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超验与经验之间: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 精装

分享到:

定价:¥78.00

  • 著者:188499 
  • 出版时间:2025年07月本印时间:2025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22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5010-8
  • 读者对象:对美学有兴趣的普通大众及美学领域研究学者等
  • 主题词: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Saint1225-1274)美学思想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在超验与经验之间,探寻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精微

1.阿奎那是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巨著《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使其成为中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巨擘,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以及后来的笛卡尔、洛克、康德、黑格尔等人共同成为西方哲学星空中耀眼的天罡北斗。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广泛涉及神学、哲学、法律、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的显学。但是相对于其神学、哲学、法律、伦理学等来说,关于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研究较为薄弱,国内学术界尤其如此,而本书是一部弥补上述学术缺憾的力作,对阿奎那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深入的论述。
2.阿奎那没有美学和艺术专著,且在他的所有著作中都没有设专章或专节论述美学和艺术,他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散见于他的神学著作中,本书从细碎的文献中梳理本体、形式和经验的美学线索,再从隐秘的关联中寻索隐喻、象征和创造的艺术经验,力图超越文化的差异和信仰的羁绊,从“神学的论题”中发掘更具普遍性的可能意义。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张志庆,男,博士。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院长,澳门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澳门大学南国人文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学术专委会主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访学。开设媒介、文化与社会,全球化与传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等课程;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多项。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从美的本体论、形式论、经验论三个层面全面阐述了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将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放在中世纪美学思想的大框架中,放在美学发展的历史中加以考察,从西方思想发展,西方美学发展和基督教神学危机、现代社会危机三个角度论述阿奎那美学思想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概述阿奎那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影响他思想的主要因素,说明阿奎那著作的总体情况;论述阿奎那的神学思想、哲学思想及其来源;分析中外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现状,论证其对中世纪美学的总结和深化,强调其对后世美学的深远影响。

显示全部目 录

序一 / 曾繁仁
序二  / 杨慧林
序三 / 赵  林
前言
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的意义、现状与本书架构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托马斯•阿奎那思想体系的形成与概观
第一节 从“哑牛”到“天使博士”
第二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
第三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的神学立场与哲学根源
第二节 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第四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艺术观
第一节 艺术与制作
第二节 艺术与自然
第三节 释经与释文
第四节 隐喻与象征
第五章 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对中世纪美学思想的总结与深化
第二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在近代美学中的体现
第三节 20 世纪“新托马斯主义”和 20 世纪神学美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托马斯•阿奎那生卒年表
附录二 托马斯•阿奎那著作中译本出版年表
附录三 译名对照表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欧洲中世纪的思想、文化不仅具有上承下传的历史地位,其自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中世纪的思想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标志性时期:教父时代和经院哲学时期。托马斯·阿奎那作为公认的经院哲学的代表,既是神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也是对整个西方思想、文化发展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阿奎那的思想影响之所以不局限于神学界,在于他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阿奎那思想体系的突出特征是试图在信仰与理性、超验与经验之间建立一致性。他在神学基础上改造了柏拉图具有超验性的理念论,全面运用了亚里士多德更具思辨性、经验性的形式质料学说,寻求超验的经验存在,启示的理性证明。因而他更加关注上帝与人的关系,把信仰视为美德,把美德视为向善的道德生活。阿奎那把神学哲学化、伦理化了。在阿奎那哲学化的神学中,信仰是第一位的,而理性、经验是不可或缺的。阿奎那开创的理性辩护主义自阿奎那以后一直持续发展,也是 20 世纪许多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的共同立场。
阿奎那的美学思想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是中世纪美学思想的总结和深化。阿奎那将传统的、中世纪的美学思想统一起来,纳入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之中,并使它们在这个体系中得到更加充分的阐释。这种阐释与阿奎那试图在信仰与理性、超验与经验之间建立一致性的努力是相同的。因此,阿奎那的美学思想表现出超验性与经验性的统一。美是超验的,超验的美就是善。在本体论上,美善同一。正因为美善同一,所以美的超验性不能也不需要论证,正如善的超验性。上帝是善(本身),是美(本身)。但超验的美必须显现自身,成为可见的、可感的,因而具有经验性。其逻辑依据是,善,作为在,必传达自身,否则,在,不存在;在,作为传达者,必被传达,否则,传达者自身不在。其美学依据是,单纯美的超验性是没有生命力的,必须经由可见的形象显现出来,也就是说,必须让人能够感受得到。
因此,在认识论上,美善不同。从主体角度讲,善涉及欲求,美使人愉悦。对美的认知不涉及欲求,不是生理快感,而是使人愉悦的、超功利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实现,却是以知识为基础、与理性相关联的内在感受。在西方美学史上,阿奎那较早地从美的愉悦性、超功利性出发精确而充分地论述了美与善的区别。这在由于基督教及其神学占统治地位而更多强调美善同一的中世纪是难能可贵的,对后世美学发展则具有标志性、启发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