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法袍下的自主概念:法学与哲学的对话 平装

分享到:

定价:¥68.00

  • 著者:189761 
  • 出版时间:2025年09月本印时间:2025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71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4265-3
  • 读者对象:法学学习者、研究者,法律行业从业者
  • 主题词:法哲学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理解自主概念,促进司法公正 

本书聚焦于“自主”这一概念,通过法学和哲学的理论对话,结合实践中的具体司法案例,呈现了“自主”概念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自主”是当今司法活动乃至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之一,唯有理解了何为自主,我们才能理解何为法律、何为权利、何为自由。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张晓燕,行政法学博士,复旦大学副教授,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公法基础理论、法治教育。出版专著《公法视野中的自治理性》,译著《公法的基础》《美国公民身份的基础:自由主义、宪法与公民美德》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当法治逐渐成为主导性的治理方式之后,以法律概念为基础建构的法律语言、法庭上产生的法律理念最终影响并塑造了社会的正义观念,成为常识、公共理性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实践渊源。法律远离激情的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正义理念无法仅仅倚赖内部知识获得完整诠释,需要哲学的支撑才能够获得清晰诠释并产生撼动心灵的力量。因此,以法律为桥梁的公共理性的培育必然要开启一场围绕概念的法学与哲学的对话。自主性是个体的自由选择被承认、尊重并获得保护的根本原因,“自主”因此成为法律体系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借助法学与哲学的对话,对于“自主”概念在不同公法领域的呈现进行内涵探索,勾勒出法律背后所设定的人及其共同体的理想形象,这不仅是正确适用法律、实现法袍下的正义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塑造公民理性、以观念促进多元世界融合的精神锚点。 

显示全部目 录

导论 为什么要讨论概念:司法与共识
一、多元生活中的共识:公共理性与常识
二、法律与公共理性:法律人的角色
三、司法概念的公共性:公法与自主概念
四、司法中的自主概念:法学与哲学的对话
第一章 作为一般概念的自由和自主
一、有关自由的讨论:哲学的还是法律的?
二、作为一般哲学概念的自主
三、公共自主与个人自主
第二章 公私界分:讨论自主的古老前提
一、作为历史概念的公共领域
二、作为哲学概念的公共领域
三、作为现代性反思对象的公共领域
四、作为公法概念的公共领域
第三章 法律与个人自主:概述
一、消极意义上的自主实现:宽容与法律
二、积极意义上的自主实现:法律与积极公民形象
三、多元与法律:法律能够为构建共识做什么
四、公共人如何能够长成
第四章 公法中的人格权:个人自主的一般权利转化
一、公法与人格
二、“北雁云依案”:从裁判理由谈起
三、人格的起源与人格权
四、公私法视野下的人格权
五、公法上人格权的理论渊源:康德理论中的人格与尊严
六、公法上人格权的具体内涵: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
第五章 教育法治中的公法权利保护:学术自主概念研究
一、大学自治与学术自主:历史溯源及其内涵
二、自主办学权与学术自主权的比较:司法审查的视野
三、“学术自治尊让”原则的适用:学术自主权的法益澄清
第六章 城市治理中的公法权利保护:自治的视角
一、城市治理中的基础概念:城市权与城市秩序
二、城市治理中的公共利益与法治模式转型:主观权利客观法的视角
三、城市治理中的公法权利保护:私权保护与城市自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