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俄罗斯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以书信体的形式表达了对俄罗斯命运、欧洲前景的忧虑和关注,深刻思考革命、民主和自由等核心话题,受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的高度赞扬。本书不仅是一部说理深刻的哲理之作,也因其激情昂扬的抒情文风,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相关推荐:
我从未写过比这更好的书,而且大概以后我也写不出比它更好的作品……
——亚历山大·赫尔岑
“还读了赫尔岑的《来自彼岸》,也为之叹服。应该写他,让当代人了解他。我们的知识分子已经堕落到不能理解他的地步。他所期待的读者在未来。他越过现在这群人,向将来能够理解他的思想的人们讲述自己的思想。”
——托尔斯泰
仅赫尔岑一人就代表整整一个领域,代表一个思想饱和到惊人地步的国度。
——高尔基
如此矛盾夹缠,既义愤填膺,支持革命与民主,反驳保守派与自由派对它们的自大指责,复又同样慷慨激烈,以个人自由之名,抨击革命分子,维护生命与艺术,维护人类的庄重、平等与尊严,鼓吹一个不许人类拿公道、进步、文明、民主,以及其余抽象事物为假借来互相剥削与蹂躏的社会——这种两面、多面作战,使赫尔岑成为他当代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最切现实、最敏感、最透彻、最可信的见证人。
赫尔岑认为,这种由相信进步之必然性而建立的习见的政治末世论,对人类生活是个致命教条。关于这个问题,赫尔岑最深刻、最一气呵成——以及文笔最精彩——的陈述,可见于他命名为《来自彼岸》的一卷论文。这部伟大的辩难杰作是赫尔岑的信仰告白,也是他的政治证言。
——以赛亚·伯林
《来自彼岸》一书的主调仍然是“抒情的成分”,作家自己也谈及这一点。这不仅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著作,也是一部文学作品。《来自彼岸》引起了列·托尔斯泰、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马·高尔基的高度赞赏,这不是偶然的。
——弗·阿格诺索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赫尔岑的《来自彼岸》……有一个贯穿全书的共同主题——历史的意义与生命的意义及其关系问题,而且有思想的相互交织和彼此呼应。历史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历史进步与个性自由的关系是什么?俄罗斯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阐释,他们超越时空的思想交流,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感觉到其深切的精神魅力。
——徐凤林(北大哲学系教授)
★彼岸——国度的分隔,革命的希冀,未来的理想
★“俄国社会主义之父”、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赫尔岑的重要政论著作、政治哲学史重要文献
★以亲历者的目光写下对欧洲革命的真实记录,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
★蕴含对欧洲局势的深刻思考,是研究俄罗斯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不可或缺的文本
★英国著名学者以赛亚·伯林称之为赫尔岑的“信仰自白”和“政治证言”
★赫尔岑自认为“从未写过比这更好的书”
★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著作,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1. 政论著作中当之无愧的经典,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人类革命的深刻思考
赫尔岑曾醉心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法国大革命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赞赏不已,十分渴望这些思想的广泛实现。然而1847年赫尔岑受沙皇政府迫害,携全家去了法国,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之后几乎整个欧洲都爆发了革命。赫尔岑目睹了欧洲革命的血腥,对欧洲的社会状态展开了直接追问和深刻反思,对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未来展望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整体重构,赫尔岑过去的观念彻底崩塌。他曾以激昂的笔调写道他在《来自彼岸》中,“批判了我心中那些最后的偶像,我为我的痛苦和受骗,用讽刺向它们做了报复”。
2. 祛魅欧洲、回望俄国:一个流亡知识分子无助的愤怒,彷徨的希望
※抨击沙皇专制制度,讽刺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精神的消亡、当权者的虚伪、欧洲资产阶级的残酷,甚至对欧洲政治人物和哲学巨匠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责
※引经据典,融会贯通:塔西佗、帕斯卡尔、罗伯斯庇尔、卡拉姆津、圣·朱斯特、卢梭、黑格尔、哥伦布、苏格拉底、古罗马历史、国家议会……
※对欧洲革命的真实记录:无产者的警报声、长街上高唱《马赛曲》的盛况、炮声和车队声混在一起、血腥屠杀前后的惨状……
3. 震撼高尔基、托尔斯泰等无数名家,解构自由、革命等宏大命题,备受推崇
《来自彼岸》写成距今已有175年历史,但它绝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对未来社会的预言和希冀,其思想在今天,甚至今后都依旧受用,持续产生影响,这也是《来自彼岸》百年来被一读再读、奉为经典的原因。对《来自彼岸》,文豪托尔斯泰曾言:“他所期待的读者在未来。他越过现在这群人,向将来能够理解他的思想的人们讲述自己的思想。”希望今天的读者站在赫尔岑希望的未来,能够体会到其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