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是我馆编辑出版的大型文学期刊,也是我国近现代以来最著名和影响最为深远的小说杂志。历任主编为王蕴章、恽铁樵、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叶圣陶。1932年停刊。
《小说月报》以“迻译名作、缀述旧闻、灌输新理、增进常识为宗旨”,以著、译小说为主,其他有诗歌、散文、戏剧、文艺理论等。第一任主编王蕴章,是个旧文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比较密切,因此早期的原创作品多刊登“鸳鸯蝴蝶派”的言情、通俗小说。翻译作品则主要刊载林纾所译的小说。
第二任主编恽铁樵,在编辑方针和稿件取舍等方面都和前任有所不同,他主张刊登现实主义小说。他还善于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1913年4月,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署名周卓)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恽铁樵把它安排在首页并写了评语加以赞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我馆刊物《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受到严峻挑战,销量受到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势,我馆决定对《小说月报》进行改革,请茅盾出任主编,对该刊进行全面革新。茅盾接编《小说月报》后,多选用当时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员的小说、诗歌、翻译作品等,他自己也写了许多提倡新文学的文章。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深受文学界和读者的欢迎,印数骤然上升。后来茅盾因为著文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一场纠纷,便辞去主编职,由郑振铎接任。
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前后将近九年,其间他曾去欧洲游学离开两年,由叶圣陶代为主编。他俩主编期间,继续坚持茅盾的编辑方针,发表了不少新文学作家的作品。老舍在英国留学期间写的《老张的哲学》、茅盾的第一部小说《幻灭》、巴金的处女作《灭亡》、丁玲的《梦珂》等,都发表在他们主编的《小说月报》上。茅盾曾回忆说:“可以说,‘五四’以来的老一代著名作家,都与《小说月报》有过密切的关系,《小说月报》记录了我们老一代文学家艰辛跋涉的足迹,也成为老一代文学家在那黑暗的年代里吮吸滋养的园地。”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商务被日军飞机炸毁,被迫停业,《小说月报》随之停刊,以后再也没能够复刊。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