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译入与译出——谢天振学术论文暨序跋选 精装季愚文库

分享到:

定价:¥70.00

  • 著者:183253 
  •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本印时间:2020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24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178-5
  • 读者对象:外语学习爱好者,翻译文学研究者
  • 主题词:文学翻译研究
  • 人气:118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祝贺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
从译介学视角思考中西文化交流。


本书收集了谢天振教授的部分学术论文和著译作中的序言和后记(跋),包括具序言性质的前言,反映了谢天振教授多年来的学术轨迹和学术主张。


丛书简介:
为庆祝上海外国语大学七十华诞,上外携手商务印书馆合力打造“季愚文库”,讲述上外故事,守望上外文脉。“季愚文库”系统整理上外老一辈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系统回顾上外历史文脉,有力传承上外文化经典,科学引领上外未来发展,必将成为上外的宝贵财富,也将是上外的“最好纪念”。
    “季愚文库”是对上外学人的肯定, 更是上外文脉在外语界、学术界、文化界的全新名片,为上外的学术道统建设、“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也为上外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注入了强大动力。上外人将继续跟随先师前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助力中国学术出版的集群化、品牌化和现代化,为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显示全部序言

总 序
七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这却是上外学人扎根中国大地、凝心聚力、不断续写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新篇章的七十年。七秩沧桑,砥砺文脉,书香翰墨,时代风华。为庆祝上外七十华诞,上外携手商务印书馆合力打造“季愚文库”,讲述上外故事,守望上外文脉。“季愚文库”系统整理上外老一辈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系统回顾上外历史文脉,有力传承上外文化经典,科学引领上外未来发展,必将成为上外的宝贵财富,也将是上外的“最好纪念”。
孔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人民教育家王季愚先生于1964年出任上海外国语学院院长,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以坚苦卓绝、攻坚克难的精神和毅力,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在《外国语》杂志1981年第5期上发表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被称为新时期外语教育的“出师表”,对上外未来发展仍具指导意义。王季愚先生一生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她的高尚情操始终指引着上外人不断思索:“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哪里?我们向哪里去?我们应该做什么?”
七十载筚路蓝缕,矢志创新。上外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从年代中期迅速发展为多语种的上海外国语学院;从外语单科性的上海外国语学院,到改革开放后率先建设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引领,文、教、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上海外国语大学;从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到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上外的每一次转型都体现着上外人自我革新、勇于探索的孜孜追求。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不断做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外语院校应“何去何从”?秉承上外“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红色基因,今日上外对此做出了有力回答, 诚如校党委书记姜锋同志所言:“要有一种能用明天的答案来回应今天问题的前瞻、勇气、担当和本能。”因此,上外确立了“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致力于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国际化卓越人才,这与王季愚先生“外语院校应建设成多语种、多学科、多专业的大学”的高瞻远瞩可谓一脉相承。
历沧桑七十载,期继往而开来。“季愚文库”是对上外学人的肯定, 更是上外文脉在外语界、学术界、文化界的全新名片,为上外的学术道统建设、“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也为上外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注入了强大动力。上外人将继续跟随先师前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助力中国学术出版的集群化、品牌化和现代化,为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年10 月
编辑说明
1.本文库所收著作和译作横跨七十载,其语言习惯有较明显的时代印痕,且著译者自有其文字风格,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文库所收译作涉及的外文文献底本亦多有散佚,据译作初版本着力修订。
2.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等)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 若同一专名在同书、同文内译法不一,则加以统一。如确系笔误、排印舛误、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3.数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在不损害原义的情况下,从现行规范校订。
4.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残缺者,据所缺字数以“□”表示。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谢天振,1944年生,浙江萧山人,历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讲席教授”暨兼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MTI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学术顾问暨翻译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译协理事兼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兼任《中国比较文学》主编,《东方翻译》执行主编,以及《中国翻译》、《翻译季刊》、《翻译学报》、《广译》等学术杂志编委或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译介学》、《翻译研究新视野》、《译介学导论》、《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个人论文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超越文本 超越翻译》、《海上译谭》、《海上杂谈》,以及译著《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译入与译出——谢天振学术论文暨序跋选》共分文化外译探索、卅载回眸、十年一瞥三部分,收录了谢天振教授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文学文化外译的论文,30余年来为自己的著译作所写的序跋文章,以及作者为“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每年编选的一本年度“翻译文学卷”所作前言的汇总。

显示全部目 录

自序1
文化外译探索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9
历史的启示
——从中西翻译史看当前的文化外译问题25
川味《茶馆》与文化外译39
换个视角看翻译
——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谈起47
网络时代文学翻译的命运57
翻译巨变与翻译的重新定位与定义
——从2015年国际翻译日主题谈起67
如何向世界告知中华文化
——答辽宁日报记者问79
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问题与反思
——谢天振教授访谈录86
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与思考104
卅载回眸
《狄更斯传》前言125
《普希金散文选》译序12s
《普希金散文选》译后记135
“当代名家小说译丛”总序138
《南美洲方式》译序142
《比较文学引论》译者前言148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业强版)前言152
《译介学》后记156
《译介学》(增订版)代自序159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前言171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后记181
《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版)后记184
《翻译研究新视野》(福建版)自序191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后记197
《译介学导论》(第一版)后记200
《译介学导论》(第二版)后记205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前言209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第二版)后记220
“翻译专业必读书系”总序224
《中西翻译简史》前言227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复旦版)代序236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复旦版)后记244
《海上译谭》前言248
《隐身与现身》引言251
《隐身与现身》后记256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总序260
《超越文本 超越翻译》前言268
《外国文学译介研究》绪论278
《海上杂谈》自序294
十年一瞥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 年中国最佳翻译文学》序303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2 年翻译文学》序313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3 年翻译文学》序322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4 年翻译文学》序334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5 年翻译文学》序344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6 年翻译文学》序355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7 年翻译文学》序361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 年翻译文学》序373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9 年翻译文学》序386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10 年翻译文学》序399
《2011中国年度翻译文学》序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