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研究:形态学的考察 沈汉集

分享到:

定价:¥0.00

  • 著者:184778,187159 
  • 页数:516页
  • 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581-6
  • 读者对象: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史、世界史领域学者、学生
  • 主题词:政治制度史研究欧洲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对于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于西方学者的独立见解。



 

显示全部序言

初版绪论
欧洲和整个世界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问题,是战后国际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学界专门以此为题的讨论曾进行了两次,而围绕着封建主义的危机和资本主义兴起等这个时期的有关问题展开的讨论就更多了。关于资本主义兴起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在20世纪初便已在进行。战后西方史学界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讨论是由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历史和经济研究著作引起的,随后,在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非马克思主义学者之间展开了争论。当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待这些讨论时,似乎已不需要把围绕这一课题的史学讨论全然看作一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间的论战。因为在对这个过渡时期的研究中所遇到的是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其中有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尚未来得及全面研究的。而且在今天,史学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解比过去要开阔得多。因此,我们有可能在广泛吸收各派学者有价值的严肃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以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并引入一些新的方法重新全面思考这一问题。
这十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人们在坚持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决定性作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开始重视恩格斯晚年写下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札中关于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反作用的论述和上层建筑领域内部发展规律的论述,并把这些观点用于历史研究中。就史学研究领域各分支而论,对政治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均有所加强。这对于我们从较高层次上来把握这一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国内对外国史的书籍资料收藏还很不够,各国较系统的档案资料在国内无法寻觅,基本的外文书籍也有缺门。所以,正如国内一位学者所说,我们实际上是在比较分析各种流派研究著作的基础上来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判断和看法。这样一种研究条件使得我们的研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只好通过以后不断地研究来弥补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国外对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系统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英国剑桥大学讲师莫里斯•多布出版了《资本主义发展之研究》一书。在多布之前,还没有什么历史学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系统地把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对于“封建主义”(feudalism)这个概念,多布把它定义为一种生产方式,而不是像过去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法学家那样集中描述它所包含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司法关系。多布把封建主义看作一种财产制度,把它等同于农奴制即存在着超经济的高压强制。与此相对应,多布把“资本主义”(capitaltism)定义为以工资雇佣关系反映的生产关系而不是交换关系。多布的《资本主义发展之研究》出版后,引起了一场大讨论。斯威齐是反对多布的观点的代表人物,他侧重从交换关系来定义资本主义。斯威齐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比利时历史学家皮朗的观点的影响,他把封建主义看作一种为使用而生产的制度,把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看作外力推动的结果,认为领主和农奴的冲突不足以导致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斯威齐强调城市和贸易在推动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中的作用。相应地,斯威齐较为重视和强调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对于过渡问题的论述。这次讨论的文章集中发表在美国杂志《科学与社会》上,后于1976年由希尔顿编辑成集在伦敦出版。
在1976年,西方史学界围绕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展开了第二次国际学术讨论。讨论的文章集中地发表在英国刊物《过去和现在》上。讨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家罗伯特•布伦纳1976年2月在该刊发表的文章《前工业欧洲农村的阶级结构和经济发展》引起的。布伦纳最初是在1974年美国史学会年会上提出这篇论文的。布伦纳在文中用比较方法研究了欧洲国家主要是英国和法国农村的阶级结构。他指出,英国和法国农村阶级结构的不同决定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结果。在英国,农民没有能够确保自己的财产权,这样,有可能把土地集中于资本家和地主手中,“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开端”;而在法国,农民在确立完全自由方面取得成功,它却成为经济进步的不可克服的障碍,这“意味着贫穷和落后的自我持续的循环”。布伦纳的文章批评了英国经济学家波斯坦和法国历史学家勒罗拉杜里解释这个时期经济发展时提出的人口决定论的观点。
波斯坦认为,12世纪至15世纪之间人口与经济的运动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2—13世纪,此期间贸易和人口都稳步增长,对粮食的要求造成对未开垦土地的使用,导致粮价上涨,地租上升。第二阶段在14—15世纪,由于生产力下降、饥荒和疾病,需求和供给均下降,农村人口减少,劳动力也减少了,使得农业经济衰落,为此领主放弃了控制农奴的权利,是人口的减少决定了农奴制的崩溃。而勒罗拉杜里认为这一分析可运用于16世纪和17世纪。1450—1650年人口和地租都在上升,中等农民的持有地下降,大地产增强;而1650—1730年人口和地租以及生产力均处于下降趋势。波斯坦和勒罗拉杜里均认为人口导致农业发展出现起伏。批评者指责他们是新马尔萨斯人口论。
希尔顿和吉•布瓦这两位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批评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时候,强调要对整个封建主义的结构和中世纪后期周期性的封建主义危机进行研究。希尔顿在《封建主义的危机》一文中指出,中世纪晚期封建主义社会制度经历着一场危机。他继承了多布关于阶级斗争和冲突对于农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中作用的观点。他特别强调农奴和地主的阶级斗争在形成14世纪的欧洲危机中起的作用。但是在另一方面,希尔顿提出了全面定义封建主义和概括封建主义结构的问题。他说,首先要确定这种制度在这个“既定时期的明显的轮廓”,“而且要阐明其基本结构的定义”,“在给予这种结构以定义以后,我们就必须确定它的内部动力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确定内部动力的话,那么我们也能够确定这种动力是如何崩溃的”。他认为,对封建主义的结构分析必须从农业基础开始,但是中世纪封建经济并不是单纯的自给自足的“农民经济”,对封建生产方式的解释必须依赖于对封建地制的分析。人口锐减无疑是封建主义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封建主义危机的中心特征是封建社会两个主要阶级之间关系的危机。希尔顿较之布伦纳、波斯坦和勒拉杜里更强调要广泛地从政治角度来讨论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事实正是这样,单纯从农业劳动者人身束缚的解除和农业收益的增减是无法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宏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的。
吉•布瓦教授概述了作为农业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封建经济形态活动的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封建制度下,领主的课税率表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它产生于小规模生产和大土地所有制结构上的矛盾。当经济扩张趋于尾声时,课税率的下降造成领主收入趋于减少,酿成了封建主义的危机。第二,存在着封建经济特有的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之交替的,并且也是从封建主义结构产生的长期的运动。农产品价格的急剧上升与工业品价格、工资和生产力在上升运动中的相对下降,以及两者相反方向的运动往复地发生。而每一次经济的上升都创造出一些有利经济发展的条件。第三,到16世纪上半叶,因为从农民份地所征收的各种不同的租金的水平太低了而且这种情况长期以来一直是这样,已经到了危急关头。这样,数世纪以来力图把农民束缚在份地上的领主阶级这时决定使农民丧失份地来增加雇主自用地并征召雇工。结果便是土地财产积累的进一步增加。吉•布瓦批评了马尔萨斯主义者过分强调人口作用的观点,强调了在“中世纪向近代欧洲发展过程中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揭示了人口论的支持者在分析社会关系时遇到的困难。他同时也指出,布伦纳批评人口决定论者模糊阶级关系的论点是正确的,但是他的论点是从阶级斗争起推动作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现成理论出发,因此研究工作过于机械和简单。布伦纳研究的最大问题是他“剥夺了一切真正实体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即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放弃了经济实体领域”的研究,“在他的文章里完全看不到封建主义这个概念”。他把农奴制等同于“前工业”社会的特征是不精确的。他指出,需要研究“什么是构成封建主义特征的诸生产方式”,需要研究“封建主义的结构”。
从第二次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讨论发表的文章和著作来看,研究的重点仍然是经济领域而且局限在农业中关于封建主义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的原因问题,而即使在经济领域本身和农业领域本身,对于在这一历史过渡过程中生产关系的整体模式的结构分析及其如何演变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触及,对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政治方面和社会方面的问题更没有触及,表现出一种脱离和忽视政治研究的倾向。而在过渡的经济领域研究方面,又有过分强调农业,尤其是英国农业研究的倾向。这种研究视野具有片面性。艾琳•鲍尔给布瓦松纳的著作写的导言似乎是很有预见性地指出了这个问题。她指出,把中世纪英国经济史孤立起来研究是不适当的。因为在西欧从蛮族入侵到文艺复兴的10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中世纪,英国在经济上还是一个落后的地区。而在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商业中心最初是在拜占庭,后来是意大利、德意志以及法兰西中部和尼德兰各城市,而英格兰离这个主流较远。例如,英国史的研究不能揭示早期资本家、工人、罢工、劳动和资本诸方面的地位和情况。所以,单独研究英国历史,对欧洲经济主要的发展路线只能提供一幅极不完整的图画,做出片面的解释。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研究的正确方法应当兼顾过渡时期欧洲社会整体的面貌和长时段的研究,切忌以偏概全,同时需要在研究中充分注意各地区在不同时期发展的差异,并包含从不同视角对过渡的探讨。
如果说可以把布伦纳、多布和希尔顿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研究归纳为主要是从财产关系即所有权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话,那么沃勒斯坦则不同,他主要是从交换关系即资本的流通来研究资本主义是如何在封建主义条件下起源的。在这一点上,沃勒斯坦同斯威齐有些相似。沃勒斯坦反对把资本主义定义为在民族国家范围内一系列成熟的生产关系,他也不认为资本主义有“成熟的”阶段与前资本主义的“转型期”或“原始积累期”这些“未成熟”的阶段之分。他认为商业、工业和银行业是三种不同的资本主义经营,它们并不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次第关系。在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成功的大资本家往往能够同时介入三种经营。这样,他们有可能获得大的利润、大量积累资本。从广义上说,原始积累是通过非雇佣关系从他人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积累和生产同时进行着。他不赞成把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截然分开,而把商业资本看作资本主义的异类。沃勒斯坦教授还认为,工资劳动制只是在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地区存在。在其他地方,各种各样“不自由”的劳动力在积累中起作用,如17—19世纪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种植园奴隶,同一时期东欧的容克和农奴劳动者,无论在上述什么地区,它们都通过国际贸易和生产的专门化对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发展起一种内在的作用。沃勒斯坦把资本主义看作一种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扩张的交换关系的体系。相应地,他把封建主义看作一个为使用而生产的体系,一个“人口和生产率都增强得非常缓慢的一系列很小的经济结”。沃勒斯坦在解释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候,认为是外部力量在封建制度内部起作用的结果,例如在贸易城镇与占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农业体系之间,或是领主和农奴之间围绕着分配剩余产品发生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冲突。沃勒斯坦实际上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前存在形式,而世界体系的出现把它们整合起来。沃勒斯坦还强调世界体系的出现不仅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而且有政治内容,这就是在欧洲都市形成了核心国家。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沈汉,男,1949年3月生,江苏常熟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英国史、欧洲史、农业史、资本主义史、中西近代思想比较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代议和议会制度史委员会会员。有著作、译著共22种印行。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国际史学界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两次大讨论批评性学术审视的结果。这两次大讨论的局限性在于,在理论上受传统的否认商业可以创造财富的观念的影响,以及受上述理论的影响,设定资本主义起源于农业,在研究中限于从农业领域去探讨欧洲如何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出现了研究观点的片面性。本书从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国家制度和文化思想范畴四个部分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的转型分别做了提纲挈领的概述,提出了过渡型形态的概念。

显示全部目 录

再版序言
初版绪论
第一编 经济
第一章 商业和市场
第二章 工业
第三章 农业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形成中的诸维
第二编 社会结构
第一章 社会结构研究的术语问题
第二章 贵族
第三章 早期资产者
第四章 过渡型社会集团
第五章 掌权集团的社会构成
第六章 社会结构范式的演变
第三编 国家
第一章 军事组织
第二章 国家行政机构(一)
第三章 国家行政机构(二)
第四章 国家的工商业政策
第五章 国家的财政职能
第六章 国家的社会和宗教职能
第七章 过渡型国家形态及其谱系
第四编 文化
第一章 封建法、罗马法和近代法治观念的形成
第二章 斯多葛主义的复兴: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
第三章 民族观念的形成
第四章 国家理论
第五章 自由民主观念的形成
第六章 文化演变的结构透视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著译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