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快讯 | 2025年11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发布
跨越东西文明 多种学术集成重量级成果问世
2025-11-08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6566

2025年11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发布

 

  11月8日,商务印书馆2025年11月双十佳图书正式发布。《中国思想史·修订本》、《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蒋绍愚文集》、《潮学集成》、《法国革命史》、《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法社会学经典五讲》、《中国古典政治九论》、《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入选学术类十佳图书;《论语读法》、《杂话乡土社会》、《王室春秋:玛雅简史(第二版)》、《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办学思想与实践的百卅变迁》、《西方医学史中的另类故事:从中世纪到现代》、《魔鬼的野餐:环球禁忌美食之旅》、《真菌的秘密生活》、《博物学家罗斯福:一生的探索与美国博物学的成就》、《世界灵长类图鉴》、《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系列》入选大众类十佳图书。商务印书馆编辑倪咏娟、胡运彪、郄一帆、李南男以直播的形式与读者分享11月好书。
 
思想精粹与文明探源:学术经典的深度耕耘

 

  在思想与历史学领域,葛兆光教授的学术奠基之作《中国思想史·修订本》重磅问世。此次出版是作者时隔25年的全新修订,不仅大幅删改修订以体现其治学进展,更融入了21世纪以来的新资料与新发现。这部著作系统梳理了从上古至十九世纪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皮面精装的精美设计亦使其兼具收藏价值。《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是罗志田教授剖析中国近世思想巨变的重磅新著。此书带有通论性质,旨在以从“士治”到“士变”的转折为中心,贯通地考察近代中国的世事更迭与人心流转的互动。既希望能在史事中呈现思想的作用,也力图在世变中揭示思想的转折。《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由著名历史学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侯建新主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撰写,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欧洲文明的多卷本著作。本书围绕欧洲文明的发展脉络,将内容拆解为16个核心专题,覆盖文明演进的关键维度,全方位呈现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力图完整勾勒出欧洲文明协同演进的全景。《法国革命史》是浪漫主义史学家卡莱尔的代表作,论述了1774—1795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二十余年的动荡历史,是历史事实与文学描写完美结合的典范。《潮学集成》是陈平原教授主编、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组织二十位专家学者合作编纂的一套十卷本学术集成,涵盖历史、方言、思想、民俗、文学、戏曲、美术、教育、文献及海外潮人等十个领域,共收录346篇论文,作者近三百人。该丛书系统梳理并总结了自饶宗颐先生倡导“潮州学”以来三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是潮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对未来潮学的发展方向与学术风气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跨学科研究领域,《出版的力量:清末至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与工业化出版》是美国历史学家高哲一研究中国现代出版的新著。作者以新文化史的研究视野,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三大出版机构为案例,探讨了近代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和文化传统的赓续。《物与他者:博物馆与物质文化论文集》是“博物馆人类学名著译丛”的重要成果,全面呈现19世纪中期以来博物馆人类学的发展,讨论与博物馆史和物质文化有关的人类学关键问题。

 

  在经济学与法学图书方面,《资本与增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资本三部曲”的第二部,研究动态经济学的增长理论,综述了亚当·斯密以来动态经济学的诸方法,构建了自己的动态分析框架。《泄露!:数据安全法的失灵及完善》由世界领先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专家索洛夫和哈佐格合著,指出现有数据安全法不能保障数据安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语言学与文学图书方面,《蒋绍愚文集》系统收录了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蒋绍愚先生在汉语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汉语历史词汇学、语法史及古典文学语言研究,融合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兼具学术深度与方法论创新。该书是汉语史研究与教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集中展现了蒋绍愚先生数十年来在古汉语与近代汉语研究方面的卓越建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推出《历史认知语言学》,本书汇集认知语言学前沿论文,聚焦语言演化、句法变化的认知研究及意义的认知研究等议题,系统探讨历时研究方法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对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千余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构建了互补互证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建立兼具古典性与当代性、中国性与世界性的“中国文学阐释学”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政治学、哲学与社会学图书方面,《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是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的学术译作成果套装,包含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三部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由韩林合教授译,《实践理性批判》由韩水法教授译,《判断力批判》由谢地坤教授译。此次套装的出版,从康德哲学研究的向度体现了北京大学对汉语哲学的推进作用。《法社会学经典五讲》是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季卫东结合中国的经验与社会变迁,以生动而精要的笔触,介绍了埃利希、韦伯、齐美尔、福柯、卢曼这五位法社会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并从中提炼出基本命题加以推敲和演绎,为大变局下的社会变迁和法治范式转换,绘制了一张法社会学的知识地图。《中国古典政治九论》则展现了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俞可平从政治学角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研究。尤其关注那些长期被学界忽视却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深远的重要制度,以及那些争议极大且亟待反思的政治形态、政治事件和政治思想。

 

  生活意趣与多样化视野:大众读物的智识启迪

 

  历史文化与社会学类图书方面,《王室春秋:玛雅简史(第二版)》是两位研究玛雅文明的知名专家的重要著作。作者系统梳理中美洲地区的考古发现,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解读精彩的艺术品,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玛雅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变迁。《西方医学史中的另类故事:从中世纪到现代》是一部“非典型”西方医学史著作,它打破了传统的编年史叙事方式,用故事的形式将不同医学学科的缘起及发展串起来,既反映了医学本身的进步,又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演进,令人耳目一新。《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办学思想与实践的百卅变迁》展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自1895年肇启现代教育先河,以实践筑基,融通古今中外,铸就育人丰碑的历史。本书深刻阐释了大学教育发展规律,生动展现其丰富的教育家精神,所论深具创意与启迪,为大学办学提供了有益借鉴。《论语读法》是集钱穆先生几十年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在书中,钱穆先生围绕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等论题,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囊相授,引领读者探索理解这一经典的方法与门道。《杂话乡土社会》作为《乡土中国》的思想前身,是纪念费孝通诞辰115周年暨逝世20周年的学术复原版。1947年,费孝通收到撰稿邀约,决定以“杂话乡土社会”为总题,大胆地将自己的思想草稿先行公之于世,先后共发表14篇文章,其后以此为基础写就《乡土中国》。此书可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乡土中国》的思想内涵增添新的维度。

 

  文学、艺术类图书方面,《一个女人的自传》是杨步伟的自传作品。作者以率性洒脱、活泼生动的笔触,讲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敢做敢为的童年,大胆退亲的壮举,出任校长、赴日留学、创办医院的非凡经历,还记录了她与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爱情道路上的曲折与坚持。《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系列》是一套聚焦中国第三代杰出油画家的深度研究丛书,系统收录了靳尚谊等七位艺术大家关于油画创作、教学与人文精神的重要论述。该系列以访谈、文献与作品解析等形式,全面呈现了他们在油画民族化探索、西方绘画原理研究及美术教育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兼具学术性与传承价值,堪称一部“有生命、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国现当代油画史文献。

 

  自然博物领域,《世界灵长类图鉴》是目前收录物种最全的灵长类图鉴,全书收录灵长类530余种,配有900余幅手绘图,是认识“人类表亲”的权威工具书。“自然文库”推出的《真菌的秘密生活》带领读者走进隐秘的真菌世界,揭示这些既非植物又非动物的生物如何维系着森林、气候乃至生命本身。这部德国亚马逊畅销书充满了作者对真菌的热爱与思考,是了解这一神秘生态的理想入门读物。“博物学家传记译丛”推出的《博物学家罗斯福》聚焦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自学成才的鸟类学家、标本收藏家和西部狩猎痴迷者。本书通过其贯穿一生的博物学热情,展现了美国首批博物学家探索自然、建造博物馆的重要历史。《魔鬼的野餐》展开了一场环球禁忌美食探险。作者亲身体验了从挪威家酿烈酒到玻利维亚的古柯茶等各类禁忌之物,透过这些被禁止的美食,深入探讨了文化、法律与个体选择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2025年11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
     
  学术类:

  1.《中国思想史·修订本》

2.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

3.蒋绍愚文集

4.潮学集成

4.欧洲文明进程

6.《法国革命史》

7.《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8.《法社会学经典五讲》

9.《中国古典政治九论》

10.《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

  

  大众类:

  1.杂话乡土社会

2.王室春秋:玛雅简史(第二版)

3.论语读法

4.《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办学思想与实践的百卅变迁

5.《西方医学史中的另类故事:从中世纪到现代

6.《魔鬼的野餐:环球禁忌美食之旅

7.《真菌的秘密生活

8.《博物学家罗斯福:一生的探索与美国博物学的成就

9.《世界灵长类图鉴

10.《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系列

 

 

 

  

 

2025年11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

 

 

学术类

 

 

 

1.《中国思想史·修订本

 

  葛兆光教授学术奠基之作《中国思想史》全新修订版本

  展现新资料、新发现,呈现一个全新版本的《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1895年以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修订本)》为葛兆光教授学术奠基之作《中国思想史》的全新修订版本。本书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研究与描述。作者改变了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征丰富的古代文献,也参考现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目的是理解和说明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

  本书是作者时隔25年后精心修订而成的全新版本,作者大幅度删减文字、改订结构、修订正文、增加补注、规范注释,使得这一个全新修订本体现了作者自初版25年来的治学进展,以及21世纪以来思想史方面的新资料、新发现,是为治思想史者必备的著作。

 

 

 

2.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

 

  罗志田教授剖析中国近世思想巨变的重磅新著

  揭示近代从“士治”到“士变”的关键性转折

 
  梁启超曾言,近代中国处于“互起互伏,波波相续”的过渡时代。因士人身处“四民之首”,中国从世事到人心各个层面的演变遂常带有“士变”的意味,亦为时代巨变之关键。西潮大规模到来之前,中国学术自身已生出“务为前人所不为”的道咸新学,然而西潮的全面冲击引起士人的思想震荡,导致近代中国学术和社会都渐失重心。读书人先是面对中西“道出于二”的巨变,旋即又要适应因西方的分裂而呈现“道出于三”的局面,不得不在国家与文化的紧张之中,努力探索中国的主体性。

  这本带有通论性质的新著,旨在以“士治”到“士变”的转折为中心,贯通地考察近代中国的世事更迭与人心流转的互动。既希望能在史事中呈现思想的作用,也力图在世变中揭示思想的转折。 
 

 

 

3.《蒋绍愚文集

 

  语言学家蒋绍愚一生的学术总结

 
  蒋绍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副主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现受聘为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分别于1992年、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主要著作有《古汉语词汇纲要》《唐诗语言研究》《近代汉语研究概要》《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统稿)。发表百余篇论文。本文集是其一生的学术总结。
 
 
 

4.《潮学集成

 

  集中展现民俗学研究代表成果,展现潮州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化面面观

 

  所谓“潮学”,主要以潮汕本地民众以及全球潮人的历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涵盖地理、方言、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乃牵涉面甚广的综合性学科。本套丛书从学术史立场着眼,精心选择晚清以降国内外有关潮学的研究成果,分历史、方言、思想、民俗、文学、戏曲、美术、教育、文献、海外潮人等十卷。这既是一种知识积累,也是一种学术表彰,更是一种精神标杆。 
 
 
 

5.《欧洲文明进程

 

  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欧洲文明的多卷本著作,16个核心专题覆盖文明演进的关键维度
 
  欧洲文明实为成形于中世纪的次生文明,是古典、基督教、日耳曼等多种文明元素长期磨合的产物。这一视角打破了“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刻板印象,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个孕育了现代文明内核的关键时期。全书最鲜明的特色是提出欧洲文明五种“元规则”,将财产权利、同意权利、程序权利、自卫权利、生命权利等贯穿欧洲发展的这些核心准则提炼为文明的“胚种”。这些深层次规则决定了欧洲社会的走向,更成为了欧洲现代文明的根基。
 
 
 

6.《法国革命史》(全三册)

 

  

  再现法国大革命的波澜壮阔

 
  本书是浪漫主义史学家卡莱尔的代表作,论述了1774—1795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二十余年的动荡历史。全书分三卷,第一卷 “巴士底狱” 聚焦革命开端,从路易十五之死切入,描绘 “纸张时代” 思想激荡、巴黎高等法院博弈与三级会议分歧,终以民众攻陷巴士底狱的场景,揭开旧制度崩塌序幕。第二卷“宪法”深入革命发展阶段,从制宪议会制定宪法、废除特权, “九月屠杀” ,写到贵族逃亡、民众运动升级,显露出革命从理想走向复杂的变化。第三卷“断头台”展示革命高潮和后续,详述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的斗争、罗伯斯庇尔的恐怖统治及热月政变,拿破仑崭露头角等,以及对法国社会与欧洲格局的深远影响。作者赞扬革命、谴责旧制度,对革命前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和革命中人民的英勇斗争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并以惊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词汇、强劲的文风表现了大革命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使本书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出版后轰动一时,多年来已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一直畅销不衰。
 
 
 

7.《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持续20多年的系统工程,不仅是译著,更是北大顶尖哲学学者和康德的跨时空对话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是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的学术译作成果套装,包含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最重要的三部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伊曼努尔・康德作为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思想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大批判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批判哲学体系的正式确立,不仅革新了传统哲学研究范式,更为西方哲学发展开辟了全新方向,在哲学理论建构与方法论层面均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套装中,《纯粹理性批判》由韩林合教授译,《实践理性批判》由韩水法教授译,《判断力批判》由谢地坤教授译。作为国内哲学领域资深学者,三位译者长期深耕外国哲学研究与翻译事业,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翻译经验,确保译本在忠实原著思想的基础上,实现学术表达的专业性与准确性。此次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的“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出版,从康德哲学研究的向度体现了北京大学对汉语哲学的推进作用。

 


 

8.《法社会学经典五讲

 

  为大变局下的社会变迁和法治范式转换,绘制一张法社会学的知识地图

 
  本书借助埃利希、韦伯、齐美尔、福柯、卢曼的代表作,编织出了法社会学经典的知识图谱;通过深入考察和诠释“法与社会”这一研究范式的基本原理,试图为大变局下的社会变迁和法治范式转换刻画一些可靠的路标。
  作者通过独创的五角星分析框架,对法社会学的三个宏观理论和两个微观理论进行重新定位,揭示了其中核心主张和关键概念的相互关系,并为解决中国社会与法的现代化这道几何学难题划出若干道清晰的辅助线。
 
 
 

9.《中国古典政治九论

 

  从政治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政治的若干重要制度

 

  本书从政治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若干重要制度进行了独特的研究,尤其关注那些长期被学界忽视却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深远的重要制度,以及那些争议极大且亟待反思的政治形态、政治事件和政治思想。例如,关于株连政治的连坐制度、关于名节政治的谥法制度、关于忠孝关系的丁忧制度、关于等级阶层的贱民制度、关于治理方式的礼法制度,以及关于传统理想政治原型的西周国家形态等。本书的鲜明特征是作者力图从历史的源流演变和现实的政治功能两个基本维度,分析和揭示这些重要的古代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形态和政治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对整个中国传统政治进程的深刻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官本主义”这一全新的政治范式。

 
  
 
10.《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
 

  通过阐释学范式史,重构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发展历程

 

  本书对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千余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构建了互补互证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建立兼具古典性与当代性、中国性与世界性的“中国文学阐释学”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书中揭示了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区别于西方文学阐释学的独特性,强调了以“应用”为导向的中国文学阐释学对世界文学阐释学的重要贡献。通过分析不同文学阐释学“中国范式”所蕴含的“中国语境”“中国方法”与“中国价值”,本书实现了对中国古代、西方及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现代化、本土化与中国化阐释,为从当代“中国文学阐释学”通往一般“文学阐释学”提供了方法路径。 
 
 
 
 

大众类

 

 

1.《杂话乡土社会

 

  最早的《乡土中国》,纪念费孝通诞辰115周年暨逝世20周年学术复原版

 

  本书围绕中国乡村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会”的特征,通过对乡土伦理、人伦关系、乡村组织结构和文化传承机制的分析,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运作模式。首先,费孝通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典型的“乡土性”。乡村是一个以土地为中心、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以“亲疏”为轴心的“差序格局”。费孝通将这种社会描述为礼治社会,社会的规范和价值主要依赖于人伦关系的维系,而非法治或契约。乡土社会中,人伦不仅是社会的行为准则,更是调解人际冲突、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书中还探讨了文字在乡土社会中的传播以及乡村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过程。费孝通指出,乡村里的“文盲文化”并非全然落后,其形成有着自身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最后,费孝通还探讨了乡土社会中强烈的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是乡村社会能够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乡村社会的许多习俗将经历深刻的变迁。 

 

 

 

2.《王室春秋:玛雅简史(第二版)

 

  揭示一个“神秘”的远方、一个早已“消逝”的文明 

 

  本书是两位研究玛雅文明的知名专家的重要著作。作者系统梳理了中美洲地区的考古发现,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解读精彩的艺术品(366幅插图,其中86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玛雅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变迁。玛雅古城及其被遗弃的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历代王朝的动荡故事以及各王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纷争。本书作者考察了11个中美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知名玛雅王国(蒂卡尔、多斯皮拉斯、纳兰霍、卡拉科尔、卡拉克穆尔、亚士奇兰、彼得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托尼纳、科潘、基里瓜),以及对塑造玛雅文明的繁荣贡献最大的王朝。

 

 

 

3.《论语读法

 

  钱穆先生的论语阅读攻略 

 

  钱穆先生曾言:“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本书堪称集钱穆先生几十年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在本书中,钱穆先生围绕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等论题,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囊相授。同时,结合自己阅读《论语》的体悟,亲身引领读者探索理解这一经典的方法与门道。本书由钱逊先生汇编而成,曾以《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为名出版繁体字版。此次更名为《论语读法》推出简体字版,以冀便于更多读者阅读。

 

 

 

4.《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办学思想与实践的百卅变迁

 

  展现了130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大学发展的辉煌脉络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延续至今的著名学府,拥有辉煌历史,作育无数人才,深厚底蕴足以傲立。本书运用历史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现代、本土-世界、校长办学的维度,深研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各时期校长办学的思想精髓与实践特色,内容系统广博,深入浅出,独具特色,是中国大学史研究的一部杰作。作者透过 130 年校史的研究,系统总结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盛宣怀等十八位著名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活动,深刻阐释大学教育发展规律,生动展现其丰富的教育家精神,所论深具创意与启迪,为大学办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5.西方医学史中的另类故事:从中世纪到现代

 

  30个故事串联起一段跌宕起伏的西方医学史之旅
 
  这是一部“非典型”西方医学史著作,它打破了传统的编年史叙事方式,用故事的形式将不同医学学科的缘起及发展串联起来,既反映了医学本身的进步,又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演进,令人耳目一新。书中30个非同寻常、鲜为人知,甚至惊心动魄的故事,跨越一千多年的时空,触探广泛的医学领域:从黑死病、梅毒、天花、麻风病等古老的传染病,到肥胖症、求医癖等现代病,再到医生职业、麻醉术、战地救助、急诊医学、精神病学、遗传法则、疫苗接种……还叙说了几十年来兴起的一批新学科、新技术,如器官移植、微创术、人工心脏、断肢再植、医用机器人等。凭借丰富的史料,作者生动地展示出一幅幅医学名宿大家的画像,附之以曾经发生的逸闻趣事,让我们不禁感叹,医学史原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影响生活!本书图文结合,内容充实、精彩,每个故事均配有导读。说它是一本难得的大众医学史读本一点都不为过。
 
 
 

6.魔鬼的野餐:环球禁忌美食之旅

 

  探寻禁忌美食的环球之旅,揭示文化、法律以及禁忌背后的深层动机

 
  本书讲述了为时一年的探寻禁忌美食之旅。从挪威的酒精含量95%的家酿烈酒开始,到瑞士用于实施安乐死的戊巴比妥钠结束,其间,新加坡的罂粟籽饼干、法国乡间未经高温杀菌的奶酪、西班牙的斗牛睾丸、古巴的高希霸雪茄、瑞士致命的苦艾酒、毗邻西班牙的法国小镇的起泡巧克力、玻利维亚的古柯茶依次登场。对待这些禁忌之物或曾经的禁忌之物,作者总结道:“没有什么事情像乍看起来那么简单。和往常一样,魔鬼就在细节里。” 
 
 
 

7.真菌的秘密生活

 

  随处可见的真菌才是真正的世界之王
 

  既非动物,也非植物,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敌人——神秘的真菌才是真正的世界之王。它们无处不在:在深不可测的海底,在凝固的火山熔岩中,在国际空间站,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大多数时候,它们仍然隐藏着,但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森林、我们的气候,甚至生命本身都将不复存在。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这个在我们脚下秘密联结起来的生态宇宙,窥探真菌奇异而复杂的生活,这里充满了出乎意料的伙伴关系、令人惊愕的事实和尚待解答的谜团。

 

 

 

8.博物学家罗斯福:一生的探索与美国博物学的成就

 

  猎人-博物学家的代表人物罗斯福总统终身不渝的博物学热情,以及美国第一批博物学家开拓性的重要历史 

 
  本书是一部少见的从博物学角度讲述美国总统罗斯福生平事迹的传记。不同于强硬的政治家形象,本书聚焦罗斯福少为人知的一面:自学成才的鸟类学家、标本剥制和西部狩猎的痴迷者。在其一生中博物学热情贯穿始终。他行使权力,设立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区,并在卸任后亲自组建探险队,充填美国自然博物馆。作为猎人-博物学家的典型,罗斯福的行动揭示了美国首批博物学家的重要历史。从中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逐步理解这个国家的野生生物,建造起宏伟的自然博物馆。 
 
 
 

9.世界灵长类图鉴

 

  一本书带你认遍世界上所有现生灵长类

 

  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是哪一种?最小的灵长类又是哪一种?这些灵长类都分布在哪里?我国有多少灵长类物种?它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动物园里的各种灵长类到底是哪一种?所有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本书是目前国内外收录世界灵长类种类最全的图鉴,作者团队均系国内外灵长类保育及野外研究的专家,作者团队通力合作,整合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灵长类研究的最新权威资料,对现生世界灵长类进行了全面梳理。全书收录灵长类530余种,配以手绘图900余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每个物种的分类、分布、特征、栖息环境、食性、繁殖、社会生态以及生存现状,让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与我们共享地球的“人类表亲”。同时,还随书附赠了中国野生灵长类的海报,以便国内读者更好地认识、了解和保护国内的野生灵长类动物。
 
 
 
10.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系列
 

  一套汇聚油画大家作品,有关油画教学、油画创作以及人文精神的美术史著作

 

  “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系列”选取了七位中国油画界第三代杰出代表,通过挖掘、整理、凝聚他们有关油画教学、油画创作和人文精神的真知灼见,促进高校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油画创作理念和艺术精神,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可以将该套书看作是有生命、有温度、有深度的新中国油画史,对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山石先生以自己的艺术人生诠释了人生的终极价值与意义,在人格、境界与精神诸方面均是从艺从教者的绳墨与镜鉴。艺术生命与精神大于艺术本身,此书堪称青年艺术家们艺途远行的精神之烛。

 

 

 

往期回顾

 

快讯 | 2023年1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2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3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4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5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6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7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8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9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10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11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2024年1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2024年2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2024年3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4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5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6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7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8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9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10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11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4年12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1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2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3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4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5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6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7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8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9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发布

快讯 | 2025年10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发布