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数字出版与版权管理为核心议题,聚焦社群网络语境下的传播特征与管理需求,系统探讨版权管理平台的构建思路与实践路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深入剖析版权管理问题:全面梳理数字出版在社群网络环境中遇到的挑战,揭示背后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提出创新平台构建方案:基于社交网络生态,提出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提供实践指导与策略:为行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实用的策略和框架,推动版权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升级。
序 一
引领数字出版变革,构建版权管理新体系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出版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传统的出版模式因其固有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最初的电子文本到如今的社交媒体平台,各种社群网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分享、合作、互动的需求。随着数字内容在社群网络中的广泛传播与共享,版权管理问题愈发凸显,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活力。面对社群网络环境下版权碎片化、模糊化的问题,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陈洁的新作《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构建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对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数字出版研究与实践的学者,我深知版权管理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性。数字内容的便捷传播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同时使版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保障版权方权益的同时,促进内容的自由流通与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陈洁在本书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剖析了当前数字出版业在版权管理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系统地探讨了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构建,为数字出版界提供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首先,本书从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基本设定与应用类型入手,全面阐述了版权管理平台在数字出版中的核心作用。随着移动通信设备与互联网的普及,社群网络成为数字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版权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多元化、互动性强的传播环境。因此,构建一个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不仅是应对当前困境的必要手段,更是推动数字出版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探讨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问题与挑战时,本书深入剖析了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版权要素归属、商业模式构建以及标准规范重新确立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数字内容的多样性与源头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版权管理体系在面临富媒体内容和泛阅读模式时,无所适从。尤其是在社群网络环境下,版权的碎片化与模糊化问题尤为突出,既对版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对版权管理的制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书为困境中的出版行业提供了具体的解决路径,即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本书详细阐述了资本聚合、平台搭建内容整合、用户吸收以及版权运营与推广等关键步骤,以大量的实证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类型平台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对网络文学、学术社交、知识服务和教育出版等领域的深入探讨,展示了数字版权管理平台在不同出版业态中的广泛应用与巨大潜力。
陈洁的新作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书不仅有深入的理论分析,还有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实践探索。充分结合当前数字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其二,前瞻性与创新性。面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陈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例如,她强调了社群网络中用户角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主张通过数字版权管理平台,实现对内容的全面管理和服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的最大化。其三,全面性与系统性。全书内容覆盖了数字版权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平台的基本设定、应用类型,到具体的构建环节,再到不同领域的业态与运营模式,层层深入,逻辑严密,结构清晰。
数字出版的未来不仅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更依赖于版权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作为出版人,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变化,勇于创新。这是一本具有高度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著作。它不仅为我们理解数字出版与版权管理的复杂关系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也为数字出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出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希望本书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研究者和从业者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推动数字出版研究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希望更多专业学者进入数字出版研究领域,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推动蓬勃发展的数智出版以及文化产业走向新的辉煌。
陈洁,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第一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省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仲英青年学者,求是青年学者,中国编辑出版高等研究会常务理事,韬奋基金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数字出版、现当代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已出版专著《数字化时代的出版学》《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
在社群网络重塑内容生产与传播格局的时代,如何构建更高效智能的版权管理平台,已成为推动出版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本书围绕平台架构、功能应用与行业自律,结合书店、移动终端等融合实践,系统探讨多种出版业态在社群环境下的转型路径,为出版企业、行业机构与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
第一章 社群网络时代的数字阅读与出版生产新态
第一节 泛在阅读与富媒体应用催动数字阅读转型
一、 数字技术助推出版产业转型升级
二、 以交互为核心的富媒体出版
三、 无所不包的新型泛在阅读趋势
第二节 社群参与聚合效应改写传统出版理念
一、 基于社群网络的移动阅读驱动力显现
二、 “新新媒介”与参与式文化寓意的用户社群力量
三、 社群参与聚合效应呼唤参与式出版理念
第三节 引入社群网络资源的数字出版实践架构
一、 社群决策引导出版选题的网民“守门”与众筹出版
二、 用户创造形成出版资源的虚构创作与知识分享
三、 融合范式推动的社群分享与品牌营销策略
第二章 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构想
第一节 数字版权管理挑战下的社群资格商品化
一、 社群网络中的数字内容类别与生成途径
二、 数字版权管理的挑战
三、 社群网络出版中的版权归属问题
四、 社群资格商品化的前景
第二节 社群网络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基本设定与功能应用
一、 应对 DRM 局限的平台统一管理与服务方式
二、 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设定原理与类型划分
三、 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功能架构与应用场景
四、 基于我国国情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预期成效
第三节 自营性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架构设想与建立方式
一、 自营性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
二、 自营性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构建环节
三、 自营性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优化方向
第四节 应对社群网络出版物的行业性数字版权集体管理
一、 以行业组织为中心的数字出版行业自律
二、 行业自律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规范与标准制定
三、 构设行业性数字版权集体管理体制
第三章 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出版业态与版权运营模式
第一节 社群参与式的网络文学版权传播构想与运营实践
一、 社群参与效应为网络文学版权运营创新注入驱动力
二、 社群参与式的网络文学版权运营梯级构想
三、 社群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结合的运营实践
第二节 面向学者社群的学术社交网络资源重构与出版应用
一、 “平台驱动型”的学术社交网络出版服务
二、 转向“社群驱动型”的学术社交网络资源重构
三、 借助社群参与效应增值学术出版价值链
第三节 基于互动分享的知识服务版权模式
一、 社群参与成为知识服务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二、 知识服务的链式升级
三、 以社交增强为核心的知识服务版权构建模式
第四节 围绕社群经济展开的教育资源重组与新型供给方式
一、 教育类版权资源特性引发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新态
二、 在线教育社群的功能定位与服务模式
三、 数字教育资源版权的开放型管理
四、 社群网络环境下的智慧共享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第四章 社群参与效应催生的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策略
第一节 移动有声书出版及其平台的社群化发展
一、 声音媒介与参与式文化
二、 喜马拉雅FM强社交发展趋势的特点
三、 喜马拉雅FM有声书社群的主要构建方式
四、 我国出版单位构建有声书新业态的启示与反思
第二节 纸质图书出版销售与线下书店的场景式营销
一、 社群网络激活纸质图书与线下书店经营
二、 社群营销理念重构纸质图书生产流程
三、 线下书店的场景式营销与多元化经营模式
第三节 移动终端阅读社群兴起下的图书营销思维转向
一、 移动终端阅读群的社群认同性交互范式
二、 以终端社群为导向构建图书营销多维模式链
三、 适配社群用户需求的内容与渠道一体化图书营销
第四节 书展与社群出版的互动构想
一、 书展拓展线上线下社群的联通渠道
二、 书展提供社群内容出版的平台
三、 书展丰富场景化的社群营销模式
第五章 面向社群网络的内容创作与数字出版发展支持路径
第一节 构建国家层面多级联动的数字版权监督平台
一、 产业变革引发管理转型与结构重组
二、 我国现有的数字版权监督平台与存在问题
三、 多层级联动的数字版权监督体系
第二节 “避风港”与“红旗”:数字版权管理平台法规的优化完善
一、 避风港原则与红旗原则的矛盾争议
二、 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为中心的侵权案件分析
三、 国外数字版权管理平台中间人的责任认定之借鉴
第三节 数字版权管理平台整合下的内容产业化输出策略
一、 内容产业化输出:全球文化战略的解决方案
二、 内容产业化的基本路径
三、 基于数字版权管理平台内容产业化输出的主要步骤
四、 内容产业化输出的构建方略
结语 社群网络出版中的出版商角色定位转型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