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1辑)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

分享到:

定价:¥128.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本印时间:2022年06月
  • 开本:16页数:376页
  • ISBN:978-7-100-21145-1
  • 读者对象:教育学与近代史等专业师生、大学文化研究者
  • 主题词:天津大学校史文集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北洋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性质的公立大学,研究其历史对于了解近代中国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是一部探讨北洋大学历史的研究文集,重在挖掘北洋大学的相关史料,厘清问题,阐发论辩,对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北洋大学和近代中国大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有着较好的帮助。

《北洋大学与中国(第1辑)》一书以中国第一所现代性质的公立大学——北洋大学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北洋大学的成立、发展、教学等历史情况,北洋大学人物研究,以及北洋大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展开,其中既有史料的挖掘和史事的考订,挖掘和整理材料,更新认识,又有阐发论辩人事源流和关系。总体而言,本书具有较高的选题价值。首先,能丰富了学界目前对于北洋大学历史的认识;其次,北洋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公立大学性质的学校,研究其历史对于了解近代中国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学史明理,对于当下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杰,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近现代史专业,现任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所长。张世轶,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从事近代教育史等领域研究。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探讨北洋大学历史的研究文集。北洋大学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性质的公立大学,研究其历史对于了解近代中国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既梳理了北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历史,探讨了北洋大学相关人物及其影响,又涉及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本书重在挖掘北洋大学的相关史料,钩沉史事,考覆发微,对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的互动有着较好的帮助。

显示全部目 录

引言
中国第一所现代公立大学考辨 吴骁
盛宣怀档案中的北洋大学堂史料 曲振明
从丁家立的两封信看北洋大学创立时间和性质 张诚
北洋大学堂“监学官”考 王勇则
北洋大学抗战期间发展西北西南教育实录 王杰
北洋大学开中国矿冶学科之先河 何德骞
互济与超越:论盛宣怀办学与实业的关联 欧七斤
北洋大学初创之探骥——兼谈盛宣怀教育思想之端倪 张金声
盛宣怀与中葡广澳铁路合同——“葡商伯多禄”考略 金国平
北洋教习饶伯森在华事略 张世轶
北洋大学堂总办丁惟鲁 刘宗江
两度执掌北洋大学的蔡儒楷 曲振明
薛仙舟先生传略 唐越
家政教育先驱齐国樑 张金声
北洋大学教授雷祚雯生平事迹考补 李琦琳
北洋大学中的“洋教授”巴尔博事略 芦萱
傅兰雅与中国首批大学生留学美国 井振武
“是党的组织领导保住了中国第一所大学”——访何国模 何国模 赵晖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御侮图强,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也在全国各地开办了不少以“西文”、“西艺”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所谓“洋务学堂”。与教会学校的办学路径截然相反的是,由于洋务派最初对西方的教育制度所知甚少,只是要针对各项洋务事业的具体需要直接培养相应的各类专门人才,故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开办各种专门教育。然而,由于这些专门教育缺乏普通教育作为基础,因此,所有的洋务学堂均须从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开始“补课”,然后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施行专门教育。在实际的办理过程中,大多数洋务学堂的基本程度只是停留在中等专业教育层次,但也有少数水平较高者如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脱颖而出,突破了中等教育的范畴,初步地达到了相当于现代高等专科教育的办学层次。然而,由于洋务教育始终未能构筑起一套层次分明、界限清晰的学制体系,因此,即使是其中办学水平最高的少数佼佼者,也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大学。总之,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境内虽然已经有了少数几所现代大学,但均为外国教会所办,这些教会大学对于中国的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固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它们正式向中国政府立案之前,其存在本身即为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直到甲午战后不久,在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清政府才最终选择了借鉴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在自己的国土上自主创办了第一所官办的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