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兼具全球史与国别史眼光的新西兰通史
新西兰是除南极洲以外最后一个被人类定居的主要陆地。作者在书中一方面强调了这个国家因狭小和孤立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又展现了其通过拥抱全球化而成为世界一分子的历史过程。这一跋涉旅程使其成为适应性非常强的一个民族,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迁徙者之一。
序言
对于新西兰来说,一些读者除了知道它位于南半球,坐落于邻近澳大利亚的某个地方外便别无所知。向这样一些读者介绍新西兰的历史,无疑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当人们发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距离竟这样远时,他们常常会感到吃惊。他们要么是从电影中,要么是从艺术作品、音乐或小说中了解到这个国家的,要不然就是因为前往该国参加体育赛事、经商或者旅行而得以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些读者对安佳牌(Anchor)黄油、全黑队这样一些新西兰本土的品牌十分熟悉。
对于如何撰写本国历史,或者说本国的历史应该如何撰写,本国读者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所要求的基本叙述与游客们所关心的一样重要。为了自己的学生,我写了这本简明历史,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理解新西兰的整个历史,从而向学生们阐述新西兰历史的重要意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同样也考虑到了一些海外朋友以及我在旅行中曾经遇到的人们的看法。书中所强调的问题体现了我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见解以及我的兴趣所在;不过,它们同样也是现有各种新西兰史中存在极大分歧的地方。某些主题,诸如文学,已经在其他地方得到了专家的探讨。本书的目的并非要提供另外一种历史,而是对已有的各种历史描述加以进一步的拓展。
本书也不是一部孤立的历史,其主旨在于将新西兰置于整个全球和太平洋的背景之中。这便要求进行比较,特别是将之与澳大利亚进行比较。全球化是本书的核心主题。探讨新西兰短暂历史中国内政治与全球性及地方性压力间持续的紧张关系、考察小国特性和孤立所产生影响的重要性,则是本书的一个目标。
卫生和社会问题对这个国家在过去(或现在)所享有的国际声誉来说十分重要,它们继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信念。分娩是这个小国如何追随国际潮流的事例之一。人口概况问题常常为人们所忽略;而在本书中,人口、防务以及经济问题——这个依赖于出口的国家常常为经济问题所困扰——被放在一起加以讨论。毛利人一欧洲人间的互动在所有的历史书籍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就其内部动力问题而言,它在新西兰国内显得十分突出,需要通过外部对外交事务的看法来加以平衡。
我的途径便是,强调那些能够为曾发生过的一切提供解释的主题。我努力揭示新西兰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是如何为该国的国家神话增光添彩的。这样一些事件包括《怀唐伊条约》的签署、澳新军团在加利波利登陆、“彩虹勇士”号的沉没。但本书更多是在讲述历史而非战争,性(妇女和儿童、生育)和金钱(经济史)驱动着社会的发展;更多地讲述神话的创造而非战争。外来移民很少知道澳新军团的传奇故事,他们前来此处,常常是因为听说了这样的神话,即新西兰是养育子女的好地方,是一个世外桃源和社会实验室。由于这些东西往往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内容,外国人首先遇到的便是关于新西兰的这样一些神话。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至少是对它们加以考察。
菲利帕•梅因•史密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专攻新西兰史及澳大利亚史。代表作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太平洋史》《重构塔斯曼世界》。
付有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本书以优美的笔触叙述了新西兰这片崎岖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从大约8000万年前在冈瓦纳古陆的起源到21世纪的故事。作者努力揭示新西兰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如《怀唐伊条约》的签署、澳新军团在加利波利的登陆以及诸多驱动社会发展的新变。
这并非一部孤立的历史,而是希望将新西兰置于整个全球和太平洋的背景之中,探讨新西兰短暂历史中国内政治与全球性及地方性压力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考察其国家特性和孤立位置对其长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横渡汪洋大海的独木船
人类出现之前
南十字星座下的航海者
传说故事
欧洲人对起源的探寻
“未来的进食者”
创建土著文化
第二章 海滩跨越者(1769-1839年)
库克船长
法国探险家
与澳大利亚的联系
火枪战
背离“最低程度之干预”的举动
第三章 索要土地(1840-1860年)
奠基性文献
系统化的殖民
直辖殖民地
第四章 更为偏远的澳大拉西亚(1861-1890年)
新西兰战争
数量的力量
创建殖民国家和殖民社会
一个澳大拉西亚联邦?
第五章 应付全球化(1891-1913年)
殖民契约
妇女选举权
仲裁
毛利人土地的流失及抗议活动
既被接纳又受到排斥的毛利人
澳大拉西亚走向何处?.
种族忧虑
作为最佳移民的婴儿
第六章 “肉身如青草”(1914-1929年)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
国内战线
修复战争损耗
帝国奶场
经济的不安全与政治的不确定性
毛利人的复兴
第七章 缔造新西兰(1930-1949年)
萧条
保障与复兴
欧洲的战争
太平洋战争
战争前线/国内阵线
战后重建的展望
第八章 黄金时光(1950-1973年)
冷战和核试验场
让人们到新西兰居住
毛利人的城市化
郊区偶像
抗议运动
经济相互依存
第九章 最近的试验(1974-1996年)
马尔登主义
罗杰经济学
连续性
无核化的新西兰
第十章 条约的复苏(1973-1999年)
条约获得生机
“妇女选择的权利”
电影和绘画的多样性
“白人新西兰”的缓慢消亡
第十一章 摇摇欲坠的基础:剧变(2000-2011年)
从西至东
钱、道德与市场
变化的气候.
毛利词语总汇
大事年表
资料来源
阅读指南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