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钩沉

在我馆工作过的9位大学校长
2014-08-01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357

    

 

    高梦旦(1870-1936),名凤谦,字梦旦,福建长乐人。少时不登科场,不入仕途,好实用之学。1901年被浙江大学堂聘为总教习,次年率留学生赴日,并任留日学生监督。1903年冬回国,恰逢商务正办编译所,遂应邀入馆,旋被聘为编译所国文部部长,主持编写了《最新国文教科书》《辞源》等重要图书,为商务选定了不少切合社会需要的好选题,被张元济倚为左右手。1918年升任编译所长。
    1909年春,由夏敬观推荐,高梦旦兼任了复旦学堂监督(即校长)。2005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前夕,校史室征集到了一张1909年的复旦毕业文凭,证书签发者正是监督高凤谦。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江苏武进人。他20岁中秀才,后入南菁书院和致用精舍两书院学习,奠定了深厚的古文及新学基础。1903年应蔡元培之聘,到沪担任“爱国学社”教员。同年进商务从事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前后长达十年之久。他在编辑教科书的同时,发起并主持开办了商务小学师范讲习所,还主持了尚公小学、商业补习学校、工人夜校等。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蒋应蔡之邀,任教育部秘书长。后出任江苏教育厅厅长等职。
    1925年7月,蒋维乔出任南京东南大学校长,两年后离任。后去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历任该校中文系主任、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等职达二十年之久。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0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1925年进商务工作,任史地部部长,主持翻译《大英百科全书》,主编《百科小丛书》。1927年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次年该所建成后旋任所长。
    1936年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蒋梦麟(1886—1964),字兆贤,浙江余姚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8年赴美留学,191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上海,进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蒋梦麟进馆后,向张元济提出了编译高等学术书籍的建议,得到张的赞同。一年后他离开商务,主编《新教育》杂志。“五四”运动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因不满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采取镇压态度离京赴杭州,蔡委托三十三岁的蒋梦麟代表他到北大主持校务。蔡返回北大后,蒋任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1923年蔡辞北大校长职,蒋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他出任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193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直到1938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他与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同任该校校务委员会常委。1948年他担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一年后去了台湾。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史学家、教育家。1912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同年被公费资送赴美留学,在美国攻读史学和政治学。1916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同时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部主任。1924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
   何炳松在商务最初主持百科全书的编译工作,不久受聘为史地部主任兼国文部主任。1928年升任编译所副所长。1929年王云五离开商务后,他继任编译所所长。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商务蒙难,在极其艰难的时候,他积极参与了善后处理工作及复业。1935年他离开商务,出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一直到1946年因病逝世。

    
    周鲠生(1889—1971),湖南长沙人。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政治经济,获硕士学位。后到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1921年,周鲠生从法国回国,进商务印书馆工作,任法制经济部部长。翌年应蔡元培之聘,担任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1929年他应聘到武汉大学任教,任法律系主任。在武汉大学执教期间,他除了授课外,致力于国际法和外交史的研究,出版了《国际法大纲》等一批专著,为我国的国际法研究奠定了基础。1939年他赴美讲学,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1945年回国,担任武汉大学校长。解放后他历任武汉大学校长、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祖籍浙江归安,生于四川垫江。1904年考取秀才。1908年东渡日本学习应用化学。
    1911年底,任鸿隽回到上海。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他任总统府秘书,为孙中山草拟文稿。南北和议告成后,他对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极为不满,便赴美留学。1918年回国,1922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任理化部部长。
1923年,任鸿隽去南京,任国立东南大学副校长。1935年出任四川大学校长。解放后,他致力于中国科学社的事业,对推动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经农(1887-1951),祖籍江苏宝山县,生于浙江浦江。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同年底回国,参与筹办中国公学。1916年赴美留学,先后入华盛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学士及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在北京大学讲授教育学。
    1923年,朱经农应王云五之邀进商务印书馆工作,任哲学教育部部长。后转任国文部部长,主要负责新学制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还担任《教育大辞书》的主编。
    1928年,他受蔡元培之邀前往南京,先后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和教育部常务次长。1931年受聘为山东齐鲁大学校长。1943年至重庆,任中央大学教育长。1946年到上海,继王云五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同时兼光华大学校长。解放前夕,他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联合国文教会议,会议结束时上海解放,他留居美国。

    
    郭秉文(1879-1969),字鸿声,江苏江浦人。清末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4年回国,进商务印书馆工作,负责编译《英汉双解韦氏大学字典》。
    1919年,郭秉文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并负责筹备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任东南大学校长。1925年被段祺瑞执政府免去校长职,旋应美国芝加哥大学之聘赴美。1931年回国,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国际贸易局局长,1941年任财政部常务次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联合国救济总署副署长。1947年退休留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