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书评

  • 听到“诗的声音”

    作者:了小朱刊发媒体:中华读书报刊发时间:2024-01-31
    《诗的九重门:如何进入诗歌的心灵世界》(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在观察诗歌的角度方面,赫斯菲尔德有着广阔的视野,范围从公元前7世纪的女诗人萨福到当代的格吕克,从日本平安时代的小野小町到中国唐朝的王维和李白,从美国的惠特曼到狄金森,再到史蒂文斯,从英国的布莱克到雪莱,再到爱尔兰的...
  • 可亲可爱的“闲人”“老王”

    作者:西杨庄刊发媒体:甘孜日报刊发时间:2024-01-24
    《尴尬风流》(商务印书馆2018年出版)     《尴尬风流》主人公“老王”是一个居家“闲人”,他既是一个精神上、思想上的智者,同时又是一个生活上、人情世故上的弱智,与“老王”有关的300个生活小故事,涉及的是生活大舞台,作家王蒙以白描的方式纵横挥洒,通过&ldqu...
  • “新资本主义史”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作者:〔德〕于尔根•科卡刊发媒体:北京日报刊发时间:2024-01-19
    〔德〕
  • 别开生面的文学鉴赏

    作者:李昕刊发媒体:中华读书报刊发时间:2024-01-17
    《现代小说化读》(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现代小说化读》是鼎公的一部新著,也是一部奇特之书。     看书名,这本书应该归入文学鉴赏一类,但是以我几十年从事编辑工作的阅读经验,从来没有见过鉴赏类的图书采用这样写法。没有喋喋不休理论探讨,没有洋洋洒洒的赏析文字,甚至没有随处可...
  • 为读者打开自然博物的纸上世界

    作者:路艳霞刊发媒体:北京日报刊发时间:2024-01-17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新年伊始,商务印书馆“自然文库”集中推出一批引进版经典自然文学作品,引起各方关注。十年过去了,商务印书馆的“自然文库”丛书和“自然感悟”丛书如同两翼,打造引进版经典和本土原创精品,让自然...
  • 行动者和沉思者的双重人生

    作者:高轶旸刊发媒体:上海书评刊发时间:2024-01-17
    《为诗辩护》(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放逐诗人,把诗人驱赶出治理良好的城邦,因为“诗人的创作是和心灵的低贱部分打交道的”,诗人“像所有其他的摹仿者一样,和真实隔着两层”。在柏拉图看来,诗歌通过挑动情感,制造出一种在实际生活中通往这些情感...
  • 梳理世界艺术史是伟大之事

    作者:姜浩峰刊发媒体:新民周刊刊发时间:2024-01-15
    《绝对的资产阶级:1848至1851年法国的艺术家与政治》(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1848年革命之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短暂历史,与米勒、杜米埃、德拉克洛瓦和波德莱尔等人的创作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T. J.克拉克的成名之作《绝对的资产阶级:1848至1851年法国的艺术家与政治》一...
  • 刹那即永恒

    作者:熊姣刊发媒体:中华读书报刊发时间:2024-01-13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当我们意识到生命世界的复杂性,意识到所谓科学的“真理”只是暂时正确的理论,等着新的观察和实验数据以及相应的理论来将其推翻时,现代人是否必然陷入虚无主义? 细读美国生物学家哈斯凯尔的三部曲《看不见的森林》《树木...
  • “慢观察”自然的魅力

    作者:张瑜  何安安刊发媒体:新京报刊发时间:2024-01-12
    张瑜 生态摄影师、科学绘图师, 现就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编辑部。     ●致敬词     生活在城市之中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访问”大自然?《那些动物教我的事》讲述了作者和鸭子、松鼠、螳螂、刺猬这四种动物相识相知的故事。因为童年一次与小动物们的亲...
  • 就近“访问”大自然

    作者:张小鱼刊发媒体:科普时报刊发时间:2024-01-05
    《深时之美》插图——猛犸象艺术想象图   《那些动物教我的事:一位自然观察者的博物学札记》插图   《了不起的中国科技——嫦娥探月回来了》插图     生活在喧嚣的都市,自然观察者张瑜放松身心的方式有点“另类”。他自称是“热爱自然的疯子&rdqu...
  • 实现技制共治新格局 构建人机命运共同体

    作者:胡元聪刊发媒体:法治日报•法治周末刊发时间:2024-01-04
    《算法社会:技术、权力和知识》(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王延川教授、粟鹏飞博士的译著《算法社会:技术、权力和知识》主要由荷兰学者马克·舒伦伯格和里克·彼得斯编撰,共有16名作者参与了写作。     著作从技术、权力和知识三个理论维度解读公共管理、刑事司法和城市治理三...
  • 孙笑侠谈近现代中国法科知识人

    作者:孙笑侠 丁雄飞刊发媒体:上海书评刊发时间:2023-12-31
    孙笑侠(章静绘)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法律文明的继受进步史,也是法科知识人的悲欣交织史。曾任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现为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的孙笑侠教授的新著《法科知识人》,从中国百年法科中遴选出早期六十位典型人物,作为历史样本展开考证或评论。这批法学人物是中国...
  • “秋瑾”很小,“二十世纪中国”很大

    作者:杨早刊发媒体:北京青年报刊发时间:2023-12-18
    服部繁子画的秋瑾像     1908年2月25日,生前的弟子、好友在杭州凤林寺为秋瑾开追悼大会。这次追悼会距秋瑾在绍兴就义,只有七个月。亲友们将她的坟迁到西湖之畔西泠桥侧,再开追悼会以表纪念。在秋瑾墓长达70多年的十次迁移中,这是第二次迁墓。十个月后,朝廷便下令平墓。     当天追悼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