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反思性的生活:明智地接纳我们的限度 平装社会思想丛书

分享到:

定价:¥90.00

  • 著者:189740 译者:
  •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本印时间:2025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07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5343-7
  • 读者对象:哲学、道德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师生、研究人员,以及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 主题词:幸福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探索价值观与幸福的关系,让我们在接受自身限制的同时培养智慧,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之中探寻幸福,适合所有希望在沉思与行动之间保持活力与方向的读者。 
 


★帮助读者直面人生处境:本书深刻揭示现代人追求完美自我背后的焦虑,提醒人们不要过度反思,接纳有限性。
★可轻松阅读的哲学指南:作者以清晰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哲学思考转化为贴近日常的生活智慧。
★受众广泛:无论是哲学爱好者、学者,还是试图寻求生活方向的一般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显示全部前言

这本书关乎如何明智地生活。鉴于书名,你可能以为我的回答会是多加思考和反省。但并非如此。我认为当我们真正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时,也就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局限时,将看到太多思考、理性化和反省对我们并无益处。相反,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好地思考和反省。总而言之,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养成一些思维习惯,正是这些习惯构成了智慧:我们需要关心那些支撑着我们,并给予我们美好经验的事物;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拥有某种视角;我们也要有适度的自知,并对人性抱有审慎的乐观。可能最重要的是,我们得知道何时需要严肃地思考我们的价值、品格、选择等,而何时又并不需要这样做。智慧的要旨就在于懂得何时该停止反思,投身经验。
即便我对过度反思亮出了这些警告,但在书名中还是强调了生活的反思性层面。为什么?因为我认为正是鉴于我们是反思性的生物,关于如何生活的哲学问题才吸引着我们。因此,从哲学的角度回答“我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必须面向我们反思性的那一面来言说。而这个回答必须让我们在一种充满好奇又深思熟虑的心境下感到满意。我在这本书中论证的是,如果我们培养起智慧的习惯,那么从我们自身的反思性角度来看,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成功的。
这本书也关乎一个更抽象的主题,那就是怎样将“如何生活”的问题哲学化。目前的道德哲学中有一种趋势,追求有些人所说的经验上可靠的伦理学(empirically informed ethics)。这种趋势始于那些对道德认知感兴趣的学者,并且已经延伸至元伦理学、行动哲学和一般性的道德心理学。但是经验上可靠的方法论尚未在规范伦理学(伦理学的这一分支旨在回答诸如“我应当如何生活”“怎样做是正确的”这类问题)中流行起来。这是颇有道理的。主要的理由在于,有人担心我们无法从事实如何推断出应当如何。我当然同意我们应该避免做出这一跳跃,但还是认为实证心理学(empirical psychology)能够以有趣的方式启发我们的哲学理论。而本书一个附带的目的也在于展现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瓦莱丽•泰比柳斯(Valerie Tiberius),明尼苏达大学保罗•弗伦泽(Paul W. Frenzel)文科讲席教授和哲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和道德心理学。著有《幸福作为价值实现:我们如何互相帮助以过得更好》(Well-Being as Value Fulfillment: How We Can Help Each Other to Live Well)、《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弄清重要之事的哲学指南》(What Do You Want From 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 to Figuring out What Matters)等作品。
蔡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心理学、规范伦理学。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寻求真正的幸福?美国哲学家瓦莱丽·泰比柳斯提出:反思乃是人之本性,然而反思本身也有限度。与其过度反思,不如投身经验。——这正是人生智慧的要旨。
本书深入探索价值观与幸福的关系,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对个人价值观的认同和坚持,而不是外部的物质成就。作者不仅探讨了何为“美好生活”,还提供了可实践的方法,让我们在接受自身限制的同时培养智慧,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之中探寻幸福。本书适合所有希望在沉思与行动之间保持活力与方向的读者。 

显示全部目 录

前 言
致 谢
第一部分  反思性的生活与反思性的价值观
第一章 导论
一、生活得好与你的角度
二、过程与目标:为何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
三、亚里士多德与美德
四、路线图
第二章 反思性的价值观
一、价值承诺与辩护
二、反思性价值观
三、对反思性价值观的辩护:一些担忧
四、结论:价值观与现代生活的挑战
第二部分  智慧与视角
第三章 智慧与灵活性
一、反思性的美好生活观
二、反思的限度与转换视角的重要性
三、注意力的灵活性
四、智慧与理性
五、结论
第四章 视角
一、拥有视角:一些例证
二、视角与反思性的价值观
三、对视角理论的改良
四、视角的价值
五、结论
第五章 自知
一、自我知识的范围与限度
二、获得自我知识
三、适度的自知:习惯与技艺
四、自知的价值
五、结论
第六章 乐观主义
一、预备工作:认可与美德
二、务实的价值
三、愤世嫉俗
四、务实的乐观主义
五、乐观主义的价值
六、结论
第三部分  超越第一人称的角度
第七章 道德与反思性的生活
一、反思性的美德与道德能动性
二、明智的决定与价值冲突
三、一些问题:自行处理权、自满与难以解决的冲突
四、结论
第八章 规范性与伦理理论
一、任意性与渴望生活得好
二、偶然性
三、画家与解剖学家
四、结论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