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辽金军制(增订本) 平装

分享到:

定价:¥85.00

  • 著者:189716 
  •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本印时间:2025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19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4614-9
  • 读者对象:专业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对宋辽金史、中国古代军事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 主题词:军事制度军事史中国辽金时代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辽金军制研究的拓荒之作

王曾瑜先生虽以宋史研究知名,但对辽金史也有综合深入的研究,《辽金军制》即是明证。由于辽金史史料单薄,研究水平一直低于宋史研究。王曾瑜先生破除樊篱,打通辽宋金,不仅仅依据《辽史》《金史》等基本史料,还广泛利用宋人文集史料,为辽金军制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框架,《辽金军制》便是这样一部拓荒之作。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辽宋金史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整理《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等,独著《尽忠报国——岳飞新传》《荒淫无道宋高宗》《宋朝兵制初探》《金朝军制》《辽金军制》《宋朝阶级结构》《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等,合著《宗泽李纲评传》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在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国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相继崛兴,又在后起政权的军事打击下走向衰亡。
辽金的兴亡与其军制建设的成败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本书中,王曾瑜先生从宋人记载中网罗大量珍贵的辽金史资料,按照现代军制学的理论,系统考察了辽金的军事机构、军区设置、军队编制、军事装备、军法和军政、后勤和军费等军事制度诸层面。
本书建构起了辽金军制的框架,推动了辽金史研究水平的提升。本次再版为增订本,内容和文字有所增补和修订。

显示全部目 录

增订本说明
辽朝军制稿
说明
第一章 辽朝中央和地方的军事指挥系统
第一节 中央军事指挥系统
第二节 地方军区
第三节 御帐亲军和禁军指挥系统
第二章 辽军的征集和编组
第一节 征兵和募兵
第二节 辽军的征集系统
第三节 辽军的编组状况
第四节 辽军兵力估计
第三章 辽军的若干制度和军法、军政
第一节 武官
第二节 军职
第三节 军士刺字
第四节 军礼、占卜和射鬼箭
第五节 符契
第六节 军法和军政
第四章 辽军的战术特点、装备和后勤
第一节 辽军的战术特点
第二节 辽军的装备
第三节 打草穀与后勤
金朝军制
自序
第一章 从中央辅政勃极烈制到元帅府和枢密院
第一节 中央辅政勃极烈制
第二节 都元帅府
第三节 枢密院和都督府
第四节 金世宗和金章宗时的枢密院与都元帅府
第二章 军区设置沿革
第一节 金初的军区设置
第二节 金太宗至金海陵王时军区设置沿革
第三节 金世宗和金章宗时大军区设置沿革
第四节 各路都总管府等机构
第五节 京都殿前都点检司等机构
第三章 金朝后期的军事机构和军区设置
第一节 枢密院、行枢密院和尚书省、行尚书省
第二节 行元帅府的滥设和元帅等的滥授
第三节 宣抚司等机构
第四节 诸王诸公封建
第四章 武装力量体制
第一节 正规军
第二节 非正规军
第五章 金军编制
第一节 猛安、谋克等六级编制及其演变
第二节 仿宋军编制
第六章 金军的多民族成分
第一节 金军多民族成分的扩大
第二节 乣军等之变乱
第七章 签军和募兵
第八章 金军的若干重要制度
第一节 军俸
第二节 拣选
第三节 武人入仕
第四节 武将之军职官和武散官
第五节 牌符
第九章 金军军事装备和骑兵的盛衰
第一节 女真骑兵的特点
第二节 马政和兵器制作
第三节 金朝骑兵的衰败
第四节 金军攻城战术和火药兵器
第十章 后勤和军费
第一节 后勤
第二节 军费和人民的负担
第十一章 军法和军政
后论
附录:金朝都元帅府和枢密院长贰年表
征引史料目录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金朝军制》后论
自中国战国、秦、汉时代的匈奴,到明代的东北女真,一些北方民族不断勃兴,凭借其武力,或雄踞漠北,或入主中原。但是,这些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哪一个亦未逃脱腐败和衰亡之厄运。东北女真族作为统治民族的金朝,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灭辽破宋,在很短时期内就建成东亚最强大的国家。然而立国仅百余年,又在新兴蒙古族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走向衰亡。
落后就要挨打,这大致可作为现代的一条军事规律。然而在古代,经济和文化先进的民族和国家,因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等原因,也可能挨打。金朝女真族初兴之时,不仅落后于宋朝的汉族,也落后于辽朝的契丹族。但是,正因为女真族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倒反而成就其武功。《金史》卷四四《兵志》说:

金兴,用兵如神,战胜攻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原其成功之速,俗本鸷劲,人多沉雄,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加之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劳其筋骨,以能寒暑,征发调遣,事同一家。是故将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齐,一旦奋起,变弱为强,以寡制众,用是道也。

落后困苦的生活条件,反而造就了女真骑兵的刻苦耐劳、坚忍不拔和骁勇敢战,刺激其俘获子女玉帛的贪欲和斗志。金朝作为一个落后的“新造之邦”,反而没有“礼仪之邦”繁琐的军制和腐朽的政治,却有简单而有效的军事指挥和军事编制,整肃的军政,严酷的军法。金军在对辽军与宋军的作战中,居于压倒性的优势,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而其军制建设的成功,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金朝军制带有若干原始社会的烙印,在进行灭辽破宋战争之际,金朝军制已逐渐由简入繁,并且吸收和参用了辽朝与宋朝的军制,形成了具有本朝特色的各项具体制度。
金朝军制不可能是一项孤立的制度,它是时代的产物。金朝军制受本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也对本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说,宋朝军制往往贯串以文制武的原则,偏重于对内防范,甚至宁愿以牺牲军事效能为代价,那么,金朝军制却偏重于对外侵略和作战,以维护和提高军事效能为目的,也根本不存在以文制武的因素。
大致自金熙宗始,金朝开始大力加强文治。其军制大致固定以后,也趋向繁琐。金朝加强文治的步伐,是与女真人汉化的进程相平行的,也是与女真人逐渐抛弃尚武旧俗,金朝军制趋向繁琐,军政和军纪逐渐败坏相平行的。金朝女真人的汉化程度高于辽朝契丹人,而金朝武运由盛转衰的时限也比辽朝短促。上述情况,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金朝政治、经济对军事的影响,整个政治制度对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军制的影响。
当然,金朝在一定程度上的崇尚文治,与宋朝的崇文抑武、以文制武,仍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金朝的武人,特别是女真武人,始终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据有最大的优势和比重。金朝最高的行政宰执官,大多可随时改任军职,统兵出战。金朝军制在整个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相当突出的。金朝统治者对武备始终十分重视。总的说来,金朝仍是以武立国。
元世祖曾将所谓“金以儒亡”之说询问僚属,张德辉说:“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这是很中肯的评论。
金朝季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军制繁琐,军政衰败,军纪纵弛,“将帅携离,兵士骄惰”,“军士欲代其偏裨,偏裨欲代其主将,即群起而偾之,无复忌惮”。“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在丧师蹙土的危难形势下,皇帝对文臣武将们猜忌益甚,转而宠任近侍,“近侍权太重,将相大臣不敢与之相抗”,“方面之柄虽委将帅,又差一奉御在军中,号监战。每临机制变,多为所牵制,辄遇敌先奔,故其军多丧败”。以武立国的金朝,最后终于在蒙古和宋的夹攻中灭亡。
金朝军制是中国军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当女真人初兴之时,其简单而有效的军制,从军制学的角度看,是有其成功之处的,也显然比当时的辽、宋军制优胜。但是,金朝军力的由盛转衰,金朝军制的由简入繁,恰好又是一个落后民族跃升为统治民族,而为被征服、被统治民族的先进文明所征服的一个重要的消极面。在某种意义上说,女真人的汉化即是腐化,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级授职制又在其腐化中起了重大作用。
金朝主要亡于蒙古,但元朝的军制建设,其不少具体的制度,却又很明显地受到金朝军制的影响,有其因袭和仿效的成分。
(摘自《辽金军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25年8月版,第356—3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