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位正育卓:位育中学校史研究 精装

分享到:

定价:¥328.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本印时间:2023年1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04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3080-3
  • 读者对象:海市位育中学师生校友,近现代上海教育史研究者
  • 主题词:位育中学校史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80年来,位育中学积淀了丰富厚实的人文内涵,从“生长创造”到“自主发展”,位正育卓。

上海市位育中学创建于1943年,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江南名校,校名中的“位育”二字取自《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80年来,学校积淀了丰富厚实的人文内涵,在上海教育史、城市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书作为这所历史名校建校80周年的献礼,广泛收集和整理各个时期的各类史料,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阶段和层面深入解读位育中学的校史;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现位育中学变迁的脉络。本书梳理和探讨位育中学80年的发展历程,解读办学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积极的社会意义。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亦群,祖籍山东昌邑,1968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位育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上海位育教育集团理事长。历任上海市园南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上海市中国中学校长、总支书记,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徐汇区拔尖人才、徐汇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领衔参与的4项市级党建课题分别获得2018、2019、2020、2022年上海市普教系统党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双新”背景下高中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中小学校二级党支部提升组织力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等多篇论文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与马学强教授等主编《位正育卓:位育中学校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马学强,祖籍浙江绍兴,1967年出生于嘉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城市史、区域史、教育史等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出入于中西之间:近代上海买办社会生活》《八百里瓯江》等。参与主编的有《千年龙华》《阅读思南公馆》《上海的城南旧事》《上海的城市之心》《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石库门珍贵文献选辑》等二十余种。近年来主持“百年名校•江南文脉”研究系列(商务印书馆已陆续出版十多种)。先后承担多项国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有多项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焦爽,祖籍江苏苏州,1973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为“上海市第四期名师后备攻坚计划人选”名校长基地学员。曾任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副校长、副书记、书记。现任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校长、书记,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校长。领衔研究的项目有《注重人文关怀的学校教育实践与研究》《构建优化整合型初中作业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四史教育为载体,构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等,分别在上海市级、徐汇区级等教学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先后获评徐汇区教育局骨干教师、局学科带头人,徐汇区园丁奖,徐汇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与王亦群校长、马学强教授等主编《位正育卓:位育中学校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目录: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上海市位育中学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江南名校,校名中的“位育”二字取自《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学校创建于1943年,首任校长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著名教育家李楚材先生。学校的办学内涵强调“道德与知识共同提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互补充,能力与身体同步增长,追求人的和谐发展的境界”。80年来,学校积淀了丰富厚实的人文内涵,其办学理念独特,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就斐然,在上海教育史、城市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校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书作为这所名校建校80周年的献礼,广泛收集和整理各个时期的各类史料,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阶段和层面深入解读位育中学的校史;此外,置于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近代以来上海城市变迁与文脉演进,从更开阔的视野去探讨。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现位育中学变迁的脉络。书稿在章节的设计上也颇具匠心,脉络清晰,一些内容的表述颇有故事情节,娓娓道来。

 

显示全部目 录

序一 陈佳洱  
序二 李伯虎  
第一章    位育中学创办“意义深且长”  
第一节    追溯:位育小学的历史
第二节    位育中学的诞生和那些校董  
第三节    李楚材和位育的那些名师  
第四节 位育在“苦难中的生长”  
第二章    声名鹊起  
第一节    位育新生:服务祖国与人民的需要  
第二节    从私立到公办:更名为上海市第五十一中学  
第三节    “五年一贯制”:教学改革的典范学校  
第四节 跻身全国教育先进行列  
第三章    困难与调整时期  
第一节    政治运动中的五十一中学  
第二节    “集体化”年代的共同记忆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
第四章    重振之路  
第一节    改革初期的新气象  
第二节    “八字”校风的确立  
第三节 恢复位育校名  
第五章    在改革中前行  
第一节    “生长创造”提升教育质量
第二节 “气节教育”塑造校园新风  
第三节 筹建新校区  
第六章 建设现代化一流名校  
第一节 成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第二节 自主发展与开放办学  
第三节 新时期的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  
第四节 独具个性的校园文化  
第七章 位育初级中学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创新发展与特色办学  
第二节 课程建设和卓有成效的办学  
第三节 复兴中路校园的变迁  
第四节 多彩的校园文化  
第八章 沪上名校竞风流  
第一节 “爱我国,爱我校,爱我先生,爱我同窗”  
第二节 位育情深:校友会的演变  
第三节  历年的校庆活动
附 录  
附录一  上海市位育中学历史沿革图  
附录二 大事记  
附录三 学校历任校长(负责人)、副校长名录  
附录四 学校历任中共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名录  
附录五 文献档案选摘  
附录六 部分校友简介  
附录七 图片目录索引  
附录八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在位育早期办学,从校长到教师都强调重视“科学教育”,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也成为位育办学的一大特色。对此,位育学生有切身体会。在一次采访中,曾有记者问位育1950届毕业生陈佳洱:“学校教育对你真正走上科学道路又是什么样的影响呢?”陈佳洱回答:“应该是决定性的影响。印象深的是我就读的上海位育中学,当时的校长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学校秉承了许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每年都举行科技节,展示学生的各种发明创造。比我高一班的同学用自制无线电发射台播音,我在家里也能收到,真是佩服。我和我的同学后来发起创办了名叫《创造》的刊物,发表自己的作品,翻译《大众科学》等外文刊物上的文章,自己印发。当时中学生自己办刊物的并不少见,但办科学类是独此一家。为此还有记者来采访我们,我写的文章《我们是怎样出版创造的》,还配发编者按,登载在当时的《大公报》上。”陈佳洱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也提到,他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是从位育中学开始的,“我们中学校长李楚材先生很重视数理教学,我的班主任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其他任课老师大都是复旦等大学的兼职教师。那时,我和几个同学成立了‘创造社’,自己动手做无线电收音机、扩音器等。记得中学毕业那一年,学校里做广播体操的扩音器就是我们‘创造社’自制的”。关于位育学生成立创造社,刊印《创造》,陈佳洱记忆犹新:“我在位育中学时学到了很多,还与同学王洪、马允寿、田长霖、强毓锟一起创办了创造社,办《创造》,当时很多学校的学生刊物是人文社会类的,我们是科学类刊物,很少的。收音机、扩容器,拆卸、改装……我们把一些实验与心得写出来发表。”陈佳洱、田长霖等后来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后来是北京大学校长,田长霖后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亦译柏克莱)分校校长。位育中学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科学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