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潮学集成•文献卷 精装潮学集成

分享到:

定价:¥178.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5年10月本印时间:2025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06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5315-4
  • 读者对象:潮学及文献学研究者
  • 主题词:潮学文献学
  • 人气: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卷收集近百年间有关潮汕文献研究的代表性论文,以展现百年来有关学者在潮汕文献研究上的重要成就。


 所谓“潮学”,主要以潮汕本地民众以及全球潮人的历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涵盖地理、方言、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乃牵涉面甚广的综合性学科。   从学术史立场着眼,“潮学集成”精心选择晚清以降国内外有关潮学的研究成果,分历史、方言、思想、民俗、文学、戏曲、美术、教育、文献、海外潮人等十个专题,各自单独成书。这既是一种知识积累,也是一种学术表彰,更是一种精神标杆。    《潮学集成·文献卷》除卷首导言外,共收录文章43篇,分为“序跋附录”“传世典籍与其他文献研究”“文献生产与整理研究方法”三辑,展现潮学研究中文献研究的突出成果,总结回顾潮汕文献研究的历史发展,以为推动潮学研究的不断深化提供借鉴。

显示全部导言

导 言
(节选)
周少川
潮汕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既秉承中原文化的精神和文脉,又有鲜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内涵极其丰富。潮汕文化既存在于历代潮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也传存于各类文化载体之中,除了古迹、民俗、口耳相传的传唱艺术之外,各种类型的文献则是传承传播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收集、整理、传承、研究潮汕各种文献,不仅是传承、发展、传播潮汕文化的重要实践,也是潮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潮学集成”特设“文献卷”,以展现潮学研究中文献研究的突出成果,总结回顾潮汕文献研究的历史发展,以为推动潮学研究的不断深化提供借鉴。
一、潮汕文献整理研究的优良传统
文献是研究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依据。重视文献收集整理、考证研究是中华文化悠久的传统,也是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早在南宋时,知州常祎就曾将有关潮州的文献汇编成集,名曰《古瀛集》。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曰:“《古瀛集》,帙三。凡著述之关于州,常侯祎命编为集。”a现存最早的潮汕诗集是清康熙年间潮州学者陈珏编纂的《古瀛诗苑》5卷,他选元、明、清三代潮州诗人92位,集诗2000余首;后在流传中有所缺失,今传清道光世馨堂刊本则仅存500余首。此后又有寓居于潮、时任潮州府学教授的顺德人冯奉初,选明宣德年间至清初学者薛侃、翁万达等20人之文,汇为《潮州耆旧集》37卷,于道光二十八年刊行,流传至今。民国年间也有几次对潮汕文献汇编刊印的活动。一是民国著名学者、文献学家温廷敬编印《潮州诗萃》50卷,收录唐朝至清朝的潮州诗人436人,诗篇6530首;二是著名学者翁东辉在1933年对潮汕先贤散文的汇编,他收集唐代赵德至清末郑国藩等潮籍学者142人的作品,汇为《潮州文概》10卷。早期对于潮汕乡邦文献的工作,主要是收集汇编,起到保存、传播文献的作用,整理的范围也局限于诗文总集的编纂。
进入20世纪后,饶宗颐先生是运用近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发掘乡邦文献的第一人。他对潮汕文献的发掘研究为潮学的建设和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典范。饶先生在乡邦文献的创造性贡献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网罗潮汕文献,为潮学研究奠基。早在1936年,他就继承其先君的遗志完成了综汇乡邦文献,令时人“叹为盛举”a的《潮州艺文志》。这是第一本全面记载潮汕自唐代到民国初年文化成就的地方目录专著。书中著录潮汕古籍一千余种;又引用大量资料介绍作者的身世、行事、学术思想和时代背景,所以这实际上也是一部潮汕先贤的传记总汇。《潮州艺文志》不仅记书,而且记人,故是为“考索潮汕人文演进轨迹之取资”b,堪称潮汕文献之眉目,潮学研究之门户。在撰成《潮州艺文志》的基础上,饶先生又广泛收集潮学材料,于1946年总纂《潮州志》15卷,230多万字,这是饶先生对潮汕地方文献的总结。饶纂《潮州志》,在历代府志的基础上,创新体例,通过实业志、交通志、地质志、社会志、侨况志等新篇目,综汇了近代潮汕的新文献开创了方志编纂的新体例,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其二,不断拓展乡邦文献的范围,开掘新史料。他搜集大批碑刻碑记,以考订韩山史事和广济桥的修建沿革。《韩山志自序》中记述他为采集山中的摩崖碑刻,“访遗老,搜残碣于废宇,揽奇迹于穷谷”。a他发掘历来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戏剧文本,研究1958年、1975年先后在潮汕出土的明代潮剧剧本《琵琶记》和《刘希必金钗记》等,以此来证明潮剧源远流长的历史。b他通过研究宗教文献,考察潮汕佛教历史和佛教人物,特别是从释道忞的《布水台集》中发掘出可供治晚明清初史事者参考的重要史料,同时对释道忞这位清朝著名潮籍禅师的生平和思想也有重要补充。c此外,他还通过整理收集古代乡贤的图像资料,撰成《潮州先贤像传》,形成图文并茂、形神交接的特殊效果,以达到乡邦人文教育的目的。
饶先生晚年还为推动利用侨批这种潮学新资料做出重要的贡献。从2000年起,他就在多次报告和讲话中阐述侨批的重要研究价值。2003年,他请人转达对侨批文献收集研究的具体指导意见,提出先以电子数据收集,再精选复印,以便及时研究,最后再分批出版的“三步走”整理方法。他还提出要重视建立编辑和研究机构,建立侨批馆,以便及时保存研究侨批文献。d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饶先生为侨批撰写了言真意切又实事求是的推荐书,以他的国际声誉助力侨批申遗成功,推动侨批研究走向世界。饶先生对侨批文献发掘、研究工作的倡导和支持,充分反映他与时俱进、不断求新的文献观念和学术思想。
其三,饶先生还在潮汕文献的研究上为潮学开路,供后学取法。他运用目录学、版本学,在文献研究中钩沉索隐,补正前说。除了在《潮州艺文志》中著录各种典籍的版本类型和优劣特点,考定作者、书名、卷数之外,他还特别注意纠正旧书目在记载涉潮文献时的错误。比如他利用《全唐文》《韩集举正》等资料,指出为韩愈编刊文集第一人是潮州赵德,订正许多目录不著录赵德所编《昌黎文录》的错误。他以精湛的校勘考证,利用文献为潮汕历史记载拾遗补阙,辨伪去讹。比如,辨证旧方志中有关韩山、金山、东山指称的错误;a梳理潮州韩祠的沿革变迁,订正旧府县志记载的错误。b饶先生说:“作为文献学者,对于史源认识须掌握确切材料,方不至于误解而导致不确之判断。地方史足为国史之辅车,由于记载较为翔实,又富有亲切感,大有助于史学,自未容忽视。”c他搜罗各种潮州旧志,集为《潮州志汇编》出版。他以史源学方法先后撰写《广东潮州旧志考》《清以前潮志纂修始末》《〈三阳志〉小考》《〈潮州志汇编〉序》等一系列论文,考证、整理潮汕方志的源流线索,特别是理清了潮志纂修的源头以及宋元旧志的情况,正本源流,祛疑订误,为潮学研究的深入扫清了障碍。
总言之,饶先生不仅以科学方法开辟了潮学文献研究的道路,而且以其丰硕成果和精湛的方法为后学做出典范。他的贡献将持久影响着潮学文献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周少川,1954年生,广东汕头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垣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大社科研究课题和古籍整理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成果曾多次获国家出版奖、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等。
陈广恩,1971年生,宁夏同心人。现为暨南大学教授、古籍所所长。长期从事元史研究及古籍整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0余部。兼任《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主编、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高校古委会委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编委会委员。曾获第九、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所谓“潮学”,主要以潮汕本地民众以及全球潮人的历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涵盖地理、方言、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乃牵涉面甚广的综合性学科。   从学术史立场着眼,“潮学集成”精心选择晚清以降国内外有关潮学的研究成果,分历史、方言、思想、民俗、文学、戏曲、美术、教育、文献、海外潮人等十个专题,各自单独成书。这既是一种知识积累,也是一种学术表彰,更是一种精神标杆。    《潮学集成·文献卷》除卷首导言外,共收录文章43篇,分为“序跋附录”“传世典籍与其他文献研究”“文献生产与整理研究方法”三辑,展现潮学研究中文献研究的突出成果,总结回顾潮汕文献研究的历史发展,以为推动潮学研究的不断深化提供借鉴。

显示全部目 录

导 言  周少川/1
序跋附录
《莲山家言》序  孙 銢/29
《古瀛诗苑》序  陈 珏/31
《潮州文概》自序  翁辉东/33
《潮州诗文萃》征乡先哲遗集启  温廷敬/35
《潮州艺文志》序例  饶宗颐/37
《潮州先正丛刊》序  郑国藩/42
《潮州志汇编》序  饶宗颐/44
《潮州先贤诗文集》序  辛大同/52
影印本《潮州耆旧集》勘版书后  林建翰/54
续辑《潮州文献丛刊》序  廖烈文/59
《潮汕文库》序  吴南生/61
传世典籍与其他文献研究
《永乐大典》“潮”字号残卷概说  陈香白/67
周恩来与《岭东民国日报》  陈汉初/79
宋代潮州刘昉《幼幼新书》在医史文献学上的贡献(节选)  张长民/88
潮州歌版刻二题  李国庆/100
清代苏州的潮州商人
 ——苏州清碑《潮州会馆记》释证及推论  蔡鸿生/108
翁万达著作考  朱仲玉/117
潮州歌册溯源  吴奎信/124
潮汕方言研究文献要目  林伦伦/139
元代潮州路金石文字辑目  马明达/152
潮汕旧存谱牒的文化价值  卢继定/173
潮汕近十年新编族谱  黄 挺/183
中国香港及国外出版之潮汕文化著作述略  邵仰东 林伦伦/200
潮剧剧目拾遗  黄光武/207
史料与视角
 ——岭东长老会中文档案之价值解析  胡卫清/223
明代潮调剧本的版本及其遗存  郑守治/248
唐伯元《醉经楼集》点校本前言  朱鸿林/260
华侨华人研究与地方文献利用
——以海外潮人及潮汕侨乡研究为例  李玉茹/277
民间文献与潮汕华侨史研究  舒习龙/299
契约华工文献《外国音书》  陈汉初/312
论潮汕石刻的文献特点与价值  江朝辉/319
碑铭文献对于宋元潮州研究的价值  陈占山/338
一部不朽的地方桥史文献
 ——读饶宗颐、张树人编著的《广济桥史料汇编》  吴二持/352
19世纪传教士斐姑娘与《汕头方言词典》的编纂  张 坚/360
文献生产与整理研究方法
潮州刻书述评  陈香白/383
浅谈潮汕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郑可因/393
潮汕文献数据库概述  林汉城/407
地方文献工作探索
 ——以潮汕文献为例  陈俊华 金文坚 马晓晖/414
清末民初时期潮汕报刊出版钩沉  阙本旭/424
近三十年来潮汕地区古籍出版述评  陈贤武/437
潮州歌册文献的收集和开发探讨  郑振鹏 郑喜胜/466
侨批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  张惠萍/474
论文化传承与《潮汕全书》的编纂  周少川/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