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国学集刊(第7辑) 国学集刊

分享到:

定价:¥68.00

  •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本印时间:2022年07月
  • 开本:16页数:200页
  • ISBN:978-7-100-21223-6
  • 读者对象:大专院校文史专业师生及文史爱好者
  • 主题词:国学文集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国学集刊旨在汇集国学研究的重要思想与成果,普及弘扬传统文化与学术。本书为第8辑,主要作者有杜维明、牟钟鉴、景海峰等,全书内容丰富,论述严谨深刻,不仅能让读者了解业界动态及研究成果,也能在学术研究思路上获益匪浅。

国学集刊缘起汤一介先生倡导,由深圳大学国学研究院主持编选,旨在汇集国学研究的重要思想与成果,普及弘扬传统文化与学术。本书为第8辑,主要作者有杜维明、牟钟鉴、景海峰等,包含综合板块、“汤一介学术研究”专题和“现代新儒学研究”专题,该书的结构设计以及各板块文章数量和内容安排较为科学合理,作者多为学界大家,所撰文章亦多为业界前沿研究动态及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之作,不仅能让读者了解业界动态及研究成果,也能在学术研究思路上获益匪浅。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景海峰,现任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国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通讯研究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广东儒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和儒学的研究。著有《熊十力》《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国学集刊缘起汤一介先生倡导,由深圳大学国学研究院主持编选,旨在汇集国学研究的重要思想与成果,普及弘扬传统文化与学术。本书为第7辑,在延续前几辑的主旨基础上,精选了成中英、高宣扬、洪汉鼎、景海峰等学术名家的文章,分析了中国经典诠释学的问题,如《聚焦中国诠释学问题》《儒家经典诠释学的建构》等;对理学相关典籍进行了考证,如《王阳明〈传习录〉的编刻过程略述》《明末〈李氏说书〉的真伪问题》;探讨了“酒”的哲学意义,如《论酒的精神——从中国思想出发》《良知的迷醉——以〈孟子〉中“酒”为中心的讨论》;还收录了对过程哲学领域著名教授柯布的访谈。全书内容丰富,论述严谨深刻,对传承和发展中国经典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显示全部目 录

•经典诠释学研究•
哲学与历史的融合——本体诠释学的本体诠释与中国解释学的历史诠释  成中英
诠释创新中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间的张力  高宣扬
聚焦中国诠释学问题  洪汉鼎
儒家经典诠释学的建构  景海峰
“异议”的再议——近世东亚的“理学”与“气学”  林月惠
阳明心学对孟子的继承与发展——以《答聂文蔚》为中心  欧阳祯人
王阳明《传习录》的编刻过程略述  黎业明
明末《李氏说书》的真伪问题  佐藤錬太郎
•酒哲学论坛•
论酒的精神——从中国思想出发  贡华南
周公训诫:“无彝酒”与“德将无醉”——经学诠释下《酒诰》对酒的使用控制与德性规定  余治平
良知的迷醉——以《孟子》中“酒”为中心的讨论  郭美华
论得“意”忘“酒”  朱承
•专访•
过程哲学与后现代发展——对柯布教授的访谈  李大华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1986年、1987年我与汤一介先生对诠释学的概念以及如何去建立中国诠释学产生了几点分歧。在概念上,我发现汤一介先生一直用解释学字样,我提出用诠释学一词代替解释学一词,但汤先生似乎不在意二者的差别。这是我与汤先生之间的第一点不同。
我看过他写的中国解释学文章,也与他讨论过,理解他想从古代历史上找到不同的诠释模型。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第一种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叫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第三种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叫作实际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而我在本体诠释学方面却探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中国诠释学是不是基本上可归纳并定性为本体诠释学;二是本体诠释学要面对诠释学的所谓哲学问题,涉及根源性的考察与终极目标的考察,而不是说只是找寻中国人怎样解释或诠释文本的问题,而是要面对哲学的考察。这是我和汤先生之间的第二点不同。
我们之间还有第三点不同。我是在本体诠释学层面上把中国诠释学的基础建立在周易或易经本体学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层次以及不同方面的实际诠释及其应用面的延伸与发展,可名之为“用与行”以对应本与体之知。透过中国传统关于宇宙天地、自然人生、人格心性、道德理性、实用智慧,以及真、善、美、和、神(圣)这些基本价值性的考虑来显示多姿多彩的诠释成果。显然我要探讨的是诠释这一个知解的活动如何可能,这是中国文化与哲学中诠释形而上的基础问题或曰本体论的基础问题,不是个别的诠释方式或诠释的表达方式。这是我和汤先生的第三点不同。
这三个不同并不妨碍我和汤先生的大同之处。我谈本体诠释学有明确对象,汤先生所诉求的也是历史的事实,两者平行且都属于中国人对知识与价值的两个层次——哲学的与历史的,可说为中国诠释传统和现代西方的诠释传统的区别。我提出本体诠释学是有针对性的,一方面针对海德格尔或伽达默尔具有形上哲学基础的诠释学理论,一方面针对中国传统隐而未发的本体学的思考,涵摄于传统历史、文学与思想文献之中。针对两者,本体诠释学要在理论上回答人是什么存在、内涵为何,人与宇宙天地的关系为何以及人与他者及世界之间的关系为何。这自然涉及我说的形上学、本体论、知识论、伦理道德学及政治哲学等基本认知。对我而言,西方面临人与上帝(包含环境生态)的对立,现象学与存有论的对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立。中国的本体哲学不管如何诠释都必须认识到它重视的各项合一,如天人合一、主客合一、内外合一、体用合一与知行合一等。汤先生还提出了情景合一,特别能够体现中国美学的功能。这些合一显然为西方哲学中面临的对立提供了一个出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也显示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一种相互补充。这个基于不同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关照或背景是值得重视的,因为它开辟了一个根源性与世界性的哲学与文化的认知与探讨,同时也体现并指向了一个认知与探索的方法。有此理解,本体诠释学导向了历史经验的反思,而可以呈现不同领域的知解方式与语言表达形式。这是我和汤先生之间的一个大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