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发布
9月8日,商务印书馆2025年9月双十佳图书正式发布。《“枫桥经验”史料整理与研究丛书》《论英格兰共和国:英格兰王国的政府或政体形式》《伏尔泰与启蒙之战,1750-1770》《政治哲学导论》《美学:批判哲学中的问题》《像法律人那样推理》《法律科学导论》《为自然法辩护》《浙江方言常用字典》《游国恩文章学讲义》入选学术类十大好书;《国史大纲(简体字版)》《老子导读及译注(新订本)》《易经导读及译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心身问题:心灵是物质的吗?》《批判性思维:如何教授与养成》《八卦男:胡佛、麦卡锡、科恩与影射政治》《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蔡元培论红楼梦》入选大众类十大好书。商务印书馆编辑齐群、赵子琰、朱艺先、陈文聪以直播的形式与读者分享9月好书。
“学术出版重镇”推出多种学术力作
历史类学术图书方面,《“枫桥经验”史料整理与研究丛书》由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编撰,系统梳理“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数字化、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青少年帮教等多方面档案史料,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详实一手资料,极具参考价值。《伏尔泰与启蒙之战,1750-1770》关注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领军人物,在1750-1770年间积极与反对者思想交锋。本书生动展现启蒙哲人争取思想自由、批判旧秩序的策略竞争,揭示启蒙运动赢得文化权威、引领时代变革的过程,为研究启蒙运动思想传播提供新视角。
哲学社会学类学术图书方面,《政治哲学导论》全面阐释政治哲学。作为实践哲学分支,政治哲学关注政治价值、制度和理想。本书探讨不同时代政治价值多样性、政治制度保障价值方式,剖析乌托邦理论表达的政治理想,帮助读者构建政治哲学思维。美学致力于探讨美与艺术本质、审美经验。《美学:批判哲学中的问题》一书从批判哲学视角,梳理美学理论观点与争议,推动美学研究在反思中前行,助力读者理解美的内涵。
政法类学术图书方面,《论英格兰共和国:英格兰王国的政府或政体形式》聚焦英国共和时期。17世纪中叶英国动荡变革,在此背景下英格兰共和国诞生。本书详述其从建立到覆灭全过程,剖析克伦威尔领导下,共和国在复杂局势中艰难前行及最终失败的原因,揭示共和体制演变逻辑,助力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研究。《像法律人那样推理》剖析法律推理思维与方法,通过案例和理论,介绍运用法律规则、原则及解释技巧进行推理,对法律专业学生和从业者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法律科学导论》介绍法律科学基本概念、原理与体系架构,阐述法律本质、起源及与社会关系,介绍各法律组成部分,本书可为深入法律学习打基础。《为自然法辩护》针对自然法理论质疑,梳理核心观点,论证其与道德、法律的内在联系,本书对法律哲学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语言学文学类学术图书方面,商务印书馆本月还推出方言研究成果《浙江方言常用字典》。浙江方言丰富,承载深厚历史文化。该字典以11个地级市及建德市方言为代表,收录550个方言用字,包含字形、读音、释义等内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游国恩文章学讲义》汇集游国恩先生大学授课讲义,以古文研究为中心,融合文学史、文学批评与作文技巧,对古代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有启发作用。
多种经典作品丰富大众文化生活
今年恰逢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其代表作《国史大纲》出版85周年。《国史大纲》诞生于抗战最艰难的岁月,这部通史巨著以纲举目张之体,系统论述了上自远古、下至20世纪初叶的中国历史进程,对历代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风习、文化思想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刻揭示,清晰阐明了中国时代变化的特征、一脉相承的传统、多元宽容的文明以及治乱盛衰的缘由。《国史大纲》首版出版85年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推出简体横排版,正是希望让更多读者得以亲近这部意在凝聚民族心魂、提振文化自信的著作,使钱穆先生所守护的民族精神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陈鼓应先生关于《老子》和《易经》的两部作品本月与读者见面。《老子导读及译注(新订本)》对《老子》精准译注,导读部分深入解读《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核心思想的内涵,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与当代价值。《易经导读及译注》以严谨态度译注《易经》卦象、爻辞,梳理成书背景与思想体系,阐释辩证思维,打破传统解读晦涩感。两种图书适合《老子》和《易经》入门读者阅读。蔡元培是20世纪红学流派“索隐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路,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蔡元培论红楼梦》一书系统搜辑蔡元培与红学相关专著、日记、书信、简历、书序、演说词等资料,附编辑录张元济、胡适、鲁迅等人的相关书信、书序及论文,从各个方面反映蔡元培红学研究在当时的传播和影响。整理者苗怀明还撰文论述蔡元培红学研究的始末、治学特点及学术地位,以助读者从百年红学的总体视角思考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的得失。
“交界译丛”新近推出《心身问题:心灵是物质的吗?》《批判性思维:如何教授与养成》《星系:过去、现在与未来》《道德革命的结构》等力作。《心身问题:心灵是物质的吗?》讨论心灵与身体的关系,本书介绍并分析了哲学家对心身问题的多种看法,如二元论、物理主义理论、反唯物主义等;还介绍了相关科学理论,如全局工作空间理论、整合信息理论等。最终,作者着重介绍了以罗素为代表的中立一元论作为心身问题的解决方案,主张心灵和物质由更基本的中立要素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见。《批判性思维:如何教授与养成》系统介绍批判性思维谱系、组成、教授与评估及未来发展,兼具思想性与实用性。
“社会思想丛书”推出《八卦男:胡佛、麦卡锡、科恩与影射政治》《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等作品。《八卦男:胡佛、麦卡锡、科恩与影射政治》以三位政治人物为核心,巧妙地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政治在“八卦”的维度上联系起来,探究所谓“美国男性标杆”和一系列性别话语如何成为白人男性政客追求权力的武器,又如何使操盘者落入自己掘出的陷阱。如同一部比虚构讽刺剧更具黑色幽默的写实版《纸牌屋》。《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是一部全面展示安东尼奥·葛兰西生平的传记。通过引用丰富材料勾勒葛兰西的革命人生。
此外,本月推出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描述欧洲从前工业到工业化时代转型的过程,揭示了伴随这个过程所发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国内与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大转变。本书指出了自由市场的缺陷,预言其社会后果与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对当代中国与世界有启发意义。梅汝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聚焦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历程。基于一手史料,还原审判日本战犯过程,探讨其在国际法、国际秩序等方面的意义,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本书收入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理价值。
2025年9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
学术类:
1. 《“枫桥经验”史料整理与研究丛书》
2.《论英格兰共和国:英格兰王国的政府或政体形式》
3.《伏尔泰与启蒙之战,1750-1770》
4.《政治哲学导论》
5.《美学:批判哲学中的问题》
6.《像法律人那样推理》
7.《法律科学导论》
8.《为自然法辩护》
9.《浙江方言常用字典》
10.《游国恩文章学讲义》
大众类:
1.《国史大纲》(简体字版)
2.《老子导读及译注》(新订本)
3.《易经导读及译注》
4.《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5.《心身问题:心灵是物质的吗?》
6.《批判性思维:如何教授与养成》
7.《八卦男:胡佛、麦卡锡、科恩与影射政治》
8.《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
9.《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0.《蔡元培论红楼梦》
2025年9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
学术类
1.《“枫桥经验”史料整理与研究丛书》

《“枫桥经验”史料整理与研究丛书》由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编撰,系统梳理“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数字化、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青少年帮教等多方面档案史料,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详实一手资料,极具参考价值。
2.《论英格兰共和国:英格兰王国的政府或政体形式》

一幅对16世纪英格兰政治和法律体制的完整素描
《论英格兰共和国》一书共三卷。第一卷一般性地论述了国家的形式与本质,并具体论述了英格兰国家的形式及构成。第二卷主要论述议会的权威以及在英格兰包括议会在内的若干种法院的诉讼与审判程序。第三卷则讨论了一些特殊的诉讼制度,例如英格兰的上诉制度、不采用陪审制审判的星室法院、监护法院以及教会法院等。作者本人称本书“几乎完整地描述了我们国家的政制形式,尤其是在它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那些方面”。
本书成书于16世纪,且为多份手稿校勘编辑而成,本书采用的剑桥大学出版社版增加了导论、致读者和附录,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完整且精炼的内容。
3.《伏尔泰与启蒙之战,1750-1770》

启蒙运动研究的一次重要创新
立体呈现“哲人”与“反哲人”的激烈竞逐
以伏尔泰的“战斗”透视启蒙运动的复杂性
本书聚焦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哲人与其反对者的思想斗争,揭示启蒙运动如何通过策略性竞争赢得文化权威并引领时代变革。本书以伏尔泰为核心,展现启蒙哲人通过塑造公众形象、贬斥对手以争夺舆论,借助权贵保护推动思想传播,并积极争取年轻一代投身启蒙事业。这些实践不仅巩固了启蒙哲人的社会地位,更将批判、公开辩论与公众参与转化为变革力量,最终催生了一场深刻的“精神革命”。本书通过解析启蒙运动的竞争策略,回答了启蒙何以从思想交锋发展为席卷欧洲的社会运动,并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思想根基。
4.《政治哲学导论》

一本囊括政治哲学重要议题的入门佳作
《政治哲学导论》系当代政治哲学家约翰·西蒙斯的代表性著作。本书用六章讨论了政治社会与政治哲学的国家合法性与政治义务、社会正义、民主和国际政治哲学问题。作者围绕着这些重大问题上的主要哲学立场和理论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在结合著名哲学家的论证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数个主要议题为主线,兼及古今重要学者对诸议题讨论的学说史考察的政治哲学导论性著作并不少见,尽管如此,本书在同类著作中依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在主题、人物、著作的选取上,展现出西蒙斯所服膺的英美分析进路政治哲学传统。本书文字流畅,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是一本难得的政治哲学入门和研究的必备书目。
5.《美学:批判哲学中的问题》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作序推荐
《美学:批评哲学中的问题》是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比厄斯利针对传统美学遭受分析哲学解构的困境,将美学重新定义为批评哲学,即关于艺术批评的哲学美学,由此捍卫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学科的地位,并引领了美学方法论的转向,推动了西方分析美学的发展。然而,比厄斯利的分析美学并非只关心语言分析而远离经验本身,而是以融贯古今、兼容并蓄的美学精神,将当代的哲学分析方法和古老的审美理论传统相结合,发展出了20世纪自杜威以来很有影响力的审美理论,由此致力于捍卫文学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地位。时至今日,比厄斯利对传统美学和艺术批评活动中各种造成混乱的概念、术语、理论和定义所做的语义区分、澄清和重构,仍然具有高度的学术借鉴意义。
6.《像法律人那样推理》

《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的姊妹篇,法律推理的独家秘籍
本书由法律新形式主义的代表弗里德里克·肖尔于37年间发表的14篇论文汇编而成。这些论文通过法律推理的诸多方面来讨论“什么是法律推理”,或者说“法律推理究竟有何特点”这一问题,并兼及对“法律的特征与本质”的理解。简言之,作者认为法律推理具有依规则推理的特征和权威论证的色彩,而这源于法律的“法律性”,或者说“形式性”、“一般性”和“规则性”。但这只会使得法律推理具有推定的而非绝对的排他性。作者试图证明,法律形式主义并不是一个在法律学说史上的遗迹,而同样在当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7.《法律科学导论》
与霍菲尔德齐名的美国分析法学代表人物集大成之作
本书是科库雷克法理论和法哲学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向一般读者系统介绍了法律科学的基础知识,还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法律概念、法律关系、法律渊源、法律分析及法律方法等方面的核心思想。科库雷克主张对法律基础概念进行严格定义和细致分类,强调对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的原子化分解,从而推动了基本法律概念的精准化和明晰化,深化了霍菲尔德的权利理论体系和权利分析框架,为现代法学中的所有权理论和财产权谱系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书在美国法理学界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成为美国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
8.《为自然法辩护》
一部为复活托马斯哲学学派传统的新自然法理论进行辩护的极具有代表性和极有力的著作
本书收录了罗伯特·P.乔治关于自然法法理学、自然法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等领域的经典论文,是继菲尼斯《自然法与自然权利》之后,为复活托马斯哲学传统的新自然法理论进行辩护的极具有代表性和极有力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议题,针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新自然法理论的各项批评做出了回应,再次为基于共同善的新自然法政治和法律学说进行澄清和辩护。第二部分为道德和政治问题,针对现实世界中充满道德争议的社会问题,从自然法的立场进行阐释和剖析。第三部分为论战性文章,以论辩性的方式参与学界论争,针对流行的政治自由主义、自然主义道德观和自由主义社会道德观进行批判。
9.《浙江方言常用字典》
原来浙江方言的这些字这样写
《浙江方言常用字典》以杭州等11个地级市和建德市为单位,以市政府所在地方言为代表(建德以梅城方言为准),收录杭州等11个地级市以及建德市(旧严州府)12个地区方言中使用的550个方言用字。每个字条包含字形、普通话音、12地方言音(“方言注音”和国际音标)、释义、举例、考释说明等几个部分。除字典正文外,还包括凡例、义类索引、拼音索引、笔画索引、附录(《浙江方言常用字典》的编写、浙江方言注音方案的研制、方言代表点音系和注音方案)、参考文献等内容。
《浙江方言常用字典》是一部以省为单位的方言字典,它的定位为地区型、常用性、普及性。地区型是指涵盖全省主要方言、面向全省方言使用者;常用性是指目前先从主要方言着手,先收录最基本、最常用的方言字,先解决主要问题和普遍性问题;普及性是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收字、字形、注音以及编排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它立足学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较大的市场需求。
10.《游国恩文章学讲义》

复临名家讲课之现场,领略古代文章之情韵
《游国恩文章学讲义》汇集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游国恩先生在大学授课的几种自编讲义,这些课程都以古文研究为中心,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实际的作文技巧联系起来。讲义既采用现代学术研究的视角,也有传统学术的烙印,对当今古代文学专业研究者和业余爱好者都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大众类
1.《国史大纲》(简体字版)

探寻国史真谛,召唤民族之魂
一部影响了几代国人的中国通史不朽之作
首度推出简体横排版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一位学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部《国史大纲》,以此传递他对这片土地的信念,以此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致敬。
在这部通史巨著中,钱穆先生以纲举目张之体论述了上自远古、下至20世纪初叶的中国历史进程,对历代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风习、文化思想及其相互影响均有深刻揭示,以此阐明中国时代变化之特征、一脉相承之传统、多元宽容之文明、治乱盛衰之缘由。
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的温情、洞见和睿识赋予了这部通史经久不衰、超越时代的生命力。这部书已经成为国人了解国史的经典之作。
2.《老子导读及译注》(新订本)

品味自然之义,探究东方智慧
学术大师陈鼓应带你零基础读《老子》
《老子》一书是古代哲学的代表著作,五千余言字句简质而理蕴幽深。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由字句入手,解析老子哲学道法自然、尚柔贵谦、守雌无为等思想之下蕴含的和平主义与民本思想,揭示儒与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两端,相反相成、同源异流的复杂关系。
3.《易经导读及译注》

解码象数奥秘,领略《易经》哲思
学术大师陈鼓应带你零基础读《易经》
《易经导读及译注》是陈鼓应先生新近撰写的《易经》普及读本。本书有三大特点,其一,重视卦象和《易经》原文的阐释,语言简明直白;其二,导读梳理了《易经》全书架构;其三,点评部分阐发《易经》的思想,结合生活实际,并逐条分析从《易经》到《老子》哲学的发展脉络。本书非常适合对《易经》和道家思想有兴趣的初学者作为入门读物。
4.《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读《大转型》,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常常要面临来自人或自然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在这些重大挑战交汇的关节点上,人类社会存在多种可能的走向。”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众多思想家的思考,他们试图探寻这场全人类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努力寻找逃离困境、走向光明的道路。卡尔•波兰尼就是这众多思想家之一,凝聚其深刻洞见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随即被誉为20世纪该领域极具创造性的代表作品,并经受时间考验,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启发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学术议程。
《大转型》一书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型,揭示了伴随这个过程所发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国内与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大转变。波兰尼不仅精当指出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内在缺陷,还准确预言了这种“市场经济”对人、自然、生产组织的严重破坏及其悲剧性的社会后果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对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仍极具启发与参考。
5.《心身问题:心灵是物质的吗?》

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新思考人类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打破常识误区,重构对 “自我”的认知,再度追问“我是谁”
为什么当我们想要喝水时手就会去拿起水杯?为什么过度的悲伤会导致人心脏疼痛?从笛卡尔将心灵和身体截然二分开始,心身问题便成了一个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
心身问题即讨论心灵与身体关系的哲学问题,如心理现象会导致什么样的生理变化、生理变化又如何影响心理状态。本书介绍并分析了哲学家对心身问题的多种看法,如二元论、物理主义理论、反唯物主义等;还介绍了相关科学理论,如全局工作空间理论、整合信息理论等。最终,作者着重介绍了以罗素为代表的中立一元论作为心身问题的解决方案,主张心灵和物质由更基本的中立要素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见。
6.《批判性思维:如何教授与养成》
批判性思维:现代人的必备技能
厘清批判性思维的方方面面,指引教育方向
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常识是18岁前积累的偏见”?为什么同样的事实会引发截然相反的结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批判性思维不再是选修课,而是每个人的“防身术”,我们要如何学会它?
本书作者乔纳森·哈伯从哲学、心理学与科学视角,追溯批判性思维的起源与定义,剖析其核心要素,包括结构化思维、语言技能、背景知识和信息素养,以及必要的智力特征。通过方法论解析和案例分析,证明批判性思维可被系统教授、训练与评估,为教育者、学生及思考者提供实用指南。
7.《八卦男:胡佛、麦卡锡、科恩与影射政治》
重回冷战时期风起云涌的美国政坛,深挖八卦文化、性别话语与麦卡锡主义的隐秘关联
且看三位名噪一时的“真男人”如何挥舞名为男性气质的双刃剑,浮沉于硝烟弥漫的名利场
在貌似沉郁严峻的历史中,难登大雅之堂的“八卦”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社会的飞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使信息成为一种危险的权力?八卦的制造与传播对“八卦中人”是机遇还是陷阱?
埃德加·胡佛、约瑟夫·麦卡锡和罗伊·科恩,俱是20世纪中叶美国的政坛风云人物,出身各异,却肩负一项共同的“使命”:努力成为无可指摘的“美国男性标杆”,借此获取并巩固有形与无形的种种权力。冷战大背景下,乘着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东风,他们借助性别、身份、国家安全等一系列话语,有意无意地操控着名为“八卦”的武器,登顶或坠落于波谲云诡的名利场中……
8.《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
从撒丁岛乡野到铁窗下的书桌,深描意共创始人、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生命历程
褪去“著名陌生人”的历史面纱,重新发现“脱离尘世”的殉道者在尘世的生活
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经由《狱中札记》等著作所传达的创造性理论至今仍澎湃着超越时地的学术活力。然而,在种种神圣化塑造之后,他的真实生平却常为人所忽略或误解。
从撒丁岛乡野到铁窗下的书桌,于政治的涡旋中艰难平衡,直至在重获自由之际猝然离世,葛兰西几乎从未摆脱身心痛苦的折磨。他在对命运的反抗中度过一生,就连生活本身也已成为一种反抗。彼时,他飞扬的思想起始于对现实的反思,却始终未能摆脱现实的重力。这部传记正是试图还原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葛兰西。在作者让-伊夫·弗雷迪内的笔锋之下,葛兰西独特的人生轨迹,与他的思想历程一样,饱含着超越时代的复杂与幽深。
9.《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东京审判亲历者梅汝璈大法官遗著(未完成稿)再版
再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来自同盟国11个国家的法官在日本东京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清算战争罪行的审判。东京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活动,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这次审判,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现代国际法若干重要原则的确立、维护战后世界和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已故梅汝璈先生的遗著(未完成稿),概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东京审判的历史实践所确立和发展的战争罪行原则。全书共完成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及其管辖权,在本章中,作者对“破坏和平罪”确立的法理基础作了详细说明;第二章重点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宪章及组织机构作了阐述,在此一章,梅先生对当时法官的“席位之争”作了回顾;第三章主要围绕日本主要战犯的逮捕和起诉展开;第四章则论述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讯程序。
作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先生撰写的这部著作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历史、结构、机制、理论等多方面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材料丰富,分析深入,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理价值。
10.《蔡元培论红楼梦》
索隐派代表学者的红学大全
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在20世纪初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也代表着不同学术理路的分野。以蔡元培和胡适为代表分别形成了“索隐派”和“考据派”两种解读路线。虽然备受诟病,但以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一文为代表的索隐方法,有着中国文学阐释传统的深远渊源,成为红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也是研究者绕不过去的存在。
遗憾的是,人们对蔡元培红学的认识,往往仅限于《石头记索隐》一文。本书是红学专家苗怀明教授精心搜集整理蔡元培先生所有相关资料的汇编,使大家对蔡元培先生的红学贡献有着更为完整全面的了解,对索隐派也能有更客观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