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定价:¥86.00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此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17卷第1期(总第43期),本期聚焦“生成式AI城市”。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时空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技术方法正经历深刻变革。AI技术不仅为解析城市生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规划实践与教学范式的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本期探索AI技术影响城市空间生成、治理模式、专业教育及实施落地的路径,同时关注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风险与未来挑战。
本期共包括13篇学术文章和1篇书评。学术文章主体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AI大模型引发的城市规划设计范式重构,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城市空间形态——未来城市的流形方法”“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技术路径与案例研究”等四篇文章;二是AI驱动的规划教育模式革新,包括“AIGC工具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以“城乡规划技术与信息”课程为例”等两篇文章;三是专业规则与数智技术的融合实践,包括“基于生成式算法探讨城市土地细分策略对街网形态的影响”“基于人群数字画像的中心区就业人群时空行为网络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等四篇文章。此外,本期学术文章还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健康城市等方面揭示城市空间本体对象的复杂性,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功能区乡镇细化”“北京市国企存量用地更新历程和模式梳理及统筹更新探索”等三篇文章。
本期“书评”栏目中,杨宇振在“空间生产理论前传——列斐伏尔的《都市革命》释读”中重释了列斐伏尔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批判,强调都市革命对重构城市社会关系的理论意义,也为AI时代空间生产研究提供哲学思辨基础。
本期研究表明,AI技术正推动城市规划从“经验驱动”向“数据-知识协同驱动”跃迁,必须警惕技术工具化倾向。未来需深化三方面探索:其一,构建“领域知识+AI模型”的混合智能范式,增强规划大模型的可解释性与决策可靠性;其二,完善“技术应用-制度创新-伦理约束”协同机制,平衡效率与公平、创新与风险;其三,推动跨学科理论融合,以复杂系统思维重构城市认知框架,回应AI时代城市作为“生命体”的生成逻辑。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