文化志》《祈吉纳福的农耕记忆•海盐灶头画》《海盐骚子•文书抄本》《海盐骚子•文书选集》《民间文学》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价值很高,除了突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之外,对于宗教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化学乃至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均有研究和借鉴之功。相对于为学界和社会熟知的“宝卷”而言,当地存在的另一种影响巨大的同类文书“神歌”却鲜为人知。编者在田野中搜寻到了颇为丰富的民间神歌抄本,其中海盐地区搜集到117本,最早的是光绪五年(1879),而且都是曾经实际使用的手抄台本。编者从搜集到的117种文本中精选出70种影印,并加上对每个文本的题解以及收藏者对于仪式活动的全面介绍,以为学界提供一批绝不失真的第一手资料。

显示全部目 录

排場書
《發符》
《接神》
《唸香敬酒》
《唸香進酒》
《發兵》
《交納》
《送神》
正書
上筵
《三世如來》
《香山觀音》
《收龜蛇》
《三觀》
《三官》
《本命星官》
《繩陽》
中筵
《直年太歲》
《太歲》
《太歲後接》
《靈官》
《迎宮接親》
文筵
《文曲》
《魁星》
武筵
《並天金帝》
《雲長  破黃巾》
《張仙》
《張仙送子》
下筵
《南朝》
《南朝》
《劉猛將》
《朱令公》
《晏公》
《西嶽  盤夫》
《曹提點》
《遊曹王》
《錢七相 大行盤》
《££照天侯楊》
《沈萬山》
《田公地母》
《土地》
《土地》
《許太》
東筵
《五路財神》
《招財王子》
《五財神》
西筵
《馬福》
祭灶
《參灶》
《灶書》
湯書
《小師姑化柴》
《前唐八仙》
《湯京十外王》
《酒色才妻湯澋》
《旱荒景》
《荒年景致》
《農夫湯》
夜朝書
《百無禁忌》
《遊河三相》
《水道將軍》
《北陰》
《牛王》
《李四爺》
《李伯戶》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海鹽神歌概述
胡永良
海鹽縣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東、南瀕臨杭州灣,西、南與海寧市接壤,北連平湖市和嘉興市南湖區、秀洲區。縣境狀似倒立等腰三角形,東西最寬處相距三十一公里,南北最遠相間約三十三公里,爲浙北海岸線最長之縣(市)。
據考古發現,早在六千多年前,縣境内就有先民漁獵耕作、繁衍生息。秦王政二十五年(前二二二年)置縣,因其地“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海鹽之名。建縣以來,曾四徙縣治,六析其境。一九六一年後形成今日之縣域,隸屬嘉興市,至二〇二一年,海鹽縣下轄四個街道五個鎮,有七十七個行政村、四十三個社區,户籍人口三十八万三千零七十四人。
海鹽神歌即產生於海鹽這一擁有二千二百多年建置歷史的古縣,其原生文化形態是環太湖流域較爲少見的一種民間家庭大型祭祀中的文藝形式,是源於古代巫文化的一種頗具地域特色的民間傳統文化。新中國成立以前,在浙江嘉興市境内及江蘇的吴江、上海的金山,特别是在海鹽縣及周邊的嘉興郊區、海寧市、桐鄉市等一帶村鎮,盛行著一種叫作“待佛”的家庭祭祀儀式(各地的儀式名稱略有不同,如“待神”“待土地”“敬神”等),儀式上有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演唱活動,人們稱之爲“唱神歌”“奉神歌書”“奉文書”等(本文一般情況下多使用“唱神歌”),稱奉唱者爲“騷子”“燒紙”“燒子”“燒嘴”“騷嘴”“雙嘴”或“傳香”“傳香人”等(本文一般情況下多使用“騷子”) 。每年農曆九月至次年三月間民家的結婚、生日、過繼、滿月和病癒“了願”(即還願心)等喜慶“待佛”,以及禳災祈禱、造房上梁等儀式活動中一般都要奉唱神歌。此活動一九五〇年代後基本停息,但老年民衆大多仍會哼唱片斷。海鹽神歌以“海鹽騷子”爲名,已於二〇〇五年五月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民俗類)名録之中。
對於海鹽神歌這一民間文藝的調查、搜集和整理,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曾開展過,後來海鹽神歌被視爲封建迷信活動而止息。一九七九年後,尤其一九八〇年代末全國開始實施“民間文藝十大集成(志)”工程後,才使這一傳統文藝得到采風調研、發掘保護,收穫頗豐。筆者自一九八〇年擔任通元鎮文化站站長及於一九八五年七月始主編《通元鎮志》後,尤其是從一九八七年八月進行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以來,曾對這一民間文藝作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在待佛活動最爲盛行的海鹽縣西南部的通元鎮、澉浦鎮、石泉鄉、長川壩鄉和海寧市的袁花鎮、朝陽鄉、談橋鄉等地專訪了三十多名當年從事此業的騷子先生。至一九八九年時,已搜集到一百二十餘萬字的文字、録音資料,其中包括在通元鎮四名藝人處搜集到幾乎失傳的一百餘册神歌手抄本。爾後,根據抄本資料及查對典籍、採訪記録,撰寫了《新見海鹽文書抄本述略》一文,發表在《民間文藝季刊》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上,首次將海鹽神歌的面貌公諸於世。

一、海鹽神歌的歷史溯源

關於待佛儀式和奉唱神歌的歷史淵源,從整個江浙地區大範圍來説,最早可及於明代中期。具體到海鹽所屬的嘉興地區,最遲在明末清初間,蘇州人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話》卷十“虎溪笑跡”中便有如下文字:
原來嘉興最信的是師巫,聽得縣裏要祈禱,便來了八個,這幹人口裏專會放屁,敲鑼擊鼓,跳起神來,騙豬頭三牲吃;哩嗹啰嗹,請起幾位傷司五路,唱了幾個祝贊山歌,假説:“我是金元七總管下降。”一個道:“我是張六五相公臨壇。”又一個道:“吾乃宋老相公是也。”不過是飲食若流,做個飽食飽餐的餓鬼一通,有甚效驗?
這裏説到演唱方式的“敲鑼擊鼓”、“哩嗹啰嗹”、“祝贊山歌”,以及供奉神靈如“傷司”“五路”“金元七總管”“張六五相公”“宋老相公”等,均與今日嘉興及其周邊地區的唱贊神歌情形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