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书评

  •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陈平《对联写作技巧》创作历程见闻录

    作者:张谨洲刊发媒体:梅州日报刊发时间:2024-11-08
    《对联写作技巧》(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于2023年2月出版的《三白文选》一书勒口“作者简介”说:“陈平,广东梅州人,笔名三白山翁。”陈平现为梅州市楹联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他的新作《对联写作技巧》由商务印书馆于2024年10月出版发行。我对陈平撰写这部书的全过程有所了...
  • 打造巨兽:战争与税收如何催生现代欧洲?

    作者:张正萍刊发媒体:新京报书评周刊刊发时间:2024-09-23
    《权力的支柱》(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战争缔造国家,国家发动战争。”查尔斯·蒂利如斯断言。此语表明发动战争(war making)与国家缔造(state making)之间的关联性。这一联系即便不是约翰·布鲁尔《权力的支柱》的议题,也是该著讨论1688-1783年英国崛起的重要背景...
  • 视而不见的小而美

    作者:杨河源刊发媒体:文汇报刊发时间:2024-09-22
    《苔藓森林》(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1973年,经济学家舒马赫写出《小的是美好的》一书。在舒马赫看来,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应珍惜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将健康、美好与持久作为土地管理的主要目标。为了达成这仨目标,就得在巨无霸机器大生产和以简单工具求个体饱足之间,走出一条适应生态学规律...
  • 法律规范之链:纯粹法概念与效力的逻辑整合——评《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作者:台雨森刊发媒体:法治日报•法治周末刊发时间:2024-09-19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商务印书馆2013年出版)     纯粹法学的创立者、著名奥地利裔法学家汉斯·凯尔森在《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一书切中肯綮地界分了法与正义、法与自然,并运用纯粹的分析方法对“法是何者”进行讨论,为实证科学奠定了基础。尔后,凯尔森进一步证立了法律效力,...
  • 从“照着讲”到“接着讲”:传媒时代的文学与图像

    作者:司新丽刊发媒体:中华读书报刊发时间:2024-09-18
    《文学图像论》(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     80多年前,冯友兰在他的《新理学》中提出,哲学研究有“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区别,在《三松堂自序》中他又解释道:哲学史研究重在说明前人是怎么说的,哲学创作则是强调自己是怎么想的,此即为“照着讲”和“接着讲...
  • 艺术在冒险之外

    作者:唐克扬刊发媒体:北京青年报刊发时间:2024-09-13
    《艺术是一场冒险》(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在曾焱的新书里你其实找不出太多“冒险”这两个字的气味。她因为工作的关系,常有机会目击那些最令人激动的艺术现场,她笔下的异国旅途却是异常平静的,无法有太多意外。抑或是她的专业训练让她变得节制、温和,但熟悉她的人也许会同意,这...
  • 经由中国的“所思”看待欧洲的“未思”——一位法国汉学家从文化多元共生观出发对中西...

    作者:吴攸刊发媒体:北京日报刊发时间:2024-09-13
    《多元与对话:弗朗索瓦·于连与中国》(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研究是中西思想与文化相遇的重要场域。20世纪西方文论对中国问题的阐释主要有三大范式,即作为“异国情调”的中国问题、成为“东方主义”的中国问题、谋求“多元共生”的...
  • 激切凌厉 今古立宗 ——读孙郁新著《鲁迅与国学》

    作者:张洪刊发媒体:光明日报刊发时间:2024-09-12
    《鲁迅与国学》(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治鲁迅学研究三十余年的孙郁教授最近出版了其新著《鲁迅与国学》,书中以十五个专章考察了于新知国故间“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鲁迅。孙郁在“写作缘起”中提到:“大约二十年前,《光明日报》的一位朋友找到我,想谈谈鲁迅与国学...
  • 普及训诂知识 传承中华文化

    作者:徐林祥刊发媒体:中国教育报 刊发时间:2024-09-05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商务印书馆2023年8月出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和文化精髓。这些思想智慧和文化精髓,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古代文献传承下来的。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
  • 从实验哲学四重证据法到因果研究

    作者:吴小安刊发媒体: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时间:2024-09-04
    《直觉与理由:实验语言哲学的批判性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从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开始,哲学经历了一场根本性转向,其焦点从追求绝对真理转变为批判性地审视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认知可能性。康德通过引入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区分,挑战了传统哲学的认知极限,为现代哲...
  • 古树轮写大历史

    作者:杨河源刊发媒体:中华读书报刊发时间:2024-09-04
    《年轮里的世界史》(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我极其有限的行踪当中,所见古树,无论是华北的古柏、古槐,华中的古樟、古榆,华南的古榕、古荔,近水的古柳、古杉,摩云的古松、古桦,无一不美。   要是早生二十年,我就能足不出村,周览古木的。听先父屡言,仅村后密林,枝柯交叠,蹑登一树...
  • 暮年已至:大师的晚期作品为何更纯粹、更自我

    作者:刘丽荣刊发媒体:澎湃新闻刊发时间:2024-09-02
    《大师的晚期作品》(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步入垂暮之年的米开朗琪罗是孤独的。荣光散尽,身体衰朽,面对波澜壮阔的人间悲苦,等待着死亡的救赎。他用白色的大理石创作《隆达尼尼圣母哀子》,希望把它作为自己墓碑的哀悼之柱。他在一生中多次创作这一主题,矗立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圣母哀...
  • 与蓝琪教授一起走过的中亚历史文化之旅——《中亚五国史研究》编辑手记

    作者:程景楠 刊发媒体:中华读书报刊发时间:2024-08-28
    《中亚五国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继六卷本的《中亚史》之后,五卷本的《中亚五国史研究》的付梓,标志着本人历时四十多年的中亚史研究完成了。如果将储备各种知识的二十多年的学习阶段也算在内的话,那么本人一生只做了梳理中亚地区历史这一件事。”(语出蓝琪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