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探寻禁忌美食的环球之旅,揭示文化、法律以及禁忌背后的深层动机
相关推荐:
高泰若是安东尼·布尔丹美食报道派的代表人物,他把读者当作伙伴,带领他们进行了一场反叛的美食冒险……在这位美食冒险家的背后,隐藏着一位真正的政策专家。
——《华盛顿邮报》
本书不适合那些胆小怕事的人阅读,但对于那些把自己想象成冒险家的人来说,本书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如果他们敢于走出扶手椅的话。
——《书单》(Booklist)
高泰若的书出人意料地有趣,写得也很好,比杰弗里·施泰因加滕(Jeffrey Steingarten)的《无所不吃的男人》和安东尼·布尔丹的《厨师之旅》要好得多……高泰若真正的目的是研究社会禁令的性质,虽然他本能地倾向于自由主义,但他也考虑到了政府的担忧,他承认,政府为确保我们吃上合理安全的食物而做出的努力大多受到了不公正的诽谤。
——《印度时报》
无论你如何看待高泰若对禁果的胃口,他都是一位犀利的作家。他的最新游记《魔鬼的野餐》是一场精湛的表演,以持续一年的九道大餐的形式展现了禁令的社会史。
——《南华早报》
这本书作为美食调查著作,非常接近安东尼·布尔丹的风格,而作为非虚构写作,又散发着亨特·S.汤普森的刚左风(Gonzo journalism),也就是说,作者常常成为叙事的中心,这正是很多旅行作家会努力避免的。由于主题本身的离经叛道意味,也许高泰若的刚左风恰好强化了叙事效果,同时减轻了相关思考和质疑的沉重感。
——罗新
※一本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游记,一段令人垂涎的旅程,寻找欧洲、亚洲和美洲的禁果,洞悉罪恶与欲望的核心。作者品尝了世界上最受追捧的(通常是非法的)美食,探索这些非法食物的神秘性,以揭示我们食用的植物和食物这样基本的东西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诋毁和妖魔化。
※一个简单的真理:禁止某样东西,它就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昂贵、更令人垂涎。为什么在实行葡萄酒和烈酒专卖的挪威,家酿烈酒和烈酒走私盛行?为什么禁酒令在美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把罂粟籽饼干、口香糖和色情小说带到严格执行禁令的新加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提供医药级海洛因的瑞士街头更安全?美国针对古柯发起的毒品战争实际上造成了对古柯的垄断和可口可乐的畅销?本书作者以禁忌美食为线索,探究了文化、法律以及禁忌背后的深层动机,探讨了国家与社会应该在何种程度上限制个体在饮食选择方面的自主权,提出了解决毒品问题的更适合的方式。
※自由是一种幻觉。北美严禁以下活动(在美国的一些州,处罚最高可达无期徒刑):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大麻或烟草;带几盎司正宗的农庄卡芒贝尔奶酪通过海关;出售或饮用真正的苦艾酒;用一杯罂粟茶或古柯茶缓解头痛。这些禁令中的每一项,都诞生于仇外心理或道德恐慌的气氛中,让我们能够一睹社会恐惧的东西:来自外国的污染、不受约束的享乐主义、对职业道德的破坏。
※咖啡因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四种饮品(咖啡、热巧、可乐和茶)所共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第一种席卷欧洲的兴奋剂,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种让你能按需购买更多注意力和专注力的产品。然而,欧洲国家除荷兰外都考虑过禁止咖啡。德国的腓特烈大帝最初禁止臣民喝咖啡,但他最终让政府垄断了咖啡的销售,并靠征税发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