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龚鹏程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之作。
自文宣制礼作乐,礼与乐,便伴随了中国人三千余年,也由此衍生了中国传统文化诸支流。中国人讲究礼乐相成,修身明志。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形塑性情之重器。然近代经西方文明之“洗礼”,礼尚有存,乐已不显。何谓中国古典音乐?如果只知宫商角徵羽,恐怕仍是太浅。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龚鹏程教授,将中国之乐一一道来,细细捋清,喁喁相告。望读者诸君,知乐存乐,知古存古,知礼存礼,复耀传统之光。
定价:¥148.00
龚鹏程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之作。
自文宣制礼作乐,礼与乐,便伴随了中国人三千余年,也由此衍生了中国传统文化诸支流。中国人讲究礼乐相成,修身明志。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形塑性情之重器。然近代经西方文明之“洗礼”,礼尚有存,乐已不显。何谓中国古典音乐?如果只知宫商角徵羽,恐怕仍是太浅。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龚鹏程教授,将中国之乐一一道来,细细捋清,喁喁相告。望读者诸君,知乐存乐,知古存古,知礼存礼,复耀传统之光。
《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舜乐《箫韶》,孔圣知味,溯之古音,乃见雍和。经西学东渐,中国古典音乐已渐散佚。谱在音缺,器存韵亡。无怪乎作者要发问:堂堂自立于寰宇之间,我们还有什么路可走?中国文化大家龚鹏程,以中西比较之法、礼失求野之姿,搜绎、探寻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理论、手法、技艺、谱记、应用与文化,尤重音乐实践。琴、舞、器、文、剧、曲均所涉猎,以期还原古乐演奏,激发民族情感,挖掘、传播、复兴中国古典音乐。
琴,在现代,提倡者无不强调它的幽人性格,遗世独立、高冷孤绝。这种性格,论者或与君子之德结合起来说,或说仙家高士,或比附枯禅。演奏时则以独奏为之。
这可说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对古琴的基本认识,甚或是唯一认识,也是我们现代的古琴传统。
以《琴曲集成》等大型古琴谱集来看。其中,《理性元雅》《诚一堂》《德音堂》这些琴谱名,显示了儒家宗旨;《步虚仙》《太古遗音》《太音希声》《松风阁》之类,则有仙趣;《三教同声》这样的名称,更表明了它还常有佛教气味。而佛教的琴曲琴谱,如《枯木禅琴谱》中的《独鹤与飞》《云水吟》《那罗法曲》《枯木吟》《莲社引》之类,大家也是熟悉的。
这是琴谱名称及内容上就可以明白的。理论方面,近来大家最喜欢援引的是明代徐上瀛《溪山琴况》,以二十四品论琴,曰: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许多人把这二十四况当成琴的通则去阐释,大谈特谈。
殊不知它强调“地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也,而指上之清尤为最”,要让人从琴音中感到“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涛,幽然谷应,始知弦上有此一种清况,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矣”,讲的其实是仙家之琴,因为它原本就收录在《大还阁琴谱》中。大还者,还丹也。
因是仙家论艺,故曰:“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之场;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翛翛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之,斯之谓淡。舍艳而相遇于淡者,世之高人韵士也。而淡固未易言也,祛邪而存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不着意于淡而淡之妙自臻。……吾调之以淡,合乎古人,不必谐于众也。每山居深静,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绝去炎嚣,虚徐其韵,所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淡况)又说琴的古,可使“一室之中,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
由此等言论及文献看,即可知我们现代继承的,其实是一种深受仙家与佛徒气味濡染的琴学。在此中,虽然也讲儒家琴德,但雅人深致,亦自以离俗为高,不觉与释道相近矣!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